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两年多时间,说长也不算长,但放在深市的发展维度里,又不算短。仅仅两年多,邓启先差点找不到文英开的印刷店。门面没变,周围的环境已大变样。更多的高楼,绿化也很好,附近还做了公园,人流也更密集,仿佛又建了一座新城。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展速度随处可见。

茵茵跟着邓启先,穿过人行天桥,脑子里想象着他的朋友会是个什么样的人。认识他那么久,朋友也见过不少,不是老板就是官员,好像还没见过普通老百姓,心中还是挺期待的。

熟悉的门面,熟悉的人,又勾起了与之相关的很多回忆,以致于临到门前,差点没有勇气再向前。文英是见过秀梅的,还在她租住的地方借宿过。此此见面,会不会问起她的近况?自己又如何解释?茵茵心情会不会受影响?一时间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后悔一时冲动,要来看文英。

在异乡偶遇青芸,让邓启先感慨万千。想起过去,曾经一起经历的人和事,不免想知道她们的近况。文英便成了邓启先情感的唯一寄托。

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来都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推开印刷店的玻璃门。一股油墨夹着粉尘的气味扑面而来。邓启先回头对茵茵说:“里面气味大,你还是不要进去了吧。”

茵茵往里张望,点了点头,说:“我就在外面等你。”

茵茵不跟进去,邓启先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尽快和文英解释,让她不要在茵茵面前提起秀梅。

里面的工人一个都不认识,邓启先踌躇了一下,问:“请问你们的老板去哪了?”

一位低头装订的工人指着晒图机前的男子,说:“他就是老板。”

邓启先心里一激灵,再次观察店里的环境。熟悉的布置,不熟悉的人,真把他搞糊涂了。

“你们的老板……不是个女的吗?”带着疑问,邓启先以试探的口气问。

全体工人齐刷刷地看向邓启先,目光里有惊异,有疑惑,旋即又转向晒图机前的中年男人。

突然间被四五双陌生的眼睛盯着看,令邓启先陡感压力。站在晒图机前的中年男人转过身来,说:“你说的应该是前任老板吧,我就是从她那里买过来的。”

劲爆的消息,如投了一颗深水炸弹,瞬间打乱了邓启先的心绪。前任?意味着文英已经把印刷店转手。什么原因让她把自己辛辛苦苦创立的事业转手于人呢?或许,生意不好做吧。毕竟做生意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做房地产后,邓启先对做老板的甜酸苦辣深有体会。

“她现在做什么了,你知道吗?”了解情况后,邓启先迫切想知道文英的近况。除了文英,她的老公,小东北也是他的兄弟。

“这我就不清楚了。我们也是萍水之交,因为在网上看到有印刷店转手,才认识。”中年男子把刚晒出的设计图纸叠好,放在长桌子上。

看来再问下去也问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邓启先转身准备离去。

“哎,我想起来了。好像那个女的很不开心。也不讨价还价,印刷店比市场价低,好像急着用钱。”

临出门时,老板又补充了一句。邓启先更加的困惑。按道理,生意即使不好做,也达不到急着用钱的地步,到底有什么突发事件呢?难道是小东北生病?

事情扑朔迷离,激发了邓启先深藏的侠义气。他的人生路也是在很多人的帮助中过来的,现在别人有困难,自己也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急匆匆走出印刷店,茵茵正站在门口的绿化树下,看街上的人来人往。邓启先心中一暖,人生无常,幸好还有爱人作伴。

“这么快就出来了?”茵茵往店里张望,说:“我看店里都是男人,你那个朋友不在吗?”

“嗯,确实不在。不过,她已经不是老板!”

“怎么啦,发生了什么事?”茵茵也很是惊。停了一下,又问:“我们现在要去哪里?”

“去找我朋友。”

“怎么找?”

茵茵一时问住了邓启先。是啊,人海茫茫,去哪里找?

