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城南的建设用地很快买了下来。剩下的便是走程序。公司规范化后,各司其职,各个部门的职责清楚,按步骤行事,总经理不必再事事躬亲。邓启先的主要工作变成调配资源,协调各部的进程,统揽全局的高岗上,风光无限,责任也随之增大。

活到老学到老,不同的位置碰到的问题也不同。现在邓启先作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对各个管理的环节都要摸透,还要把握市场动态,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前是沉下去亲身体验,现在是舵手,把握大方向。视野开阔了,要考虑的问题也更多,时常让邓启先感觉知识的储备不足,身边也找不到能依靠的人,只能孤灯奋战,从一本本大部头中吸取养分。

去年创业之初,苦心经营,无时不感到前途迷茫,举步维艰,脑子里全是公司的事情,独守孤灯倒也没留意。现在局面打开了,占心的事少了,独守空房的滋味慢慢爬上了心头。想茵茵的频率越来越多,梦里都是她的温柔,夜变得越来越漫长。等忙完手头的工作,一定要去看她了。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城南的项目进入了实质开发阶段后。邓启先便坐上了去粤州的大巴,兴冲冲赶去探岳父岳母。茵茵怀孕后,多得两位老人照顾,自己没尽到做丈夫的责任,这是他一直内疚的事情。为了孝敬两位老人家,邓启先准备了好长一段时间。听说粤州上面的猪肉不好吃,邓启先特意回了一趟老家,预订山猪肉。

秋高气爽,正是山猪活动频繁的季节。经过一个夏天的成长,此时的山猪膘肥体壮,肉质最好,若能装到,买来给岳父岳母尝尝鲜,是最好不过的了。茵茵正是补身子的时候,山猪肉营养丰富,也是不错的选择。

邻居果然没让邓启先失望,预约不久,便电话告知,装了一头百来斤的山猪。邓启先当即整头山猪买了下来,除了带给岳父,还分成四份,分别送给许文良、樊国兴两位大哥和温柏励、王家发。温柏励很是欢喜,对王家发说:“小邓真不错,不是忘本的人。”

王家发哈哈大笑,说:“他若是白眼狼,我也不会一直都支持他了。”

这些都是邓启先的贵人,是在他人生低谷的时候肯伸手拉一把的人他当然不会忘记。

送完礼,一身轻松。一直想找个机会,用比较自然的方式感谢帮过自己的人,终于实现。

汽车飞驰,邓启先也思绪翩跹。想到该感谢的人都感谢了,心里快乐而轻盈。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中写到“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邓启先的责任尽了,心里的石头也就放下了。

岳父退休后,依然住机关单位分的房。这里环境优雅,安静肃穆,每次走进大院,邓启先都心生敬意。曾经自己也是单位中的一员,现在变成一介平民,心里总有一些失落,时不时会扰动他的心。他快步穿过大院,仿佛是害怕有人看到他的狼狈,直到走进宿舍楼的楼梯,才心安。

由于事先没有通知,岳父岳母见到邓启先的那一刻很是惊喜。面对两位老人,邓启先反而有些拘谨了。这位手下已有不少员工的公司的负责人,竟然心怯了。他期期艾艾地说:“爸、妈,……我给你们带了些……山猪肉……”原来还兴致高昂的,现在却觉得山猪肉上不了台面了!

“啊,山猪肉,稀罕物哦。当年知青下乡,有一年中秋,村里打了一头山猪,我们几个从城里来的姑娘也分了几斤,像过年那样开心呢。”岳母摘下眼镜,乐呵呵地接过邓启先手里的袋子,惊叫说:“哎呦,还挺重喔。”

“妈,小心闪了腰,让我来吧。”

想不到岳母竟然没有嫌弃山猪肉太土,邓启先心里也放松了,忙提着山猪肉进了厨房,说:“妈,今晚我做饭。”

“好啊,好啊,茵茵一定很高兴。她可是没吃过山猪肉哦,”

知道茵茵没吃过山猪肉,邓启先心里一阵激动。是表现一下自己厨艺的时候了。出身农村,一年也会吃几次山猪肉,怎么做好吃又营养,心里还是有点谱的。粤州饮食讲究新鲜清淡,邓启先也不喜欢太多配料。只是简单的焯一下水,放上姜片、葱,一点白酒,很快就香气四溢。只要食材好,保持原汁原味,一般都不会太差。

茵茵回到家,立刻感觉到不同以往的气氛。爸妈脸上的笑意,骗不了女儿。还没开口,又被厨房里的香味吸引,边换鞋边说:“今天有什么好吃的,我可是快要饿死了。”

“哈哈,你的鼻子比狗还灵!”岳父笑她。

茵茵嘟着嘴,抱怨道:“有你这样说女儿的吗?我是狗,你是什么?”

