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生活杂忆在线阅读
会员

大连生活杂忆

杨艾荷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地域文化9.4万字

更新时间:2021-06-23 09:46:59 最新章节:那时候的生活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通过作者少儿时代耳闻目睹、印象深刻的经历,以贴近日常的视角,用图文形式重温大连旧事,描绘了大连地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动荡起伏的社会现状和简单淳朴的百姓市井生活场景,对那时大连的民风民俗,家庭学校街巷建筑等做了比较详尽形象的描述,希望能为大连的史料记载填上一笔,为后人了解那时真实的大连提供一点有价值的资料。
品牌:http://www.dlmpm.com/
上架时间:2021-02-01 00:00:00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http://www.dlmpm.com/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开放融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的传承与传播渠道、方式、方法面临巨大挑战。唯有对传统文化内涵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全新阐释、构建科学合理的传承新渠道、全方位借助利用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传播手段和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新时期变被动为主动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中创新文化管理制度,解放文化生产力是关键。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最终要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体现。本书通过分析、总结、归纳古今中
    傅秋爽文化22.2万字
  • 会员
    天府之国——四川,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为了促进四川人民增强文化自信,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四川省于2017年评选出首批十大历史名人: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他们是巴蜀文化发展各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创造、传承、革新巴蜀文化的先导者,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都占有
    舒大刚主编文化23.4万字
  • 会员
    凭借细腻的手绘插画,采用中英文双语形式巧妙融合了哈尔滨别具一格的冰雪景观、深厚的人文历史以及现代城市特色,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斑斓色彩与蓬勃活力予以生动诠释。
    木果编绘文化3.7万字
  • 会员
    《北学研究》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北学研究院主办,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北学研究的学术刊物,力图为北学研究提供一个思想交流的学术平台。辑刊目前为一年一期,主要关注问题有:北学的源流、内涵、学术传统、文化精神、当代价值等研究,北学的代表人物及学派研究,北学文献整理研究,北学与其他地域之学比较研究等。
    康振海主编文化25.2万字
  • 会员
    传统古村落、古名镇是星罗棋布的中国农村的缩影,是“乡愁”的寄寓地,也是新世纪城镇化建设的出发地。农村的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使传统乡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生长在农耕文化土壤上的乡土民俗文化变成了遥远的历史记忆。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硕成果,选择山西沁河流域、汾河流域、黄河沿岸、长城边关“三河一关”有代表性的古村镇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为古村镇文化景观的整体保
    段友文文化48.5万字
  • 会员
    《浙江童谣全集》内容分两个部分:一、浙江童谣文本。辑者收集了浙江全境86个县(市、区)的童谣2200多首,从中筛选了1380首录入集内,为有心于童谣及民间文化的人们提供丰富的童谣资源。二、浙江童谣辑录研究简史。简要地勾勒了从上古于越时期开始的浙江童谣发展历史,尤其对清代之后的辑录研究历史作了较为详细的梳理。
    王瑞祥编文化15.2万字
  • 会员
    清代开辟“新疆”以及随之而来的疏浚清水江河道,使黔东南整个清水江干支流步入区域开发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带动了区域社会内部人和物的流动。移民即在此背景下入住清水江下游小江地区。他们在乡村社会中建立会馆、开设集市,推动了江西街移民村落的形成。本书以乡村集市的建立为切入点,讨论小江地区的移民对区域社会的运行、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结构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朱晴晴文化18.2万字
  • 会员
    先秦时期,淮河流域不仅有灿烂的史前文明,而且有自己独立发展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一方面持续地吸纳周边文化的精华而得到充实、发展,同时又对其他文化序列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先秦淮河流域地区既是一个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一个多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本书借助传世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重点研究淮河流域在先秦时期各个阶段族群的族源、分布、生存、迁徙、演化与融合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先秦时期这一区
    金荣权文化25.2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国家数字文化发展的视角探讨荆楚文化记忆的建构与传播问题,将其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总体进程,对荆楚文化数字记忆建构与传播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通过对荆楚文化遗产及荆楚文化新闻传播进行调查,并对其不同历史时期的记忆进程和转型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荆楚文化记忆建构的结构要素分析,形成项目管理视角的参与式共建、资源构建视角的网络化再生产、传播创新视角的数字平台化传播的
    刘晗文化19.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