会员
三国与红楼论集
更新时间:2019-08-30 17:58:34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之一。本书分为四卷,所收的文章全部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或学术演讲中公开发表过。其中,关于《三国志演义》朝鲜铜活字本的论文是2010年韩国国际学术会议中的主题论文。该论文填补了国内学术界的空白。《“捉放曹”——从〈三国志〉到〈三国志演义〉》是在韩国高丽大学、日本三国志学会趁里大会上的演讲稿。《〈三国志演义〉醉耕堂刊本排印本前言》、《红楼梦提要》两篇长文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和论述了《三》、《红》二书的作者、版本、内容、艺术特点等,其中有不少是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论点。作者有自己的行文风格和特点。既有深度,可读性也很强。书中既有阐述作者自己观点的论文,也有和论敌辩论的文章,例如关于《红楼梦》眉本真伪问题的争论。作者出版过专著《曹雪芹祖籍辨证》、《红楼梦版本探微》、《红学探索——刘世德论红楼梦》、《红楼梦之谜——刘世德学术演讲录》、《明清小说——刘世德学术演讲录》、《刘世德话三国》、《三国志演义作者及版本考论》。本书所收的文章以近年发表的文章为主,而且都是以上几部专著中没有收录过的。作者行文有自己的风格,没有深拗难懂的字句,说理性、逻辑性极强,文字简洁明快。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3-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世德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将辞赋史与学术史融会贯通,深入勾画宋代文化的发展以及转向内在的演进历程,对揭示“近世”传统中国的面貌具有探索性的学术价值。作者通过对辞赋作品的分析,揭示宋人对“盛世”的理解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特点,探讨北宋中期以来宋人在构建宇宙秩序与心灵秩序方面的努力,追寻耕读传家观念和乡土中国的生活范式,发掘华夷之辨观念的发展与民族精神、华夏传统的重新认识与塑造等,这些研究在“预流”当下学术、弥补学界研究之文学31万字
- 会员“疯狂天才”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文艺创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文艺大师们更是人类精神高贵性的象征。然而,历史上有一群特殊的大师,他们童年不幸、穷困、颠沛、酗酒、疯癫,浪荡出格或者遗世独立。他们深受精神障碍的折磨,如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等,他们的生命和作品都是在痛苦和救赎之中双向拉扯的产物。本书聚焦于21位患有精神障碍的中外文艺大师,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文学33.5万字
- 会员城市书写是在20世纪后期空间转向背景下产生的,城市书写关注城市空间在小说叙事和主题阐释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作者在小说中对城市的多维社会的文化解读,其中融入了作者的城市理念、创作方法以及主题思想。英国小说中的城市书写聚焦空间景观中的文化叙事、权力机制、精神表征以及民族认同等社会文化建构,分析英国社会文化在小说文本中的多维再现。本书稿旨在阐释城市书写如何成为英国小说中重要的人物刻画和主题阐释手段。本书稿文学14.6万字
- 会员沈括在科技史领域享有民族英雄般的崇高地位,然而一旦将其还原到历史语境,便会发现,作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他其实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仕宦生涯——从“王安石新政”的参与者,到沦为“新法叛徒”惨遭流放。本书采取了独特的“对照式”结构,揭示了沈括的仕途经历与贯穿其一生研究的“闻见主义”立场之间的联系,既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场对哲学观念的探索。作者以“闻见主义”为核心,建立起一套挖掘北宋知识世界的概念,将文学20.1万字
- 会员《盛德形容:唐前颂赞文体研究》一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前颂赞文体研究”(19FZWB066)的结项成果。河北大学张志勇教授依托《文心雕龙》《文选》等古代文论、总集,结合当前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从历史、文化、文学相结合的宏观视角出发,翔实、具体地梳理、勾稽了颂、赞两种文体从上古至魏晋南北朝起源、发展、演化的历程与轨迹,并将汉魏之际四言诗的复兴和四言颂的勃兴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证、辨析,阐明了两种文学24.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