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的现代诠释在线阅读
会员

白蛇传的现代诠释

李斌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6.8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2 16:45:18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以现代以来的白蛇传改写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归结为启蒙、现实化、政治性与多元性四种特征元素,阐明改写的空间,具有首创性。运用互文性理论,将不同时期(从古至今)、不同地域(包括大陆、台港及海外)的白蛇传对照分析,具有宏观、整体研究的学术视野。作者在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大量改写白蛇传的作品,重点论及的作品近60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书研究涉及话本、小说、话剧、戏曲、影视、舞剧等众多体裁,文本丰富、类型多样。本书在具有严密理论性的同时不失其可读性,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进行历史钩沉与形态剖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世界的传播经历了冷战时期西德知识界于革命狂热中的政治异域化接受,以及东德知识界在政策迭绕下的功利性接受。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种传播路径逐渐汇入统一的德语文学机制,形成以政治化接受为基本框架的多元接受范式。德语世界的接受主体从本土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出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政治化接受始终伴随着对同一种范式的批判与
    顾文艳文学24.6万字
  • 会员
    荒野隐喻不仅贯穿了美国最初殖民和独立战争时期,在其后的西进运动、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世界大战等现代化及城市化进程的酝酿、起步、发展、成熟等各个时期,同样意义重大。荒野意象的演化与美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以及美国生态意识发生发展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关联性。本书旨在对荒野意象这一概念隐喻进行溯源梳理的基础上,以美国现代化进程的酝酿、起步发展、成熟和过渡时期为研究区间,着重阅读、梳理17世纪殖民主义时期到20世
    南方文学17.4万字
  • 会员
    方象瑛,清初诗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卒年不详。方象瑛字渭仁,号霞庄,浙江遂安(今属浙江淳安)人。本书以方象瑛文集所存诗歌、散文为基本研究对象,从第一手材料爬梳入手,力求具体而深入地厘清方象瑛的家世、家风、生平、交游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论述诗文作品的内涵、艺术特征以及在清初文坛的地位。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客观地呈现出方象瑛个体真实而丰满的形象,展现出清初文人作家群体的生存状态、文学创作、文
    王成文学25.7万字
  • 会员
    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一生致力于小说创作的革新,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还撰述了她所处时代的战争、女权主义运动、同性恋现象以及大英帝国衰落等历史事件。伍尔夫的现代主义作品貌似脱离历史背景,但实际上却根植于现代性的历史真实之中,而且还是叙述历史的有效手段。本专著全面研究伍尔夫的日记、自传、书信、演讲稿、文学评论和有关伍尔夫的传记、笔记、档案资料和手稿等历
    朱海峰文学8.3万字
  • 会员
    本书依据鲁迅创作实际与鲁迅研究学术史,将“黑暗”作为一个能集中揭示鲁迅人生、思想、审美观念与艺术个性的核心概念,对其精神结构与文学创作进行了研究。
    王海燕文学25.2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唐代著名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存文献的归纳,诗歌作品的分析,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皇甫冉、皇甫曾的生卒年、仕宦经历等生平问题进行了迄今为止最深入、细致的考证;对皇甫冉、皇甫曾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艺术特点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展现出二人在各个方面的区别;对前人尚未说清的《二皇甫诗集》版本的源流及递藏情况进行了考辨。力图使本书成为唐代文学研究,尤其是肃、代两朝文学
    王超文学14.3万字
  • 会员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其文艺理论见于《草枕》、《文学论》等多部著作中。本书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集中研究夏目漱石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想。
    何少贤文学27.1万字
  • 会员
    “元宇宙”新近成为全球性热词,燃起了人们对未来的技术热望。若元宇宙意味着文学需秉持一种世界性视野,那些围绕在文学创作和研究周围的诸多在地性概念(如“地域”“传统”等概念)是不是就将面临阐释效力的丧失?在这样一个虚拟/现实边界渐趋模糊的时代,我们有必要梳理并重审那些曾经活跃于文学领域的在地性概念,并探寻它们可能的未来性意涵。本书以上述问题为契机,以地域空间与文化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全方位研究,既有返
    王瑞瑞文学13.6万字
  • 会员
    针对学界关于西陵词人的群体性质、词史定位等争议,本书基于大量新文献的发掘和整理,对西陵词坛的群体构成、选本系统、创作风貌、词学主张进行了深入考察,从理论形态和实体形态两个层面揭示西陵词人的流派属性和反流派色彩。并在这一过程中,透视西陵词学精神的嬗变及其如何作用于明词向清词的过渡。
    耿志文学24.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