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刘民叔扶阳思想与证治精粹
更新时间:2024-06-21 20:43:50 最新章节:内容提要
书籍简介
刘民叔(1897—1960年),四川成都人,少时跟随祖父、外祖父学医,后来从学于国学大师廖季平,深刻钻研国学和古中医学,再后来又侨居上海行医,一生致力于古医学的复兴。刘民叔行医40余年,精于内科,兼通妇、儿科,早年熟练运用经方,如使用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等经方原方治疗时疫杂症;晚年探索以扶阳理论指导治疗肿胀、肿瘤等疑难重症。治疗杂病时刘民叔以虚实为纲,治实重在攻邪,熟练运用巴豆、甘遂、芫花、水蛭等峻烈之品;补虚重在扶阳,常用大剂的姜、附、桂、硫磺等。生平著有《鲁楼医案》、《伊尹汤液经》、《时疫解惑论》、《肿胀编》、《华阳医说》、《伤寒论霍乱训解》、《素问痿论释难》、《神农古本草经》等。本书收集了很多的原始资料,以及近代的中医史料,从刘民叔成长的历程,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深刻的体会和挖掘刘民叔的扶阳思想,丰富了运用经方和发展经方的方法论。同时,作者认为本书对刘民叔的扶阳思想和对中医经典理论的认识和发掘也是很深刻的,有价值的。
上架时间:2023-04-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系《中医临床经典评注丛书》之一。对中医经典《温病条辨》做了全面的评注。书中针对每条原文采用“提要”、“注解”、“评注”形式,对某些重要方证条文,结合临床,后附笔者及吴鞠通等古代医家所治医案,并加按语剖析之。本书结合笔者学医四十年来的临证体会及学习之悟,对《温病条辨》条文内容的理论意义、方药使用及临床所治病症进行分析和阐发,详略结合,较全面的揭示了吴鞠通的学术思想。对中医临床各科均有启迪思维之用医学32.2万字
- 会员《名医类案》是明代医家江瓘及其子江应元、江应宿编集之作。原书成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后经清代名医魏之琇(玉横)重订。全书共十二卷,分为二百零五门。本书大量搜集了明以前历代名医验案,同时博采经、史、子、集之中的相关资料,结合编者个人医案,共录病案2400余则,收辑内容广泛,涉及病类丰富,涵盖了传染病、内科杂病、外科病、五官科病、妇科病、儿科病、精神疾病等多种疾病。书中所载病案,大都有医学37.7万字
- 会员该书为明代陈谏类集。陈谏号荩斋,世居杭州,乃南宋“木扇陈”的后裔。其先祖南宋初陈沂(素庵)擅长妇科,因治康后危疾,特赐宫中掌扇,后世刻木为扇以为世医招牌。其书乃综合性医书,次第为医经理论、运气学说,脉学,继列临证诸疾,分35门,各门先论后方,亦有作者经验之谈。该书国内早已失传,日本尚存有明嘉靖七年(1528)序刊本全帙,学术价值较高。该书为明代陈谏类集。陈谏号荩斋,世居杭州,乃南宋“木扇陈”的后裔医学11.9万字
- 会员本书以软组织外科学的视角分析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运动特点,通过对运动系统损害阶段的分析,寻找需要治疗的层面。不同损害程度的不同治疗方法使治疗更具个性化。通过对经典中医语句的分析,使人了解中医研究的立论所在,将力学理念加入到中医针刺治疗的研究中来,使针刺治疗不再只是经验的积累,成为可复制性极强的现代知识;通过分析不同针具的作用特点,使临床治疗效果的确定性大大提高;对经典经验穴位的作用分析,使单纯的朴素辩医学1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