“阿女,别和他一般见识……”岳母笑呵呵地说。

邓启先听到客厅里茵茵快乐的声音,恨不得立刻跑出来见她,又怕太过亲热,被岳父岳母看到不好。怀孕后,口味全变,难得有这么吸引人的香味,茵茵喜滋滋的走向厨房。

“回来了,快去洗手,很快就要开饭了。”邓启先转身笑对茵茵说。

“啊哈,你怎么来了?来也不说一声,什么时候到的?”茵茵真的很惊喜,一连串的问题。

“下午到的,今晚让你尝尝我给你带的山猪肉。”邓启先一边娴熟地炒着菜,一边预告今晚的主菜。

“什么来的,山猪是什么动物?能吃吗?”茵茵很好奇,雀跃的走进厨房,挨着邓启先站着,眼睛在灶台上看来看去,不知哪一道菜是他所说的山猪肉。

邓启先轻轻点了一下茵茵的鼻子,说:“你这么灵敏,闻不出来吗?”

“这么多菜,长得又像,谁看得出!”茵茵馋得直流口水,撒娇道:“我要你夹给我吃。”

邓启先心里一热,满怀柔情。取了一双筷子,揭开气灶上的陶瓷锅盖,清香扑面而来。邓启先拣了一块半肥瘦,放在嘴边吹凉了才送到茵茵嘴里。

茵茵细心品味,点头称赞,说:“嗯,味道确实很新鲜,比市场买的肉质鲜嫩很多。不过,感觉有点怪怪的,一时没有习惯。”

“呵呵,还要吗?”邓启先又夹了一块,笑着问茵茵,说:“你若喜欢,以后邻居再装到的话,我又买给你吃。”

“我不要,你又不在身边,不会做。”

邓启先心里一紧,手停在半空,半晌才回过神来,说:“以后不会的了,我要把你接到身边。”

“我不上班了?你养我?”茵茵笑问。

“嗯嗯,我养你。”

茵茵想了一会,摇摇头,说:“整天待在家里也挺闷的,我不喜欢。”

“你可以帮我啊,现在公司大了,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解决,你不会无聊的。再说,你现在粗身大势,也要有个人照顾。”

邓启先的话说到了茵茵心坎上,心里暖暖的。自从怀孕,妊娠反应很大,难受的时候就会怨他不在身边,好在他心里也知道自己辛苦。女人需要的并不多,有时一句暖心的话就已经很满足。

“我不上班,经济压力变大,你能支撑吗?再说,家电代理谁来做?”茵茵柔声问道。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找不熟悉的人又不放心……唉,管他那么多,船到桥头自然直。”邓启先把镬头里的番茄炒蛋装到碟子上,自言自语地说。

“过几天,去深市去看看我们的那套房吧。已经交房,我和爸妈去看过一次。”

“毛坯房有什么好看的。”

“不是哦,精装修的。”

“哦……装修得怎么样?”

“一般般吧,别人装修的,能有多好。只能说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茵茵接过邓启先手中的菜,准备端出去。

“理解,各方面的成本控制,能有多好?”

“不过花园的设计很不错,有喷泉,有假山、凉亭……”

“那我倒要去看看了。以后我们的孩子大了,一家三口晚饭后散步,挺不错的去处。”

两人有说有笑的从厨房出来,让平时有些冷清的小家突然热闹起来。岳母笑眯眯地问道:“你们在厨房聊什么呢?里面油烟重,很容易反胃。”

“没聊什么,过几天我想和启先过深市看看新房。”茵茵把菜放到餐桌上,说:“开饭喽……”

一句开饭喽,家的味道就出来了。奔波起跌三十载,红尘中兜兜转转,尝尽人间百味,突然听到茵茵充满生活味的喊声,邓启先眼睛一热,差点没流泪。家之于他,更像一个寄居的壳,里面像黑白电影,一些人来了,又走了,餐桌上乐融融地吃饭少之又少。

父母早逝,留下兄弟二人,连过年都没有气氛。后来大哥结婚,秀梅又和自己好了,曾经也很温馨。可惜好景不长,中间出了变故,秀梅永远的离去,生活不再完整。现在两兄弟自立门户,更是邓启先心里挥不去的痛。虽说兄弟情分还在,总有了隔阂。