邓启先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不知下一步该往哪里去。忽然间觉得深市很大,深不见底,一望无际。以前无牵无挂,一个人要去哪,朝发夕至,深市也不过是半日工夫的事情。现在文英不做印刷店,仿佛风筝断了线,杳无音信,让邓启先前所未有的绝望。

有一个办法可以找到文英。邓启先脑海里闪过青芸的身影。她们关系那么好,不可能没有文英的住址。又回去找青芸?邓启先看了看身边粗身大势的茵茵,便打消了找青芸的念头。都过去了,无谓再生事端。

拉着茵茵的手,走在喧嚣的大街上,恍惚又回到了过去,和秀梅来深市探哥哥的时光。那时刚毕业不久,生活呈现出一片勃勃的生机,没有家庭的负担,两情相悦,未来都是美好的想象。也是这样繁忙的城市,两人兴致盎然,从一条街走到另一条街,不知疲倦。

相同的城市,不一样的心情,常常让邓启先精神游离,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生命中的每一位女孩,他都付出了真心,也爱得刻骨铭心。在合适的环境,就会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过去的点滴,时不时又来扰动他的心。

“你要带我去哪里,我已走不动了。”茵茵撅着嘴,撒娇道。

“不好意思,我只想着找朋友,忽略了你。”邓启先四处看了一下,说:“我们到公园里坐一会吧。”

“我不要,石凳坐着冷冰冰的,待会他又要调皮了。”茵茵指着隆起的肚子说。

“呵呵……”邓启先也被逗乐了,笑着说:“我孩子这么快就不疼妈妈啦?以后出生了要打屁股……”

“啪……”邓启先话还没说完,就挨了茵茵一巴掌。

“快点重新讲过,真不会说话。”茵茵有些着急。

头一次见茵茵这么认真,着紧。邓启先也被她搞懵了,摸了摸被打的嘴巴,说:“我只是开一下玩笑,你怎么较真了?”

可能真的打痛了,茵茵有点不好意思,说:“打痛了吧?谁叫你乱说话。”

“没那么严重吧?”

“谁说不严重了,小孩子好小气的。有些话不能乱说。”

想不到外表时尚,在城里长大的茵茵,也开始信这些。邓启先既感动又惊奇。或许这就是母性吧,它会让一个需要保护的女孩迅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母亲。

“即使你说得有道理,但孩子还没出生,也听不到吧。”邓启先还是不太相信。

“能听到的,平时放胎教音乐的时候,很明显能感觉到。”

“真的这么神奇!”邓启先不由得慨叹生命的神奇。

“嗯嗯,所以说,你以后说话要小心。”茵茵一脸的骄傲。

感受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这是女人的骄傲。邓启先也被茵茵的情绪感染,深深地抱了一下她,说:“那我们就坐车吧。”

“坐车去哪?你不找朋友了吗?”

“不找了,茫茫人海,到哪里找?我们还是回去吧。”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和事要放下。既然老天爷不让他见到文英,那就顺其自然好了。现在最重要的人是茵茵。邓启先豁然开朗,决定坐车回粤州。

你们既然是朋友,不会不知道她住哪里吧?

“知道又能怎么样,现在她连店都卖了,想必也不在原来的地方住了!再说,租房住能有多长久的,经常都会搬来搬去。”

“我觉得吧,来都来了,何不到她住的地方去看看?或许还在,也说不定呢?”

“好吧,都听你的。”邓启先爽快地答应。

怕茵茵太累,邓启先才提出要回家。现在既然茵茵都要到文英的住处看看,当然也就欣然接受了。

很久没到深市的城中村了,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巷子七弯八拐的,楼与楼之间的距离,伸手就能够得着。曾经这里是邓启先念兹在兹的一个地方。在这里,他打过暑期工,认识了小东北,同样是在这里,和秀梅睡过地铺,一起在逼仄的阳台煮过饭,到菜市场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小商贩讨价还价……

茵茵没有接触过打工一族,更遑论他们的生活环境。想不到像深市这种现代化城市也有这么拥挤的住所。楼挨着楼,小街小巷,失惊无神的会在某一角落冒出一个流里流气的小年青。她一面害怕,一面好奇周围的环境。拉着邓启先的手也已经渗出汗来。

“他们住得这么近,窗对着窗,一点隐私都没有哦。”茵茵抬头看周围的楼群,感觉到不可思义。

邓启先看到茵茵一脸迷惑,忍不住笑了起来,说:“你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当然不知道还有这么逼仄的住所啦。在深市这种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尽可能地利用空间便成了理所当然。你看,我们眼前的楼群,恨不得都往高处建。举目望去,哪里不是一线天呢?”

