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赶集 短篇小说
- 支海民中短篇小说合集
- 支海民
- 4892字
- 2024-02-13 09:31:14
全喜老汉穿一件崭新的褂子,头上包一块白羊肚手巾,裤腿扎得紧紧的,去赶集。
今年春上,全喜老汉在责任田里种了五亩烤烟,前几天到供销社结算,除过一切费用,竟然净挣五百多元。老婆女儿拾草喂猪,一头肥猪交到收购站,又拿到二百多元现金,把个老汉高兴的没法说,一辈子没有见过这么多钱,总感觉把钱放到哪里都不实在。半夜里把老婆戳醒,商量着把钱装到罐罐里埋到地下,又听人说,入了土的财物就不属于自己,弄得老汉没了主意。碰巧县里开交流会,女儿毛女这两天嘴撅脸吊,说东家的女子买了一条涤纶裤子,西家的姑娘买了一件的确良上衣,就她十七十八啦,连一双尼龙袜子也没有穿过。全喜老汉也觉得自己就这么一个女儿,花上几个钱让女儿穿好点也值得。还有老婆跟上自己半辈子啦,啥苦都吃过,啥累都受过,这阵子光景过好了,给老婆也扯件新衣裳,自己的老婆还要自己心疼,不然的话以后有个头疼脑热,谁心疼他呀?
想好了以后,全喜老汉对老婆说:“毛女妈,拿钱来,我跟毛女逛会去。”
老婆看老汉喜滋滋的样子,也乐颠颠地把钱取出来,往老汉手上一塞,说:“给,多拿些钱,给咱毛女买件好衣裳,捡贵的买。城里那些女子我见了,就是穿得好,咱毛女要打扮起来,比得过她们。”
“就是哩,就是哩。”老汉一边说一边往衬衣口袋里装钱,还怕路上钱掉了,用一根大老针别在口袋上,然后,对着女儿住的侧屋大喊一声:“毛女,走,赶集去——”
其实,老两口的话,毛女早听到了,年轻人谁不爱美?早些时,看到别人穿一件时新衣裳,自己想都不敢想。光景太穷,妈妈常把老母鸡下的鸡蛋装到篮子里,叫毛女提着到集市上换几个油盐钱。现今日子有了起色,自己也能穿一件新衣裳……想到这里毛女有点兴奋:“哼,前几天秀姑买了一件大红的确良衫子,在人前头炫耀,今天,我也要买一件大红衣裳,跟秀姑比比……”
十月,庄稼人收了秋、种了麦、翻了地,闲了,跟会赶集的人特别多。况且,交流会每年只举行一次,谁都不愿错过这个时机,走到莽原上抬眼四望,看蜘蛛网似的土路上全是行人,农人们肩挑车拉,把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运到集市上出售,换回必需的生活用品。如今政策开放了,庄稼人只要手脚勤快些,光景就不愁过不好。全喜老汉一边走,一边跟那些一同赶集的老汉拉呱,互相询问着庄稼的收成,今年的收入。谦虚的夸张、得意的叹息,夹杂于他们的谈吐之中。看得出这些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庄稼汉,只要争得了自己过日子的权利,人人都想把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毛女走在爹的后边,一路走一路瞅,专瞅那个女子穿一件好衣裳,老想着自己买啥合适。爱美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十七八的女孩子,总爱跟其他女孩子攀比。看着看着眼花了。总感觉那些姑娘媳妇穿的衣服都好看,原来想买的那件的确良衫子到不太如意了,心里没了主意。“管它呢,到城里再说,兴许有比这些人穿得更好的。”毛女想着,脚步加快了,不知不觉走到爹的前头。全喜老汉眼看着撵不上女儿了,不由得骂道:“这死女子,你走慢点不行?”
到了城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北郊的体育场临时搭建了许多帐篷,南来北往的商户全在那里摆摊,体育场外边的树林里便是猪市场,那一声声猪叫唤牵住了老汉的心,老汉对女儿说:“走,咱先到猪市场转转,看看啥行情。”毛女嘴撅脸吊。没办法,只得跟在爹后头。
卖猪的真不少,买猪的也很多。金猪娃、银克朗,猪价猛涨。俗话说,粮食便宜了,猪价就高。这话不假,因为家家都有饲料喂猪。全喜老汉瞅准了一对半土半洋的猪崽,跟卖家搞了半天价,卖猪的非要四十块钱,缺个角角不卖。老汉手在胸前摸了摸,始终拿不定主意该买不买。唉!你以为庄稼汉来几个钱容易?一对猪崽就四十块钱,喂一年多长一百多斤,前年老汉在集市上逮的那个猪崽才十块钱,喂了两年才卖了二百块钱。过光景必须算账,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这四十块钱一只猪崽就是有点棘手。想到此老汉站起来,不买了,到别处转转,兴许到了下午,猪价能便宜些。
出了猪市场,耳朵里突然传来一阵锣鼓声,听那阵势,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耍把戏(杂技)的。老汉心热了,拉着毛女的手,说:“走,咱看耍把戏去!”
