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高手一样发言:七种常见工作场景的说话之道在线阅读
会员

像高手一样发言:七种常见工作场景的说话之道

久久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语言文字4.6万字

更新时间:2020-12-30 18:26:08 最新章节:本章要点总结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公务员的表达与沟通,不仅仅只是个人意愿的简单表达,更多的是职务行为的一种外化和体现,有着特殊的限制和要求。本书结合公务员常见的工作场景,通过拆解、论证、分析诸多真实的职场案例,挖掘其中讲话的特点和规律,提供公务员“好好说话”的公式和方法。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旦熟悉了各种场合讲话的规律,掌握了讲话的思路,那面对众人讲话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11-26 00:00:0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奠定了古代文体基本格局,文体参与文化建设和人生日用,在知识者的写作生活中占有极大比重,这也成为中古文论勃发的基础。本书首次对秦汉文体进行了全面梳理,力图呈现文体演变的宏阔背景与内在逻辑。这既是对秦汉文体研究的全面总结,也为中国古代文体史的叙述方式做出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
    郗文倩社科52.8万字
  • 会员
    本书本着系统全面、学以致用的原则,详尽地阐述了各类公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全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公务类文书、事务类文书、经济类文书、规章类文书、会议类文书、贸易类文书、书信类文书以及礼仪类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书中选取的案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贴近实际需求,引导读者边学习、边总结、边实践。本书采用全彩印刷,版式活泼,重难点一目了然,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博蓄诚品编著社科8.1万字
  • 会员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为半年刊。本刊发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各二级学科包括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还设有学术名家、京津冀文学研究等栏目。其办刊宗旨是:荟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怀,鼓励开放创新。本刊已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崔志远 吴继章主编社科31.8万字
  • 会员
    近年来,伪定语现象引发众多关注。其研究主要是在句法的框架内进行的,有其洞见,但忽略了韵律在这一推导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事实上,对于汉语伪定语现象的生成,韵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分,但已有研究尚嫌粗糙,尤其是其句法与韵律理论未能真正做到有机的结合,从而给我们再次探讨伪定语问题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本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冯胜利所倡导的韵律语法理论框架,通过更多的语言事实,展示韵律语法既有理论(核心重音理
    张培翠 庄会彬社科6.6万字
  • 会员
    本书介绍了撰写公文容易忽视和混淆的问题、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思维和技巧、党务文稿的写法、公文办理的实操策略、整理和撰写会议纪要的方法(含党委会办会注意事项及技巧)、撰写信息稿件的方略、公文写作的实战心法和实用金句等。
    郑文德 晏凌羊社科19.4万字
  • 会员
    杜甫是我国盛唐诗歌的卓越代表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文学典籍英译风生水起。杜甫诗歌的译介与研究也随势而动,成果日趋丰硕,本书便是研究成果之一。除国内杜甫诗歌英译的回顾和展望外,本书探讨了杜甫诗歌英译的描写模式;关注宇文所安于2016出版的英译全集《杜甫诗》;还从不同的理论维度对杜甫诗歌进行了个案分析,同时对杜甫诗歌的不同译本的副文本和译序进行了探析。
    文军等社科15.9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本利用AI工具进行高效写作的指导手册,包含六个关键步骤,从明确主题到问题解答,旨在帮助读者掌握AI写作的核心技巧,适合职场人士、专业写作者和创作者、教育工作者、广告和创意团队、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以及公共演讲者和演讲撰稿人等广泛群体。本书的特色在于通俗易懂的AI知识讲解、丰富的案例实践、多场景应用以及一学就会的指令技巧,帮助读者利用AI进行写作,提升工作效率与创作质量。本书不仅揭示了利用AI
    邓世超社科9.9万字
  • 会员
    本书围绕公文的概念和种类展开,介绍了党政公文、行政事务文书、宣传文书这三类最常用的公务文书的写作体例和技巧,并辅以大量案例解析。
    晏凌羊社科18.2万字
  • 会员
    本书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文学为研究对象,立足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归纳出消费文化影响下“人与城”的四种新型关系,探究不同关系场域中人的“在”与“如何在”矛盾。从叙事的价值逻辑把脉城市文学的美学难题,推动建构契合中国式现代化语境的城市文学批评话语。
    曹丙燕社科2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