茵茵点点头,轻叹一声,说:“生活艰难,奔波劳碌都係为两餐。”说完,看着邓启先甜甜一笑,说:“我们算是很幸福了,不用去挤这样的地方。以后你要建多点楼,让普罗大众都能住得起大房子。”

“嗯嗯,我也是这么想。”邓启先点点头,对自己的事业又有了新的认知,有了神圣的使命感。

邓启先和茵茵都是善良的人,善良的人都会希望能帮助到别人,即使理想脱离实际,也会基于良知,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但有大爱的人,幸福才会更真实。爱别人,其实就是爱生活,也会爱身边的人。

文英租住的楼下有一小片空地,是存放自行车的地方。邓启先印象很深刻,曾经喝醉了酒,在这里,吐得胆汁都出来。文英住的是一楼,邓启先满怀期待地敲响了她的家门。

开门的是一对小年轻,年纪都不大,二十岁左右。女的涂了口红,男的脸上有一个红红的唇印。见到邓启先他们也不避忌,依然搂在一起。茵茵见状,脸色一红,躲在了邓启先身后。

“揾边位?”男青年的先开口。

“呃……”邓启先显然没想到会碰到这种情况,一时没反应过来。踌躇了一下,才说:“我想找我的一位朋友,她的名字叫文英……她以前住这里……”邓启先期期艾艾,完了,还不忘解释,生怕人家怪他打扰了好事。

“你搞错了,这是我们租的房,没有你说的那个人。”小年轻刚说完,啪的一声,顺手关上了门。随即传来他们的嬉笑声。

邓启先两手一摊,苦笑说:“我没说错吧,文英真的搬走了!”

茵茵安慰他,说:“找不到就算了,我们有家在深市,以后会经常来,总有碰见的时候。”

“也只能这样了。”

找不到文英,邓启先内心是失落的。一开始,他确实害怕文英会提起秀梅,害怕会引起茵茵的不愉快。后来知道文英竟然把店都转手了,又开始担心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情,希望能见到她,或许能帮上什么忙。

小俩口还没离开,屋里又传出那对小年轻的追逐声。茵茵看了邓启先一眼,似笑非笑地说:“听到没有,你刚才坏了人家的好事。”

邓启先点点头,说:“刚才我还真怕他们会打我。你没看,我说话都不流利了。”

“你也有怕的时候?人高马大的,生人不生胆。”茵茵笑他。

邓启先笑了笑,没有为自己辩解。茵茵又问道:“我们两地分居,你没有去找小妹妹吧?”

“你当我是什么人啊。有你一个就够了。”邓启先拉着茵茵的手,说:“这里离我哥住的地方不远,去看看他吧。”

“没有就好……”茵茵笑逐颜开,回望刚才敲门的房间,感叹道:“现在的小年轻,真是越来越开放了!”

“其实人性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只是生活条件好了,有余力做更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罢了。”

“哈……一件苟且之事,竟被你说得如此清新脱俗,你不去做作家都是屈才了。”茵茵忍俊不禁,不知是夸还是骂。邓启先也开心的笑了起来,颇有几分自得。心中的阴霾也渐渐散去。

见哥哥的心情很复杂。自分家已后,好像就没以前那样亲密。很多事情都会分你我,各自为自己的小家着想。本来就是一家人,心却分两家想,很是尴尬。加上小侄子出生,哥嫂的重心都在儿子的身上,小家庭的意味就更浓了。虽然说,兄弟的情分还在,感觉已经不同以往,不是回家,而是去探哥哥了。

