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曹姓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氏。至曹挟,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铎,封曹,亦为曹氏,因宋所灭,子孙以为氏。”意思是,颛顼的玄孙陆终的第五个儿子叫安,被赐姓为曹。到曹挟时,周武王把他封到邾地,其族人便姓邾。后来,邾被楚国所灭,该族人又恢复了曹姓。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振铎,封到曹地,也姓曹。后来,曹为宋所灭,其子孙也都姓曹。
一、祖居山东,播迁闽台
山东可以说是曹氏的最早发源地。曹挟被封到邾地时,邾国就是地处山东的鲁国的附庸。西汉初年曹参继萧何为相国,无为而治,留下“萧规曹随”的千古佳话。曹姓在东汉末年达到它的鼎盛时期,这主要是因为曹操父子的声望和影响,尤其是曹丕篡汉称帝后,曹姓的势力更是强大。但司马氏取代曹氏后,曹姓开始衰落。其后,曹姓开始由北向南扩展。唐高宗(653~683年)时,陈元光、陈政父子奉命去福建,有一批曹姓的将佐随同前往。
到了唐代末年,久居北方的曹氏先人为避黄巢之乱,举家南迁,因此,福建沿海一带均有曹氏居住。还有的甚至移居到了台湾。现在,台湾的南投、彰化和台北三县为曹姓最为集中的地方。
二、郡望堂号
曹姓的郡望主要有谯郡、彭城郡、高平郡、巨野县等,以谯郡为最望。
谯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亳州(今安徽亳州)。
彭城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高平郡:晋时置郡,治所在今山东金乡。
巨野县:西汉时置县,治所在今山东巨野。
曹姓的堂号主要有“清靖”、“谯国”、“敬思”、“崇孝”等。
三、曹姓名人
1.治世能人,乱世奸雄——曹操
东汉的政治特点是宦官和外戚轮流专权,宦官的势力在桓帝和灵帝的时候达到了极致。也正是这一原因,生于东汉末年的曹操才有了显赫的身世背景。曹操的父亲曹嵩曾高居太尉一职,又是极受汉桓帝宠信的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因此,曹氏家族可以说是位高权重,显赫一时。
189年,汉灵帝去世,14岁的少帝刘辨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皇舅大将军何进受命辅政。何进对宦官集团一直恨之入骨,虽有曹操等人相助,还觉势单力孤,于是,他暗中招董卓进京,帮助他铲除宦官集团。董卓未至,何进已被宦官杀掉。董卓进京后,废掉刘辨,改立9岁的皇子刘协做皇帝,他还自封丞相,独揽了汉朝大权。
董卓很赏识曹操的才干,但曹操却根本不想为他效力。为反对董卓的倒行逆施,曹操和关东的一些刺史、太守一起推举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从此,东汉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在讨逆过程中,盟主袁绍和其他刺史、太守都想坐收渔翁之利,害得曹操人马损失惨重,只得重新招募军队。当时,黄巾起义烈火遍地,曹操施展谋略,大败青州军,得降兵30万,组成青州兵,开始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许昌建立政治中心。为了保证军粮的供应,曹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屯田、军屯、兴修水利、推广水稻种植等,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社会得到稳定,为统一北方创造了条件。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31C95/5216047603152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36_0001.jpg?sign=1739630725-MDsRVqDVvBYWIHw4xasYFRro1ruyquwJ-0-c9e07c0c72e884ac1f180eb71eb8f12f)
魏武帝曹操像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曹操是个反面人物。实际上,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北方,使混乱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对于结束东汉末年的战乱功不可没。同时,曹操在文学上也卓有建树。
曹操一边发展生产、积聚力量,一边继续进行兼并战争,他先后消灭吕布、张绣、袁术等军阀势力,地盘不断扩大。
曹操爱才如命、求贤若渴,他多次颁布招贤令,唯才是举。一时间曹操门下猛将如云,谋臣似雨,盛况空前。
200年,袁绍起兵10万进攻曹操,企图一举消灭曹军。当时袁绍人多势众,而曹操的军队很少,军粮又不够充足,但是曹操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接着曹操又率兵陆续占领冀、青、并、幽四州,一举消灭了袁绍的力量。此后,曹操还解除了游牧民族乌桓和鲜卑对北方边境的威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北方统一,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曹操一直对孙权占据的江东,刘表领有的荆州虎视眈眈。208年,曹操发兵南下,兵不血刃,取得荆州,将刘备赶到了夏口。随后又率大军20万,进驻江陵。
为了对抗曹操,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与曹操在赤壁展开决战。曹操的士兵大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性,为了便于作战,曹操就让工匠把所有舰船用铁链固定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减少风浪的颠簸,人马如履平地。擅长水战的江东将领黄盖看出曹操连环船的弊病,就和都督周瑜设计采用火攻,使得曹操几乎全军覆没,狼狈地从华容道退回中原。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开始以防御为主,集中精力经营北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31C95/5216047603152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37_0001.jpg?sign=1739630725-ppvpyq7oibv0h4Lc8yiqmwC85X5YO7PV-0-e7b43fc028473f6940264b4e10d00962)
