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九)

灰蓝色的灯光罩不完几张桌椅。白炽灯灯芯已经老化,没人说话的现在,于明智坐着吃汤泡饭,能听得见灯芯发电的声音。

爸爸裹着袄子,斜靠在墙壁上,面前一只火盆,小火温吞着。炽热的温度送到于明智脚边,烫得她忍不住脚碰脚。

动作惊醒了爸爸。他问:“怎么样嘛。在重庆。”

“还可以。习惯。”于明智汤饭太烫,她边吹边说。

“这几个月又开了你好多钱嘛。”

说到这,于明智趁着自己还没放下挎在腰间的包,打开来,拿出一只微鼓信封。

她放下筷子,说话都有底气了。“这是我半年的工资,原本一万二,我自己存了两千,过年了,我给了二叔五百。”

爸爸听到这个数字不安定了,惊坐起来,“五百?给他这么多干什么。”

于明智皱眉,“五百还嫌多?我都嫌少了。我走的时候,你才给我多少钱。我去了重庆,人家二叔又塞了我两百,还借我手机用。再说了,这工作也是托人家的福,我才干得成。我刚到重庆,晓得个啥子嘛,都是靠人家教。”

爸爸依旧不饶人:“以后慢慢还就是了,也不得一下子给五百出去。”

“你老爷子还怕没得钱花啊。”于明智捏着信封,不同力度地敲打着桌沿,“这九千块钱里头,有我还你的三百块钱,剩下的,你和明晖省着用,一个月一千五左右,够花吧。”

爸爸还算满意,点点头,灭了手中的烟草,“弄你去打工是对的。早晓得,不该听别人的,还让你去读高中。早点赚钱,好安逸嘛。”

于明智望了望墙上的表彰奖状。那是她高一高二的时候月考进步明显,学校给她的嘉奖。

这个时候,明晖听到说话的动静,从槽屋里走出来,悄悄地站在门口观望。

于明智注意到弟弟站在一旁,咽了咽口水,下定决心跟爸说这个打算。“还有,现在这九千块钱你先存五百,从今年开始我每个月给家里另外打五百块钱,你拿到之后都存起。”

“干什么用。”

“给明晖留着,等他上高中交学费用。”

爸爸瞥了明晖一眼,冷笑着嘲讽,“高中?考得起再说。”

“他已经初三了,要是明晖考起了,你拿不出这个钱,我再跟你慢慢理论。”于明智心一横,第一次用这样的口吻对自己的父亲说话。

从小到大,父亲对于他们的选择从来都是不屑,没有一句鼓励。对于自己从未尝试过的领域,不知情,倒还蛮自信。这家里,他朝东,不许儿女朝西。所以于明智上高中三年,让她被父亲冷嘲热讽了三年。

那些奖状也是于明智故意贴在墙上,证明给父亲看的。每次看到那些奖状,父亲总说,只是张纸,又不得钱。她不服,他越这样说,她越往墙上贴得多。

“他不得去。读得出来个什么名堂?花了冤枉钱,还不是跟你一样连大学都考不起。不信,你问他自己想不想去嘛。”

于明智看向一旁的弟弟,明晖不知所措地抠弄着手,她迟迟没有等来他坚定的否认。

于明智确实不信。至少她在重庆碰壁,她知道大城市里,学历不仅是人们茶饭话题,还是实在的饭碗。如果弟弟以后拿不出一张文凭,跟她一样四处碰壁,被人歧视瞧不起,她会对不起明晖。

自2017年起,出去打工一年半多了,往家里寄的钱也越来越多,但是父亲依旧不改他铁公鸡的作风。

和父亲商量这个话题简直是无稽之谈。她收手,打算自己偷偷存钱。

她把信封搁置在爸爸身旁。“少买点你的烟草。我不想以后花钱给你医你的肺病。你也不想花钱,我晓得。”

饭热乎地差不多。于明智一口闷下。

不想再在这间堂屋里多待,拉着明晖跑到后山坡。借着手机的微弱灯光,于明智从钱包里,摸出所剩无几的一些零钱和两张红色钞票,塞到弟弟手里。

“你拿着,拿好了。不准乱用。我不能经常回来,你自己省着点。”

“姐,你自己......”

“我自己在外头打工还不晓得存钱吗,虽然不多,但是够用。你晓得姐姐又不像城里人化妆的,也不爱买衣服。”

于明智看着弟弟的头发长得快要遮住眼睛,身上单薄的衬衫又短又小。她摸摸弟弟棱角分明的脸,“你正在长身体,有了零花钱,自己饿了想吃什么就多买点,也不要一下吃完。”

“还有啊,爸爸不舍得拿屋头的鸡蛋给你吃,你就跟爸爸商量,拿个二三十块钱,买够一个月的鸡蛋,我会跟他说你现在是发育期,要多吃蛋奶肉。他老爷子钱多,就是抠。”

“我回来的车上,碰到山底下养奶牛的李姐了,我给了她两个月的奶钱,你以后早晨下山去上学,就可以路过她家去打一瓶牛奶喝。”

“城里的孩子都白白净净的,又高又壮,比我还高呢。你看。”于明智把手机相册里和公司里孩子们出外务的照片点出来,放给明晖看。

明晖点点头,看着手中的钱不知所措,为难之下,还是想塞还给姐姐,“算了。我不要,姐你自己留着吧。”

“你这是干什么,跟我唱反调。”

“不是,姐......”

“那就拿好了。我明天带你去镇上买新衣服哈。”于明智是发自真心的高兴,看着家里的一切都被她安顿得有条不紊,她觉得有种满足感。

从坡上下来的路上,明晖还给她讲了村里要集体试点种野木瓜了,每一户都来参加,是县里的脱贫队伍安排的。

于明智问,那村里每户的土地呢,充公了吗。

每家分了三分之一出来,凑出来的地已经够试点用了。

“如果今年收成好的话,往后爸爸就可以不用去镇上驮粮食了,就在家门口也可以赚钱。”

于明智欣慰地点点头。一切都走向正轨。

“下个星期,山上就要修路了,方便野木瓜运出去。”

好,太好了。

于明智摸摸明晖的后背,另一只脚迈过堂屋的门槛。

爸爸的烟草燃着,冒着缕缕青烟,“两小儿又去说什么悄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