邓启先拉着茵茵,转了几个巷口,临到门的时候,又折了回来。

“到农贸市场去买些东西才行。”邓启先边走边自言自语的说。

“我以为你就是这样空手进去呢!”茵茵笑他。

邓启先没说话,心里像被针刺了一下,缩着痛。他还没摆脱对哥哥的依赖,曾几何时,两人相依为命,承受世间百态,生活的艰难,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分开。想不到,也顶不住现实的风霜,变成去探哥哥。既然去探,就不能空手而进了。

茵茵不会明白邓启先的苦涩。只是出于礼仪考虑,认为麻烦到人家,就该带些手信。不知道兄弟情已经变味后,那种小心翼翼的心情。

菜市场里的摊档还在营业,品种齐全,肉类的供应充足。不像家乡镇里的市场,过了中午12点,便只有拍蚊蝇的份了。尤其是夏天,猪肉佬能打起鼻鼾,安睡如山。

邓启先掏钱买了些猪杂,小侄子喜欢吃肉丸,又买了几斤手打肉丸。听说虾能补钙,也来了两斤。路过水果摊,买了些苹果、提子……隆重得像是去拜访某位德高望重的长辈。

“小枫会说话了吧?”茵茵问邓启先。

说起小侄子,邓启先也有好几个月没见了。一想起他那稚气的脸蛋,纯真的眼睛,两颗大门牙咬肉碎时,口水流到地上的可爱,心中就无限柔软。

“应该会说话了,过年的时候已经能喊爸爸、妈妈。”

“那就买个拼图给他玩,积木也不错。”

“你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么清楚,俨然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妈妈!”邓启先很是好奇。

“网上很多,可以搜来看。从出生到上幼儿园都有。怎么吃得科学营养,开发智力,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茵茵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我们以前都是天生天养,没有什么科学喂养,不照样壮实聪明吗?”

“现在怎么能和以前对比呢!以前大家都穷,没那么多讲究。现在有条件了,当然要科学育儿啦。”茵茵笃定地说。

“好吧,老婆大人说得对,都听你的。”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来到了哥哥的住处。开门的是嫂嫂。自从有了小枫,她便做起了家庭主妇,在家带孩子。没有家公家婆,小孩全是她一手带大,也是够难为她的。她的付出,有目共睹。哥哥娶了她,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有她一半的功劳。邓启先也很敬佩她。

见邓启先夫妇俩大包小包地站在门外,秀兰很是惊喜。一面闪身让他们进门,一面忙不迭地说:“哎呀,你们来就来,怎么买那么多东西呢!”

“就是买了些吃的,还有小枫的玩具。”邓启先欣欣然地提着大包小包进屋。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进了门,所有的芥蒂都烟消云散,邓启先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放松。

“快叫叔叔、婶婶……”秀兰教坐在席子上玩东西的小枫。

“小枫,你看,我给你买了什么。”茵茵手里拿着积木盒,有些艰难地端下去。

小枫立刻被茵茵手里的积木吸引住,水汪汪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看。胖嘟嘟的小手伸过来,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积木……”

“哎呀,你真是可爱……来,婶婶教你玩积木。”茵茵被小枫稚趣的表现逗乐,搂着他亲了一下。

“快谢谢婶婶。”秀兰不忘教育孩子。

“爹爹婶婶……”咬字不清,可爱爆棚。

看到茵茵这么喜欢小孩子,秀兰乐呵呵地说:“很快你也做妈妈了,以后就可以和小宝贝玩啦。”

“你真是好可爱哦。”茵茵抱着小枫,一个劲地夸。吓得小枫呱的一声哭了起来,要找妈妈。

一家人,和睦相处,融融乐乐的样子。让站在旁边的邓启先也大受感染,说:“今晚我下厨,和哥哥喝一杯……”

平凡的家庭,日子都是平淡的。相处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但,只要是一家人,就没什么过不去的坎。总有神秘的连结,让他们又聚在一起,开怀畅饮。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