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的OKR
更新时间:2020-04-17 14:02:18 最新章节:6.5 OKR“全家桶”:爸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书籍简介
作者常年进行OKR相关绩效管理培训、辅导、咨询工作,研究开发适合中国企业创新绩效管理的方法。作为OKR教练员,作者近年来指导腾讯、字节跳动、京东、百度、小米、滴滴、伊利、联通、美的等上百家企业实施OKR落地。本书是作者在为一线大厂员工做OKR落地指导时的实践所得。OKR作为一种目标管理工具,其用途极为广泛,尤其是对于当下的年轻职场人来说,OKR不同于传统的KPI“要你做”,而是真正能激发员工面对任务“我要做”。优秀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当下的年轻人不仅是企业的员工,他们各自肩负更多的社会角色,有着在工作之外的责任和目标。OKR作为一种目标管理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工作业绩,更能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成长、职业突破,提升家庭幸福感、婚姻亲密度,做好孩子的学习管理和成长规划。在企业管理层面,有助于团队高效协作和创新;在个人成长层面,OKR是一种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结合工具,便于员工进行自我职业规划,成长瓶颈突破;在家庭幸福促进层面,学会使用OKR有助于职场人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助力孩子成长。
品牌:中信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4-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姚琼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小团队管理的32个方法——边学边做》一书内容涵盖配置团队成员的方法、目标管理的方法、日常沟通的方法、有效授权的方法、高效开会的方法、管理下属的方法、激励团队的方法和提升领导力的方法八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细分了多种方法供管理者参考。全书图文并茂,内容贴近实战,通俗易懂,便于读者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本书适合团队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项目管理者、创业者、管理咨询师、各级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类相关专业在管理8.9万字
- 会员《物业管理与服务常用文书与表格范本》一书由物业管理与服务常用文书(文书写作概述、规范类文书、报请类文书、知照类文书、计划总结类文书)和物业管理与服务常用表格(表格的编制与管理、物业客户服务常用表格、物业秩序维护管理常用表格、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常用表格、物业车辆与停车场管理常用表格、物业收费常用表格、物业工程管理常用表格、物业保洁管理常用表格、物业绿化管理常用表格)内容组成,均提供实用范本可为物业管理管理4.3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作者在知识产权领域20年的鲜活实践经验,从技术创新的商业价值实现出发,引导读者从资产的角度重新认识知识产权,进而了解知识产权如何服务于企业战略、如何将知识产权嵌入创新管理过程、如何根据商业目标管理知识产权组合等,通过解析特斯拉开放专利、华为“研究—标准—专利”联动战略等案例,本书全面介绍了技术创新者应当具备的知识产权商业思维。此外,本书还结合最新的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科创板的上市要求及国管理10.5万字
- 会员《物业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治安·消防·车辆管理》一书由物业治安管理(构建安全防范体系、物业区域出入管理和物业巡逻管理),物业消防管理(构建消防安全体系、进行消防安全宣传和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物业车辆管理(建立智慧车辆管理系统和停车场管理)和物业应急管理(建立应急管理系统、物业服务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和物业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11章内容组成。本书采用图文解读的方式,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了解物业管理与服务管理4.5万字
- 会员责任比能力更重要。不负责任,再有能力也会失去他人信任,被老板限制使用,甚至弃而不用;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有可能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多的空间。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员工责任心培训领域,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从能力、心态、态度、执行、团队、使命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打造高度负责的优秀员工,帮助企业与员工真正实现双赢。管理6万字
- 会员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提升领导力的根本在于自我觉醒。一位管理者应该怎样去看见自己、觉察自己?本书所讲的性格领导力就是关于觉察自我性格模式的顶级智慧。本书把九型人格与六维领导力理论做了精妙的结合,从性格分析的角度,帮助管理者了解不同性格类型的特点,一方面觉醒自我,看清自己需要精进的方向;一方面唤醒他人,根据下属的不同性格,采用最适宜的方式管理团队、引领企业,更加高效地管理9.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让其自主自发地完成业绩,是管理的一大难题。本书提供的解决方案是,让员工认同企业价值观、遵循企业文化,将自己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绑定起来。本书作者将这样的员工称为“同路人”。本书从企业价值观、管理者培养、组织与人、企业文化、通用行为模式等多个维度,以大量真切的案例故事重现了现实工作中面临的“看似熟悉”的问题与挑战,对于如何将员工打造为企业的“同路人”、让员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