关外侯印 东汉
曹操最初所建立的军队名为“青州兵”,军纪严整,制度森严。此印为当时军队中高级将领的印绶。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31C95/5216047603152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37_0002.jpg?sign=1739630725-4jgGaIXyGBe1yvvjZDr8rRyzYbv3xT4E-0-291b2ccd66c5bcef4c2d8a6e9967d951)
军司马印 东汉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优秀的文学家、诗人,他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留下了一些流传千古的佳作名篇。《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短歌行》等都是传唱千年的佳作。
2.才高八斗的曹植
曹植为曹操第三子,字子建,192年出生。曹植很小就已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南朝诗人谢灵运就曾说:“天下才有一石(10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由此可见曹植才华之高。曹操认为曹植是诸子中最能成大事的,对他期望最高,想立他为太子。可曹植平时处处任性而行,不加节制,这让曹操非常恼怒,一气之下,立了曹丕为太子。
曹操病死洛阳后,曹丕代汉称帝,他对曹植和自己争立太子的往事耿耿于怀,掌权后就开始了对曹植报复。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就要将他处以极刑。曹丕话刚说完,曹植便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著名的“七步诗”以萁、豆相煎来暗喻骨肉相残,可谓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曹丕听了,也非常感动,很是惭愧。
除了诗歌外,曹植在辞赋上的成就也很高,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是《洛神赋》。作品描述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故事,作者在洛水遇到了洛水女神宓妃,并对她一见钟情,但终因人神相隔,最后只能依依惜别。作品想象力丰富,描写细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据传,东晋王羲之父子曾各抄《洛神赋》10本,可见两位大书法家对此赋的钟爱。
曹植生前曾把他所有的文学作品编订成集,可惜早已失传,现流传于世的《曹子建集》,乃是后人所辑。
3.《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是满洲正白旗“包衣”。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曹寅在康熙朝曾得到格外的恩宠。雍正初年,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下,曹家受到重大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曹雪芹也随着迁居北京,革职抄家给曹雪芹的童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十六七岁时,曹家彻底败落,包括曹雪芹在内的曹家子弟沦落到社会底层。
曹雪芹最后的十几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的一个小山村,生活更加困顿,一家三口过着“食粥赊酒”的日子。也是在这个时候,曹雪芹开始了长达10年时间的《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秋,曹雪芹因爱子夭折而过度悲伤,卧床不起。“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除夕那天,曹雪芹留下一部未完成的《红楼梦》书稿,离开了人世。
饱经沧桑之后的曹雪芹把他的情感、体验以及他的才华全部熔铸到了《红楼梦》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把他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这部著作当中。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了他的才华和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他把上百个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无不独具个性、各有风采。
这部以个人和家族的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以其艺术上的精致完美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而通过对它的研究形成的“红学”则是学术界对他的贡献的广泛认可。以一本小说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31C95/5216047603152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38_0001.jpg?sign=1739630725-LoBHTMfkExGNBxESu4wKqibuhj1bnomY-0-5d534306586b89a7135845b9030f88b8)
大观园图(局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