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升级与村镇土地再开发
- 黄志基 贺灿飞等
- 2698字
- 2025-02-16 07:36:44
第五节 村镇土地再开发的产业升级路径
产业升级首先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结构和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到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益。任何社会生产总要落实到地理空间上,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本质上是社会经济活动在地域空间上的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改变必然表现和落实在地域空间内,从而对区域空间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产业活动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关键内容,产业升级调整在影响和刻画区域发展、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利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一)产业升级调整
产业升级调整主要表现在产业升级置换、产业产能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分别推动村镇土地再开发的进展(卢为民,2014)。
(1)产业升级置换直接带来土地规模效益的增加。按照城市地租理论,城市土地出租给出价最高的竞租者,通过竞租可以自然地将不同用途土地在空间上进行分化。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中心区域土地租金不断增加,一些产出低的产业将不能适应地租成本的上升而迁移出原有区域,一些产出较高的产业将占有这些区域。
(2)产业产能提升将促进土地规模效益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提高。通过产业升级调整,新引入的企业将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能够生产更具市场潜力的产品;即使是对现有企业的升级改造,也可以通过引入更先进的生产线和建立更高效的管理体系,通过追加投入实现企业产能的提升,从而实现土地规模效益。通过技术引入和改造,提高投入产出率,也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3)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带来用地结构调整,并最终导致城市用地的空间集散。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以及二次产业向商业服务业的调整,其用地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比例增加,第三产业用地比例也相应增加。
(4)从产业布局优化对村镇用地布局的影响来看,不仅产业用地空间布局得以优化,而且其配套的生活和生态设施用地也将不断健全,空间关系更为协调。
另外,产业发展以土地为依托,产业升级优化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为前提。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要求土地资源在各个产业中合理分配,并使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这使得土地利用结构的不断调整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往往由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间的重新分配引起。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提出的“腾笼换鸟”“退二进三”“双优化”“土地置换”等工程,其实都是为了适应产业结构演化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是遵循土地区位理论和级差地租规律,把成熟的产业从城市中心区迁移出去,为新兴产业和经济效益高的产业腾出发展空间的举措。
(二)产业升级与村镇土地再开发:理论分析
产业升级与村镇土地再开发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需要从理论层面首先阐述产业升级过程中,村镇土地再开发的内在影响因素。为此,本书在论述土地再开发理论基础和总结国内外土地再开发经验及启示的基础上,从产业优化、碳排放、循环经济和制度约束四个方面出发,探讨产业升级与村镇土地再开发的作用机制。
(1)产业升级、产业优化与村镇土地再开发。通过构建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识别导致产业升级与村镇土地再开发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其对产业升级推动村镇土地再开发的影响。此外,探讨产业升级模式与村镇土地再开发的关系也是重要内容。
(2)能源利用、碳减排与村镇土地再开发。从能源利用背景出发,探讨碳排放与村镇土地再开发之间的互动关系:碳减排是村镇土地再开发的内在要求;而村镇土地再开发也可从减少能源使用总量和调整能源利用结构等方面促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3)资源使用、循环经济与村镇土地再开发。村镇土地再开发是提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村镇土地再开发过程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是实现其环境效益的重要方式,也是构建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从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出发,针对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过程中,产业和城镇化发展的特点,通过明确开发模式、识别循环经济发展机遇,从而实现通过村镇土地再开发过程,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并通过垃圾减量,降低城市公共废物管理成本的目标。
(4)制度约束、机制创新与村镇土地再开发。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集体土地权属模糊和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缺陷这两种主要的制度约束在村镇产业用地再开发利益冲突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揭示这种由制度约束所引发的利益冲突对村镇产业用地再开发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为机制创新提供依据。
(三)产业升级与村镇土地再开发:技术研究
村镇土地再开发不仅是制度问题、政策问题,也是科技问题,科技既要认识区域土地利用(包括建设用地)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也要为实现合理用地提供具体的利用手段和调控手段。因此,有必要在充分认识中国国情与国外不同的前提下,吸取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开展村镇土地再开发的科技和技术创新,更加理性、综合、平衡地支撑村镇土地再开发工作,从而保障与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基于此,本书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相应技术,从而为产业升级下的村镇土地再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体系。
(1)淘汰村镇落后工业产能土地优化技术。该技术针对村镇工业“五小”行业多、资源占用多、产业配套低、产能效率低、碳排放量大等问题,在三个维度的产业基础数据库构建的基础上,保障村镇工业土地利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关信息的获取,并构建村镇落后工业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研发淘汰落后产能的村镇工业用地土地优化技术。
(2)碳减排土地调控技术。该技术通过村镇区域碳源、碳汇因素甄别,参数测定,碳排放评估等确定村镇建设用地碳排放评估技术以及构建碳减排标准,在村镇土地再开发的碳减排调控机制构建的基础上,形成低碳化、去碳化的村镇土地再开发调控技术。
(3)循环经济型土地配置技术。该技术针对村镇建设用地缺乏有效调控引致的资源占用过度、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排放较重等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当前村镇土地利用评估中资源环境信息相对缺失等问题,在全面、系统分析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各个流程资源占用、污染排放变化特征或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村镇用地再开发的循环经济评估指标体系,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循环经济效应技术。
(4)新兴产业土地配置技术。该技术针对中国村镇产业用地配置低效、能源消耗过高、环境污染较重、技术层次较低、发展后劲欠缺等实际问题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求,研究新兴产业用地空间置换可行性评估技术,制订新兴产业用地空间置换标准,通过用地空间置换满足新兴产业用地需求。
最后,在研究以上四项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广州市白云区良田竹料工业园技术示范工作,从而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适宜性,为推广该项技术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