一听说看耍把戏,毛女也乐了,年轻人谁不爱热闹?父女俩循着锣鼓声来到演出场地,看周围早都围满了人,老汉左挤右挤,好容易挤进场子里边,转身一看,却不见了毛女。又挤出来,看毛女还在原地站着,问女儿:“为啥不挤进去看耍把戏?”猫女说她嫌人多。老汉笑得无奈:“瓜娃,咱家里人少,来人是稀罕。上街赶集就看个热闹。”说着,老汉手拉着毛女,在外围转了一圈,瞅了个空子,又挤了进去。
里面正表演走钢丝,只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子娃在钢丝上走来走去,那钢丝一闪一闪的,女子娃却掉不下来。全喜老汉看呆了,脖子伸得老长,接着又表演气功,那个大力士一手掌砍下去,砍断了十块砖头。又表演顶碗、又演耍大刀。正演到热闹处,突然停下了,那戴顶破草帽的丑角把草帽托在手里,挨个向观众收钱。全喜老汉一看不好,忙拉着毛女挤出人圈子,幸亏看耍把戏的人走了大半,要不然两个人夹在里边,顶少也得两毛钱,两毛钱买一斤半盐,够一家人吃一个月。过光景就要在厘毫上抠掐,谁嫌钱扎手?全喜老汉有点洋洋自得,哈哈,白看了一场耍把戏。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到了头顶,全喜老汉肚子饿了,回头对女儿说:“毛女,咱吃饭去。”于是,父女俩又来到摆饭摊的地方。哎呀,卖饭的真多,一家挨一家,水饺、油条、麻花、油糕、肉夹馍、羊肉泡、荞面饸饹……想吃啥都有,馋得人流涎水。
当爹地问女儿:“毛女,你想吃啥?”毛女也拿不定主意,对爹说:“随便。”“看你”全喜老汉指责女儿:“想吃啥就言传,咱今天逛会,就是花钱来了。穷一世富一时,享享口福,莫说爹舍不得花钱。”毛女只得说:“咱吃顿水饺。”
全喜老汉走到一家水饺摊子跟前,问道:“一碗水饺多少钱?”吆喝生意的姑娘马上回答:“五毛钱一碗,叔你吃一碗吧。”
“好家伙,太贵了,咱吃不起。走,吃碗羊肉泡去,闻罢羊膻气一年多了,开开洋荤。”毛女只得跟着爹走到羊肉锅面前,问道:“一碗羊肉泡馍多钱?”卖羊肉泡馍的汉子一边舀饭一边回答:“羊肉三毛一碗,烧馍一毛钱一个。”
“呵!这么贵,现今钱不值钱了,前几年一碗羊肉才一毛钱。”老汉一边说一边向前走,又问油条多少钱一斤?肉夹馍多少钱一个?饸饹多少钱一碗?都嫌贵,眼看没啥买了,狠心两毛钱买了两个烧馍,对毛女说:“娃,将就吃些,这些卖饭的坑人。俗话说,宁买吃亏货,不吃便宜嘴。省些钱,一会儿给你买衣裳去。”
毛女脸红红的,伸手接过烧饼,往挎包里一塞,说:“我不饿,随即转过身,委屈得差点掉泪。”
全喜老汉没有看见女儿的表情,一边啃着烧饼一边埋怨,说现今啥都有假,一个烧饼不够塞牙缝。他年轻时街上卖的锅盔一升麦面做一个,一个锅盔吃两天……吃完了感觉口渴,看到一家机关门口有一个自来水龙头,把嘴伸到水龙头下面,灌了一肚子凉水,站起身又对女儿说:“咱给你买衣服去。”
毛女一听这话,一肚子的委屈跑得没影了,买衣服才是她的主要目的,毛女早都盼爹说这句话哩!
父女俩重新来到体育场,一看,呆了。这么大个地方,东西摆得满满的,准是把全中国的商品都搬来咧。莫看全喜老汉活了五十多岁,这场面他还真没见过。父女俩一边走一边瞧,老汉嘴里一边不住地嘟囔:“现今这社会就是能,能扎咧!啥都会造。造出来的东西样样都好。”突然,毛女站住了,手指着货摊上摆着的一个小盒盒说:“爹,我要买那个。”
“啥?”爹问。
“香脂。”毛女答。
春上,芳琴她爸在外边工作,给芳琴捎回来一盒香脂,毛女试着擦了一点,香得没法说。因此上,把那盒盒记下了。
“做啥用?”全喜老汉问女儿。
“擦脸。”毛女把头低下了。
“行,买一盒。”老汉一边说一边问售货员:“多少钱一盒?”
“一块二毛四。”售货员一边说一边把香脂递过来。
“好家伙,这么贵,有便宜点的吗?”老汉没有接香脂盒,接着问道。
“有。”售货员又拿起另外一个小瓶子说:“这个五毛六。”
“也叫香脂吗?”老汉问。
“不,叫雪花膏。”售货员答。
“还有更便宜的吗?”
