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六世孙共有6人,长孙樊居于昆吾(今山西运城东北),史称昆吾氏。夏朝中期,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史称有苏氏,建苏国。商末苏国灭,族人以苏为姓,开始向四处迁徙。但留在苏岭的苏姓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岔生入朝做了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地,国都温(今河南温县)。苏岔生被后人尊为苏姓始祖。

一、苏姓迁变

先秦时期,苏姓主要活动地区在河南、河北,战国时期其中一支南迁湖南、湖北,一支西迁陕西。秦汉时,苏姓又东迁到山东,而定居于陕西西部的苏姓已发展成为望族。魏晋南北朝以后,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有很多外族改姓苏,主要有:汉晋时辽东乌桓部的苏姓人,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的苏姓人,金国女真族的苏姓人。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改为苏姓。

唐朝时,苏姓移民大量南下四川和福建。北宋时苏姓进一步移民贵州和两广。明清两朝,苏姓多次移居台湾,如今苏姓已成为台湾的大姓。

苏姓的历史从有苏氏算起,已经有3800年了。苏姓的普遍使用是在苏国灭亡之后,至今也有2600年的历史了。

二、郡望堂号

苏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功郡、扶风郡、蓝田县、河南郡、河内郡等。

武功郡:战国时秦置县,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四十里、渭河北岸。

扶风郡:汉时置右扶风,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河南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

苏姓的堂号主要有“芦山”、“忠孝”、“蓝田”等。

三、苏姓名人录

苏姓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人才济济,历史上著名的苏姓人物有:战国时纵横家苏秦、苏代;西汉名臣苏武;东汉冀州刺史苏章;东晋苏峻;南北朝西魏大臣苏绰;隋朝大将苏威;唐朝大将苏定方,诗人苏源明及五位宰相苏良嗣、苏、苏味道、苏颋、苏检;十六国前秦女诗人苏邲;北宋文学家兼书画家苏轼,散文家苏洵、苏辙,文学家苏过,诗人苏舜钦,天文学家兼药学家苏颂;南宋画家苏汉臣;元朝名臣苏天爵;明朝篆刻家苏宣;太平天国女将苏三娘,清末湘军将领苏元春,捻军首领苏天福;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苏兆征,当代化学工程学家苏元复,流行病学家苏德隆等。

四、苏姓名人

1.纵横家苏秦

苏秦是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乘轩里人,字季子,是有名的纵横家,奉燕昭王之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以便攻齐复仇。曾任齐国丞相,主张六国合纵攻秦。后燕将乐毅联合五国攻齐,他的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处死。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保存有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十六章。

苏秦归家妻不下机

苏秦游说六国采取合纵之计,共同攻秦,被推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他的这些才能与年轻时的刻苦攻读是分不开的。

苏秦曾游说秦王,10次上书均未被采纳,主要是因为秦惠王刚杀商鞅不久,对客居游说的策士很不信任。所以苏秦在秦一年有余,很不得志。时间一久,其黑貂皮袍破旧,百斤黄金耗尽。资用乏绝,只好狼狈归家。他容颜枯槁,疲惫不堪。家人待他十分冷漠,妻子不下织机相迎,嫂子不燃灶做饭,父母也无话可说。苏秦仰天长叹道:“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此皆秦不用之罪啊!”

从此,苏秦暗自发奋,当夜搬出数十箱书,从中找出《太公阴符经》,以后每天都伏案读书,择其精要,揣摩文旨,对天下大势、列国情况做了大量研究。有时候实在太困了,苏秦就用针锥扎腿,血流到脚跟也全然不顾,以此驱除睡意、秉烛夜读。如此一年,他就掌握了兵书谋略。他信心十足地说:“可凭此游说当世之君了!”不久苏秦果然被赵拜为丞相。

2.不辱使命的苏武

苏武(公元前?~前60年),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子卿,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其副使张胜参与匈奴贵族内部斗争,事发投降,使得苏武被扣留。但任凭匈奴威逼利诱,他总是威武不屈。

匈奴为了使苏武屈服,将他禁闭于地窖,并且不给饮食。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苏武在地窖中一口毡毛、一口雪,竟然维持多日。匈奴以为有神灵保佑,便没敢杀他,而是把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放羊,并说:“如果公羊能产仔,就放你回去。”北海地处荒漠,渺无人烟,甚至无食可吃,苏武只能挖老鼠洞,搜寻里面的草籽当食物。尽管如此,苏武每天还是手握汉节(使者凭证)放羊,时刻不忘使命,坚持19年不屈。

到汉昭帝时,匈奴又想和汉朝和好。汉朝提出释放苏武等使节,但单于谎称苏武已死。汉朝使节来到匈奴,当年随苏武出使的常惠想办法把苏武流放北海的事告诉了使节,并想出了营救办法。汉朝使节见到单于后,说:“汉朝皇上在上林苑狩猎时,射下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缠有帛书,解开一看,原来是苏武手笔,述说了北海牧羊的事。”单于听说后大吃一惊,只好承认苏武还活着,把他送回了汉朝。苏武一直活到80多岁。

苏武牧羊 清 王震 

3.苏洵发愤

苏洵年少喜爱游历四方,25岁那年,被史彦辅和陈公美两人拉着,把峨眉山玩了个遍。游山途中,他们又听说西北数百里外的岷山景色也十分壮美,当即便启程去岷山游历,一玩又是半载。饱览岷山秀色之后,苏洵回到家中,发现妻子面有忧色,一再追问下才知道,原来他的夫人从没指望着自己的夫君有一天能够光宗耀祖,将所有的期望全都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终日教他们读书认字,日渐精力不足。苏洵知道后,意识到自己再这样散漫下去,将来可能会沦落到被儿子们耻笑的地步,这才开始认认真真思考起自己和家庭的未来。

