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庄子 杂篇 天下(五)

天下篇,为庄子杂篇的第十一篇,也是最后一篇。天下篇,是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大致总结,内含珠玑,光辉璀璨,以辉煌的篇章结尾,以此照耀天下世间。

第八章

叙论惠施之类的辩者,以奇特的辩论展示自己的巧智,虽能胜人口舌,却不能服人心。道出辩者的荒谬与局限。提倡当充实内在修养,尊崇大道,做有益于世间万物的真正学问、真正道术。

(庄子思想即是,以此结尾启示众生。)

1.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惠施学问广博多面,他的著作有五车之多,他的思想驳杂,言论偏颇。分析事理,说:大至没有外围,称为大一;小至没有内核,称为小一。

2.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无厚度,不能积累,却可大至千里。天与地同齐,山与泽同平。日正中时则开始偏斜,万物刚出生则开始消亡。

3.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大类事物的共同性与小类事物的差异性,称为小同异。万物在共性上相同,在个性上不同,称为大同异。

4.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南方无穷尽而又有穷尽(边界)。今日到越国而昔日已来过。连环可以解开。我知天下的中央,在燕国北方、越国南方。泛爱万物,天地万物本质为一整体。

5.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

惠施以这些为高明的道理,展示于天下,让辩者知晓,天下辩者乐于与他辩论。

6.卵有毛;鸡有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

(辩论内容包括)蛋里有毛;鸡有三只脚;郢都包含天下;狗可以称为羊;马是卵生;蛤蟆有尾;

7.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蹍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

火不热;山有口;车轮不碾地;眼睛看不见物体;抽象概念不涉及具体事物,所反映的事物无穷无尽;乌龟比蛇长;

8.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矩尺不方正,圆规不可以画圆;榫眼与榫头不能相合;飞鸟的影子未曾移动;箭头疾飞,却有不前进、不停止之时;

9.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狗不是犬;黄马骊牛是三个;白狗是黑的;孤马不曾有母亲;一尺长的木杖,一天截去一半,万世也截取不尽。

10.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辩者们以这些论题与惠施相辩论,终身辩论不完。桓团、公孙龙此类辩者,蒙蔽人心,改变人的意见,能辩胜他人的口舌,却不能折服人心,此为辩者的局限。

11.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

惠施每日以他的智巧与人辩论,特意与天下辩者创造奇怪的论题,此为他们辩论的基本情形。

12.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

然而惠施的口辩,自以为最贤明,说:天地是多么壮阔伟大!惠施虽有雄辩之才而不知真正的道术。

13.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

南方有奇人,名黄缭,问天地为何不坠落不坍陷,以及风雨雷霆形成的原故。

14.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

惠施不推辞而回应,不思虑就对答,遍说万物,说个不停,多而不止,还以为说得少,更加以一些奇谈怪论。

15.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

以违反人之常理作为实情,想以辩胜他人取得名声,所以与众人看法不相适宜。弱于对道德的修养,强于对外物的追求,他走了弯路。

16.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

由天地之道来观惠施的才能,他犹如一只蚊子或一只牛虻那般劳碌。对于万物有何用!

17.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

他如能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可以说不错,如此差不多接近高深的大道!惠施却不能以此自我安宁,分散心力在万物的各种辩析上乐此不疲,最终以善辩博得名声。

18.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可惜!惠施的才能,放荡而无所得,追逐万物而不知返。是以声音止住回响(回响声则连绵不绝),以形体与影子竞走(竞逐不止息),可悲呀!(示以内在宁静、内在修养的重要)

(庄子以叹惠施结尾,也是像友人般启迪众生领悟何为生命真正的智慧!

关怀生命,过好人生!是庄子哲学贡献给世间珍贵的宝藏。)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十二月水润读书笔札

附言:

至此《庄子》全书读译完结。

《庄子》是一部从古至今的大典,可从水润读书笔札中另外成书,因诠释时想将书中言语文句简洁、易懂的展现,故书名拟为《庄子简译》。希望此书能在世间有所价值。

想将《庄子简译》留在此处花园的前面,不枉几年的耕耘,与冥冥中的夙愿。即使不在此处行文了,也仍会继续前行。(也许将来会将《道德经简译》一并留在此处)

亦如以往《临湖星光》那处花园,静静地将花儿们绽放在那。

有缘再会!

希望在此处的所有的思想文字对世间都能有所价值。

年终整理,觉得2024年水润随笔有必要流向思想的海域。水需流动,才清澈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