餐桌是亲情的延续,无论外面风雨多大,一身疲惫,都能在餐桌上的欢声笑语中消弭。

茵茵是邓启先生命中的天使。是她让邓启先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今晚上有高堂下有娇妻。家,算是完整了。难得的是,两老也已经接纳他,不再嫌弃他的出身平凡。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饭,咸鱼白菜也会很好味。岳父夹了一块山猪肉放到岳母的碗里,说:“让你重温知青岁月,这是一块有情怀的山猪肉。”

“哈哈……”岳母夸张的伸手摸了摸岳父的额头,说:“你没事吧,怎么突然说话像文青了。”

岳父拿开她的手,说:“想当年我也是文学青年,怎么就说不出这样的话了?”

“你别听他吹,看他神气的,像是文曲星下凡似的。”岳母笑呵呵地转向邓启先说。

一家人,完完整整在一起吃饭,就是幸福。今晚和乐的气氛,让两老也开起了玩笑。邓启先和茵茵相视而笑。

“爸、妈,你们两个是越活越年轻了。”茵茵笑着说。

“爸、妈,能说说你们当年下乡的事情吗?”邓启先趁给岳父斟酒的当儿,提出自己的想法。

“好,给我斟满了……”岳父兴致很高。

“你还喝!启先,不要倒那么多。”岳母在旁劝阻。

“嗯,我知道了,妈你放心。”

岳父端起酒杯,轻抿一口,轻吸一口气,思绪回到了过去。

那时十六七岁吧,我爸是村里的民办老师,受教育还算完整。当年下乡的知青中,你妈是当中最时尚的,一看就知是从大城市来的。知青们除了带来大箱小箱的书,还有一些新奇的小玩意。比如牙刷牙膏,吃完饭还要刷牙。当时一些农村的妇女就笑她们,怎么整日拿马尾扫牙齿。

“哈哈……竟然有这种说法,我怎么没听说过。”岳母乐不可支。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城里人,村里的青年都不淡定了。有空就往他们住的地方转。某某的发夹很好看,某某的衣服很好看,某某整天下工后就看书……当年对文学很狂热,我刚看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苦于没书看,恰好听说你母亲带了很多书,便死皮赖脸的去找她借。幸好,你妈不拒绝……”岳父笑嘻嘻的又抿了一口酒。

“你爸当年真是土,不知从哪里学来的,用水蘸湿头发,梳了一个大翻妆来借书,吓了我一跳。”

“呵呵,别提了……”岳父又夹了一块山猪肉给岳母。

不过我们也搞出很多乌龙事。岳母想起过去,忍不住笑出声来。我记得,刚到村里那会儿,有一次做韭菜炒鸡蛋,到地里割韭菜,把人家的小麦割了。

茵茵忍俊不禁,笑着说:“妈,你真笨!”

“你都没在农村生活过,韭菜和小麦苗长得很像。”岳母解释道。

“是真的吗?”茵茵向邓启先求证。

“嗯嗯,不细心,真会搞错。”邓启先点头称是。

“哦哦,好吧。算我孤陋寡闻。”茵茵甜甜一笑,说:“帮我冲杯牛奶,好吗?”

“还没吃完饭,怎么又喝牛奶了?”

“刚才笑得太厉害吧,有些反胃。”

“那就先休息一会,待会再吃。”邓启先轻声说。

“可是他饿了!”茵茵摸着日渐隆起的肚皮,说:“看,他又踢了……”

邓启先既惊异又欢喜。惊异的是生命的神奇,快做爸爸的喜悦又让他无限向往。孩子饿了可不行,邓启先喜滋滋的进厨房倒水,出来却找不知奶粉放在哪里。

“奶粉放在隔厅柜上面第三格。”见邓启先左瞅右瞧,想必是不知奶粉放在哪里,茵茵及时提醒道。

“放多少奶粉?”面对奶粉的比例,邓启先又犯难了。

“大概就行,放三小勺吧。”

看到邓启先笨手笨脚的,岳父笑着说:“现在就开始练习,以后孩子出生就知头知路了。”

“做爸爸是要辛苦点的,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啊。”岳母像是接岳父的话,又似对邓启先说。