“有。凡士林,一毛钱半两。”
“那就买一毛钱的——啥林来着?”老汉一边说一边问女儿。毛女把脸扭到一边,不看爹。全喜老汉知道女儿心里不满意,开导道:“好娃哩,你妈妈五十多了,没擦那玩意还不是一样?你年纪不小了,不知道钱来得艰难。咱穷光景穷过,没法跟那些干部娃相比。”
毛女忍了忍,没让眼泪掉下来。伸手接过售货员包好的凡士林,看都没看就装进挎包里,跟着爹继续向前走,走到卖鞋的摊子跟前毛女站住了,没有张口,只是对着那各式各样的鞋发呆。前些时,春花买了一双塑料底碎花条绒面鞋,村里的姑娘媳妇试着穿遍了,都说那鞋式样嫽(好)得太。紧接着村里好多姑娘媳妇都照着样子买了。这阵子,毛女瞅见货架子上有那种鞋,想买,又怕爹不愿意,所以只站着,不肯走。
全喜老汉见女儿不走了,问道:“娃呀,想买啥?”毛女不言传(说话),只是看。老汉顺着女儿的眼光,瞅见女儿在看货架子上的鞋,又低头看毛女穿的家做鞋,脚趾头已经露出来,知道女儿想买鞋,就让售货员把货架子上的鞋拿起来一一报价,最便宜的也要三块多钱。于是又开导女儿:“那些鞋看着好,实际上不耐穿,咱农家人整天跟土坷垃打交道,那种鞋穿到地里无法做活。”
毛女到底忍不住,哭了。售货员看这情景,开导老汉:“老叔,莫舍不得花钱,娃想买啥就给娃买,趁年轻让娃穿好点,以后到您那种年纪,想穿都来不及咧。”
全喜老汉听售货员这么一说,脸上挂不住了,嘴憋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买吧,一双鞋几块钱,确实棘手,不买吧,惹不起女儿,再说,售货员说得也有道理……老汉想了一会儿,到底想出办法来了,对女儿说:“娃呀,爹拿的钱不多,咱先给你买衣裳,剩下的钱再来买鞋。”毛女一听,只得低着头跟着爹走。
到了卖成衣的地方,只见铁丝上挂的,货架子上摆的,全是衣服,啥样子都有。毛女知道爹最多能给她买一件衣服,于是尽量挑拣自己满意的,终于,毛女看上了一件深红颜色的大翻领上衣,于是给爹一指,说:“我就要哪一件。”
爹让售货员拿过来试试。毛女把那件衣服往身上一穿,感觉大小、宽窄、长短正合适,好像是专门为什么女定做的一样。周围几个热心的姑娘也赶来助兴,说这女子穿上这衣裳才显得漂亮。全喜老汉一听,喜上眉梢,一边把手伸进内衣口袋一边问售货员:“多少钱?”
“二十五块二。”售货员答道。
“多少?”全喜老汉怀疑自己听错了。
“二十五块二毛钱。”售货员重复了一遍。
全喜老汉摸到内衣口袋的手停在那里,嘴唇颤抖着,口里不住地念叨:“二十五块二、二十五块二、二十五块二……”心里谋算着,一斤玉米一毛二,二十五块二毛钱能籴二百一十斤玉米。这——唉!公家也真是,造那么多花花绿绿的衣裳,专门哄人钱哩!弄得一些年轻人心里痒痒的,光想穿好的。庄稼汉谁穿得起那么贵的衣裳?一头猪崽二十块钱都嫌贵,一件衣服二十五块二,心疼肉疼!想到这里老汉回过头对女儿说:“娃,这衣裳太贵,咱买不起。”
其实,当爹的刚才那种态度毛女早已经心知肚明,她知道爹不会花几十块钱让她穿那么贵的衣裳,毛女悄悄地把衣服脱下来、叠好,无可奈何地交给售货员,脸红着说:“买不起。”看得出售货员有点惋惜。
“咱再转转。”全喜老汉一边向前走一边询问着架子上衣裳的价钱,感觉到都贵得如鬼,感叹物价飞涨,没有老百姓的活路。不经意回头一看,女儿不见了。
全喜老汉急出了满头大汗,转了几个来回,仍然找不到女儿。眼看着天黑了,遇见本村一个熟人,一打听,才知道女儿已经跟上村里几个赶集的女子回去了。
全喜老汉急急忙忙赶回家里,果然见毛女和老婆一边做饭一边编排着老汉的不是。老汉也不介意,只要女儿回来就好。明天让老婆跟女儿去逛会,她们爱买啥就买啥,老汉想开了,这一老公鸡驮不起的家当经不住践踏!
老婆看老汉回来,眼神怪怪的,把老汉浑身上下乱瞅。老汉有点异样:“瞅啥?又不是没见过。”
老婆问:“你的衣服怎么破了一条口子?”
全喜老汉浑身乱摸,老婆早晨走时给的零钱在另外一个口袋装着,还在。但是装五十块整钱的口袋却被小偷划破一个口子,偷了个精光。
老汉两眼一黑,一扑塌坐在地上。毛女哇一声大哭:“爹,我啥都不要了,你可不要想不开!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和我妈咋过哩吗。”……
1981年初稿 2021年11月24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