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初光:探寻宇宙的边缘(译文纪实)
更新时间:2023-05-09 19:21:11 最新章节:致谢
书籍简介
《血疫》作者普雷斯顿首部非虚构作品,荣获美国物理学学会科学写作奖。探寻来自宇宙边缘的光,破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之谜。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副教授余恒专文推荐。初光是个科技术语,指的是打开新望远镜的遮光罩,让星光第一次落在反射镜和传感器上。《初光》也是一部非虚构作品,讲述了天文学家如何寻找来自宇宙边缘的光。在大爆炸之后两亿年,宇宙中第一代恒星诞生,那里便是我们可观测宇宙的边缘。那些最初的光能帮助我们破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之谜。故事的核心是5米口径的海尔望远镜,也就是俗称的“大眼睛”。一个世纪前,“大眼睛”的设计和建造开启了帕洛玛天文台的传奇,也深刻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天文学发展。《初光》的主角是詹姆斯·冈恩,很多专业人员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天文学家。自1990年代起,冈恩启动斯隆数字巡天计划,用一架2.5米口径的望远镜扫描北半球的星空,目的是绘制一张彩色的三维电子宇宙地图。在他的领导下,这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巡天项目,直到今天仍在继续。该项目拍摄了数亿个天体的图像以及数百万天体的光谱,并向全世界公开。这直接改变了天文学家的工作方式,天文学从此进入大数据时代。
品牌:上海译文
译者:姚向辉
上架时间:2022-11-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译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理查德·普雷斯顿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1973年至1979年,饶平如下放安徽,毛美棠留在上海照顾家庭。不久,家中年长的孩子们也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江西下乡。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唯一连接他们亲情的,是一封封往来两地的家书。本书收录了饶平如在1973年到1979年之间收到的来自妻子美棠和孩子的71封家书。在通讯不便的年代,一封封家书里,他们互相汇报生活近况,通报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给对方出谋划策,家书支撑他们度过了三地分散的艰难时期。文学6.4万字
- 会员本书以抗战时期的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这两个体现国共合作的政府文化机构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它们的组织建构、文化活动和文艺政策,通过第三厅、文工会在抗战时期的表现及其对国统区抗战文艺的种种影响,来重新观照生存于战争和政治的纠缠之中的现代文学的发展路向和生存机制。第三厅和文工会是观照国统区抗战文艺的一条重要线索,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中革命功利主义的一脉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和壮大。《野玫瑰》和《屈原》的两军对文学17.7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通过纪实手法,全景式地展现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的始末。1965年9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解决医学难题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一座里程碑,其意义与影响巨大,是当年接近获得诺贝尔奖的重大成就。作者通过对取得这一里程碑式成绩的背后,纽经义、邹承鲁等科学家极富智慧却又艰苦异常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展现,表达了对科研工文学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