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刘耀文篇:(一)

于明智初到公司的时候是2017年。刚满十八岁的女孩未得机会上大学。

这并不使她消极,按于明智的话来讲就是——“总比十八岁就当妈强。”

生在大山里,又是单亲家庭。听父亲说,在她3岁时,母亲生下弟弟就跑了。没有母亲的照料关爱,一家三口,于明智很小就担起家务,小到四处借钱给弟弟买奶粉,大到下田插秧,她全干过。

太知晓父亲的不容易,她时常想小学读完就辍学,帮家里干活。

最后还是在重庆打工的二叔拿学历为不堪后果的劝说,并且看在弟弟也已经可以帮家里干活的情况下,她才勉为其难愿意去上镇里的初中。

2012年,豆蔻的少女开始接触各色各样的同龄人,支教的研究生老师也带他们了解山外的摩登世界,告诉他们好好高考上大学,以后在城市里工作,不愁吃饱穿暖。

那一年,她发现原来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原来知识可以带她走出大山,坐进高楼大厦里。

于明智第一次萌发出想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念头,后来在每一次月考期末中表现出的优异成绩让她更加确定自己的想法。

后来爸爸放牛摔伤了腿,很难再干苦力活,又不愿意花钱治病,每天硬着头皮帮镇上的人驮粮袋。隔壁的赵家三妹比她于明智小几个月,家里实在没钱,嫁给了赵家堂哥,第二年就生下了小孩。

这一切都在教唆于明智回头,放弃她的大学梦。

爸爸不说,但是一直不满于明智当“书呆子”。

“等你读完书,老子都半截身入土了。”爸爸把泡的蛇药酒端出来,边敞开布盖子边念叨说。

于明智没开腔,洗了碗,坐在没开灯的屋内。

五月的傍晚,夜黑的很迟,爸爸借着霞光坐在门前的阶梯上,一口一口地呡着酒。

“我马上高考了。等我考上大学,就边上学边打工,打工赚的钱都寄回屋头。”

爸爸背着身,动作依然。于明智看不见他的表情。

“于明晖就不要去读高中了。你读高中,老子都供了你好多钱。”

她上高中的生活费一个月50,只有中午饭偶尔会在食堂吃,几乎每天都是自己带饭带菜,早晚都是回家吃饭,吃了饭再自己下山去镇上高中上晚自习。

于明智高考的前一周,每天下晚自习回家是弟弟来接的她上山。小三岁的弟弟晚上小学两年,才刚刚读上初一,15岁的小伙子就已经会帮家里分担很多了。弟弟告诉于明智,让她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让她带自己和爸爸去城里看看。

从小到大没有哭过的于明智,听到弟弟说的话,快步走在路的前头,偷偷咽泪水。

高考那两天,于明智没有回家睡在教室里。她怕上下山耽搁太多时间,会影响准点到考场。

2017年的夏天,于明智满心欢喜地回高中拿成绩,得知自己并没有过本科线。她无奈地看着成绩单,上面英语学科一栏赫然写着42分。

“都说了你不是读书的料。我们屋头要是真出个大学生,我都喊你老汉儿。”爸爸又坐在屋前喝他的蛇药酒。

“那我还不是想读个大学出来挣钱轻松点吗?挣了钱,带你去省医院看病,明晖也可以上高中轻松点。不用像我一样读高中的时候天天吃酸菜泡饭!”

于明智烦躁地把书全扔在地上。

爸爸瞅了一眼地上敞开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

“不读了。去打工。你二叔在重庆给哪个公司开车。他说是小公司,缺打杂的人手。我喊他帮你留意起的。”

爸爸自己呡了一口,又倒满酒递给于明智,“喝。管他妈的哦。读不读书,还不是要挣钱。”

于明智小心翼翼地接过酒杯,心一横,一口闷了。第一次喝酒,她觉得很辣很过瘾。

上天给了她很多难过的经历,却也赋予了她爱笑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