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束缚的过去:记忆伦理中的个人与社会
- 刘亚秋
- 493字
- 2021-12-01 18:51:01
第一章 记忆研究的伦理转向
“记忆是什么”是一个颇令人费解的问题,就如同奥古斯丁对“时间”的追问:“时间是什么?你们不问我,我是知道的;一旦你们问我,我就不知道了。”
在记忆研究实践中,记忆更是一个充满“歧义”的词语,不同理论传统的人对于记忆的讨论角度是不同的。例如哈布瓦赫的“记忆建构论”、扬·阿斯曼(Jan Assmann)和阿莱达·阿斯曼的“记忆文化论”、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的“记忆之场”、保罗·康纳顿(Paul Connerton)的“记忆仪式论”等等。这里将主要以哈布瓦赫的社会科学化的集体记忆理论以及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记忆研究为基础,讨论学者在对记忆问题的思考中,从稍早的社会科学立场转向记忆伦理问题的这一状况。后者是本书的讨论重点。
在讨论记忆研究的伦理转向之前,有必要对以哈布瓦赫为中心的记忆研究的社会科学取向进行澄清和追根溯源。哈布瓦赫的理论核心是涂尔干的社会神圣思想;在哈布瓦赫之后,延续其传统的主要是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扬·阿斯曼给集体记忆之“社会神圣”传统注入了文化的意涵。在社会神圣思想传统中,有必要回顾一下涂尔干-莫斯传统,以及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与哈布瓦赫集体记忆之间的继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