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转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 马晓河等
- 782字
- 2025-02-18 02:48:41
第一章 中国的结构转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内容提要:
中国在从低收入阶段向中等收入阶段转型过程中,进行了两次结构转型,[1]第一次转型在改革开放以前,排斥市场经济,强制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使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第二次转型在改革开放以后,利用市场经济,顺应经济结构演变规律,使得中国成功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当前和今后,中国正在进行第三次结构转型,这次转型能否顺利完成,即实现从中等收入阶段成功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在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等方面。第三次结构转型我国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和体制制约,必须调整发展战略,将经济增长降到合理区间,积极推进城镇化,培养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改变贸易结构方式,加快推进体制改革,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结构转型创造制度条件。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经济体推动经济增长无非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在经济结构不变条件下,经济总量增长依赖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和三大产业实现平面扩张实现;二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结构转换实现,投资、消费、净出口和第一、二、三产业间以及内部结构的不断变动,推动经济总量的扩张。实际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两条途径对经济增长共同起推动作用,经济总量增长中既有不同需求、不同产业的齐头并进式的发展,又有不同需求、不同产业的此消彼长。不过,在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结构转换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正是新的需求和新兴产业不断替代原有的需求和产业,将经济发展推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中国也不例外,在过去30多年中,通过制度创新,促使经济结构从传统形态转向一种全新的发展形态,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推动了社会结构变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又处在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现有经济结构还能继续将中国经济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吗?是否还有新的选择?这是本课题要研究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