不久,苏洵的母亲史夫人病故,他的二哥苏涣从外地赶回家为母亲守丧。兄弟两个好不容易凑到了一起,便谈起各自的前途。苏涣认为,既然苏洵喜欢游山玩水,可以借此编一本苏家族谱出来。苏洵一听,觉得还挺有意思,便答应下来。之后苏洵便专心研究历史,把《史记》、《汉书》,还有更早的《左传》、《战国策》等都摆在床头,读了个通透。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发愤读书,才能将心中所感付诸文字。于是,苏洵下定决心苦读诗书,还不忘教育自己两个儿子。终于20年后,苏洵带领自己的儿子上京拜见欧阳修,一举成名,三苏的文名从此传扬开来。

4.东坡居士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在嘉祐六年(1061年)24岁时就中了进士,并和弟弟苏辙同时通过了贤良方正科主持的谏科的考试。宋仁宗满心欢喜地对皇后曹氏说:“朕为子孙得两宰相。”

归去来兮辞帖 北宋 苏轼

可是苏轼的仕途却坎坷崎岖。先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谪调杭州任职,后又调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今江苏铜山)、湖州(浙江吴兴)等地。由于作诗讽刺变法,被逮捕入狱,后流放黄州(今湖北黄冈)、汝州(今河南汝南)等地。宋哲宗即位后,废除变法,但这时苏轼已快50岁了。在先后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后不久,又被流放岭南,徽宗即位后才结束了7年流放生涯,在归途中病逝。

苏轼一生浮沉不定,历尽沧桑,心中郁积着无数要说的话,只有通过诗歌来倾诉自己的冤屈与不平,另一方面又在张罗日常茶饭的生活中寻找淡泊自得的愉悦,来保持心理平衡。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的文章恣肆汪洋、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词属豪放一派,如《前赤壁赋》、《水调歌头》等。他还擅长行书和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且自创新意,是“宋四家”之首。

苏轼喜欢吃烧猪肉,常教人将猪肉切成方块,上锅烧煮之后食用。其好友佛印是金山寺的禅师,常将猪肉烧煮好了之后,等着苏轼来吃。一天,准备给苏轼吃的猪肉被别人偷吃了。苏轼知道后,戏作小诗云:

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苏轼在黄冈时,还曾戏作食猪肉诗云: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后来,苏轼的这种烧煮猪肉的吃法流传开来。人们还给它起了个名字——“东坡肉”。

5.东方国度的数学明星苏步青

苏步青是现代著名数学家。他出生在浙江平阳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文盲,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他们尝过没文化的苦头,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给孩子取名叫“步青”。因为村里的王秀才说了,以“步青”为名,孩子将来一定能“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然而,当同龄人背起书包步入学堂的时候,苏步青却赶着家里的那头大水牛来到了卧牛山下,当起了放牛娃。放牛回家的路上,要经过私塾门口,苏步青常被里面传出的琅琅读书声吸引。有一次,正赶上老师大声领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听后,情不自禁地跟着念了起来。此后,他竟然把它当成顺口溜,放牛时常挂在嘴边。

他的父亲在家里常听儿子背诵《百家姓》、《三字经》,心里诧异。一天,他偶然看见儿子在私塾外面“偷听”,心里受到强烈的震撼。夫妻二人经过商量,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苏步青读书。

苏步青9岁那年,父亲挑着一担上好的大米当学费,走了50里山路,送他到平阳县城的小学读书。放牛娃成了一名高小插班生,但他并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一进学堂就如饥似渴地读书,而是学会了调皮捣乱。有一次,他见到烧开水的老虎灶,感觉很新鲜,就把从家里带来的鸡蛋掷进去。一锅开水立刻成了蛋花汤,开水工气急败坏地打了他一顿。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时候,苏步青平生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于是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半年的饭票很快用完了,只好向家里“催粮”。

苏步青在学习也不用心,经常旷课,到县城的大街小巷东游西逛,考试常常得倒数第一。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个十足的“笨蛋”,不可救药。但地理老师陈玉峰不这样看,他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故事:“牛顿小时候到城里念书,成绩也不好。有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平时经常欺侮他。但有一次,牛顿忍无可忍,猛地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教训了他一顿。那个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强硬,只好服输。牛顿悟到:学习也是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去做,一定能把它制服。从此,他发愤图强,刻苦读书,很快跃居全班第一名,后来成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

苏步青听了陈老师的一番话,幡然醒悟。陈老师见他一脸诚恳的样子,又和蔼地说道:“你爸妈拼命干活,省吃俭用,供你读书。你现在的学习这么差,怎么对得起他们?”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愧疚,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淌满了脸颊,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打那以后,苏步青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贪玩,而是利用一切时间刻苦读书。期末考试时,他得了全班第一名。高小毕业后,苏步青升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

中学的第一堂数学课,苏步青终生难忘。刚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杨老师在课堂上,神情凝重地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列强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出坚船利炮,肆意侵略我国。当前,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为了救亡图存,我们必须振兴科学技术事业。而数学是科学的基础,若想在科学领域有所成就,先得学好数学。”杨老师的话使苏步青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从此,他愈来愈喜欢数学了。有一次,老师让学生们用两种方法证明一条定理,苏步青却用20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了该定理。校长得知后,勉励他说:“好好学习,将来送你留学。”苏步青中学毕业时,校长已调到北京任职,但他仍然关心苏步青的学习,并寄来了200元钱资助他留学。

毕业后,苏步青如愿以偿地来到日本留学,不久又免试升入所在学校的研究生院深造。他以顽强的意志,一边靠卖报、送牛奶获得微薄的收入糊口,一边刻苦攻读几何学。后来,苏步青接连在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了40多篇仿射微分几何方面的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领域。他由此被数学界称为“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