邓启先心里很不是滋味,对茵茵的愧疚又深了一层。结婚以来,一直忙事业,对她的关怀确实做得不够,以至于生活上的小事都做不好。

冲好奶,茵茵喝不了几口,又开始反胃。把奶推到邓启先面前,说:“不想喝,喝不下。你喝了吧。”

“吃这么少怎么行呢!闭着眼也要喝完才行。”邓启先坚持要茵茵喝完。

“不想喝就不喝吧。带孩子是这样的,吃不好,睡不好,口味也会变。勉强喝,等会吐了更不值。”岳母在旁解释道。

想不到怀孕这么辛苦,邓启先不由得对茵茵又多了几分怜爱。柔声道:“不想喝就不喝吧,休息一下,待会想喝了,我再给你冲。”

小两口有商有量,相处融洽,让两老大感欣慰。当初反对茵茵嫁给邓启先,是害怕女儿受苦,现在已经明了,女婿不单能力强,对女儿也不错,总算可以放心了。

一家人,有说有笑,温馨祥和的氛围,让邓启先心里充溢着幸福。寻寻觅觅三十年,终于找到避风的港湾。心中快乐,便事事积极主动。吃完饭,邓启先又抢着洗碗,搞卫生……

两老看着勤快的女婿,笑得合不拢嘴,说:“家务都让启先干了,我们出去散步吧。”

“爸、妈,你们放心去吧。这里有我呢。平时多得你们照顾茵茵,现在我来了,你们出去散散心。”邓启先一边拖地一边对两老说。

“好……好,我们出去散步。”岳母开心地说。

茵茵倚在沙发上,笑着说:“妈,你出去散步,回来时帮我到超市买些零食。”

“你呀,正餐就不吃,立立杂杂的东西就吃一大堆。”岳母笑骂道。

“人家想吃嘛……”茵茵撒娇道。

嬉笑怒骂都是爱,邓启先身处其间,都能体会到暖暖的爱意。这就是家的感觉,他太缺乏这种感觉了。一定要接茵茵回到身边,这样,家才完整,辛苦工作才有意义。

岳父岳母出去了,邓启先更加的放松。快手快脚把家务干完,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茵茵身边,说:“孩子真的会踢你吗?”

“嗯嗯,有时他很坏,在人家睡觉的时候踢,想睡都睡不着。”茵茵靠在邓启先肩上,笑着说。

“哦,这么调皮。孩子,晚上就要睡觉,白天你妈妈还要上班呢!”邓启先笑着对茵茵的肚子说。

“看,他又踢了……”

果然,茵茵的肚皮一会东一会西的向上凸起。真是神奇,新生命就是这样孕育出来的。邓启先很兴奋,把耳朵贴在茵茵的肚子上,要听听孩子的声音。

“怎么样,听到了吗?”茵茵看他听了一阵,忍不住问。

“听到了。”

“听到什么?”

“听到孩子在叫我爸爸……”邓启先笑着说。

“臭美……”茵茵笑得很开心,轻拍了一下邓启先。

“做我孩子也不亏啊,一出生,深市就有一套房子了。”

“好啦,你厉害,行了吧。”

“这里有你的一半功劳。这几年,多得你的支持,才有小小成就。我希望,从今往后,你都不用那么辛苦。”邓启先说到这里,坐直了身子,对茵茵说:“我想把你带到身边,有什么感冒发热的,我都可以照顾你。”

上次电话里说,都可以当作他的一时冲动。现在再次提起,说明他已经深思熟虑过。茵茵也不得不认真考虑了。她理了理被邓启先搞乱的头发,坐直身子,说:“我若是辞职,变成家庭主妇,你不会嫌我又老又丑,跟不上时代潮流吧?”

“你看我像是这样的人吗?”

茵茵看着邓启先的眼睛,良久才说:“难说……”

想不到茵茵这么不信任自己,也急了,说:“我对天发誓,以后若是陈世美,天打……”

话还没说完,茵茵便捂住了邓启先的嘴巴,说:“好,我听你的。你让我想想好吗?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是一两天能决定的,对吧!”

“嗯嗯,有你这句话就行了。等我把一切都安排好,你再辞职也不迟。”邓启先一脸轻松,开心地说。

“你怎么那么想我辞职?”

“因为我不想你那么辛苦!”邓启先看着茵茵的眼睛,动情地说:“刚才看到你吃饭都那么辛苦,我的心就不好受。”

难得丈夫能够理解自己的辛苦,茵茵心里暖暖的,对邓启先也更加信赖。一字一顿地说,你想怎样就怎样吧,我都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