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未来学校建设在线阅读
会员

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未来学校建设

李葆萍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教育16.3万字

更新时间:2025-05-19 16:34:44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建设未来学校,以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深度的政策解读、扎实的实践调研和丰富的案例分析,本书主要从6个维度探索和构建了未来学校建设体系:一是信息技术与未来学校建设,在探讨信息技术对未来学校建设的作用和应用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各国(地区)的教育转型规划,分析了未来学校建设的创新案例与可行路径;二是信息时代的学习转型,从信息时代带来的学习挑战和机遇出发,围绕学习制度设计、学习内容重建、学习场景创新和教育评价转型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三是未来学校的教师,重点探讨了未来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学素养,以及未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建设;四是未来学校的数字化空间体系,重点探讨了未来学校在学习环境设计上的思路框架、核心设备和技术,并介绍了学习空间改造的典型案例;五是未来学校的数字化治理体系,从未来学校治理面临的挑战出发,阐述了具有关键作用的应对措施,包括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和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实施;六是未来学校的规划和设计,不仅提供了方法论层次的视角,而且提出了具有实操性的建设内容和实施策略,并以一所成功办学的学校为例介绍了未来学校规化和设计所面临的挑战和实践经验。本书适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未来学校建设感兴趣的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以及学校建筑设计、信息技术网络建设、教育技术产品开发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阅读。
品牌:人邮图书
上架时间:2025-03-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邮图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葆萍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为仕有绩,治学有声,是中国传统知识人一直以来的追求。清朝末年,伴随着书院数量的空前繁荣,大量学人涌入书院肄业,他们以“书院生徒”之名,一如既往地思考和处理仕与学的关系。时运国运之下,适逢科举停废、新学西学冲击,传统知识人围绕价值判断所生之困境则如影随形:科举停废,何以出仕“西学东渐”,治何之学本书将清末书院生徒置于三层相互交织的历史语境,注重从独立精神活动主体和社会主体的视角,利用诸多私人化记录的
    黄漫远社科19.7万字
  • 会员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高校简介及录取分数线速查(2024年版)》是高考学子不可缺少的志愿填报工具书。书中包括31个省、区、市近三年的657所本科院校不同批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以及各高校的院校代码、学校简介、办学条件、开设专业、重点学科、收费标准等实用信息。考生和家长可以对所需信息进行对比和分析,根据自身情况准确填报合适且理想的大学,避免因志愿填报不当而出现“高分低就”或“高分撞车”现象。
    吴梅俏 余兰萍 陈红雨等编社科1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本关于新媒体高校德育教育创新的专著,新媒体对高校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新媒体既影响到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展。本书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的形态角度着手,通过分析新媒体的应用,主要讲述了当前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德育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探索新媒体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创新实施路径,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寻找全新方向,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对于德育
    沈红兰 曾舒珩 白博社科17.6万字
  • 会员
    本研究选择中国高等院校的多民族文学教育进行考察研究,旨在探讨高校文学教育在文学理念、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等方面的设计是否符合多民族中国的文学实情,以及这样的文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对受教育者的国情认知、身份认同与民族凝聚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付海鸿社科20.2万字
  • 会员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2024年版)》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目标,针对院校[本科院校、高职(本科、专科)院校、独立学院、军事院校、港澳台高校等]和专业进行了“三维立体”的剖析。答疑解惑:以提要和问答形式阐述了高考志愿的政策动向、填报方法、技巧、注意事项、疑难问题。针对专业:详细介绍所有本科和专科专业的特点、选科要求、就业前景、考研方向、推荐学校等信息。针对学校:分省市绘制院校的地理
    吴梅俏 周密 陈红雨编著社科6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部生动的校本教师培训教材,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用大量丰富翔实的实例讲述了自己从一个普通教师走向卓越的教育工作者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任务”“关键事件”,述说了校本培训的一系列专业问题,建构并践行了自己教育思想的实践体系,以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许昌良社科14.1万字
  • 会员
    周棉等编著的《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以民国时期政治和社会变迁进程为主要论述线索,按照清末—民国史的阶段性进程,建构大的纵向论述框架,以体现本课题历史学的学科本位;在各时段则以留学生群体的演变、角色和作用为基本考察内容,探讨本时段留学生和民国社会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
    周棉等社科64.5万字
  • 会员
    这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书中共收录了40余篇不同阶段师生撰写的回忆性文章,都是他们各自的亲身经历。根据暨南办学历程、名师故事、同窗情谊、校园风光共分成四章。第一章“忠信报家国笃敬矢求知”主要记录了暨大在广州重建、复办时期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彰显了暨南精神。第二章“一生笔墨千秋业言传身教为师范”主要展现了暨南名师们言传身教的师生故事。第三章“忆同学少年追往昔之事”主要分享了与相濡以沫的同窗、挚友相处的
    陈联 梁燕主编社科12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哲学基础上,重新梳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根据已有的理论资源观察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思维,根植创业者精神的过程,并呈现当下双创课堂中师生互动场景。本书结合师生深度访谈的结果,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分析、课堂深描、深度访谈和对策建议等,共分为8章,分别为绪论
    罗匡社科1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