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根据前后文意,此壮火是指药物、饮食物气味的纯阳作用,少火是指药物、饮食物气味的温和作用。全句意思是,药食气味纯阳者易化壮火令正气虚衰,药食气味温和者易化少火令正气盛壮。后世医家如王冰、张志聪、张介宾等认为壮火、少火的“火”是指人体的阳气。如张介宾注:“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造化之道,少则壮,壮则衰,自是如此,不特专言气味者。”将少火释为生理之火,壮火解为病理之火。显然,这些发挥使经意适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药食气味的阴阳寒热,更发展到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了,证之临床询非虚语。

案例1:

某男,年逾古稀,系离休干部,身体素壮,虽有高血压病史,但用西药控制已基本稳定,饮食起居佳胜。其有女儿在市外贸公司任职,甚是孝顺,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一日在其公司购得高丽参若干,闻可大补元气,专以孝敬家严,嘱其日服1次,每次1~2g。老人初起尚能遵嘱,煮服,无奈养生心切,自忖区区1~2g,似乎不见功效。遂自作主张,每天以6~9g煮服,以图增强功效。连服月余,逐渐出现口腔黏膜破碎,继则波及满口连舌黏膜亦充血、溃碎,妨碍进食。停用高丽参,服维生素类及牛黄解毒片等,未见改善。改看口腔科,嘱住院,发现满口黏膜糜烂,血压增高,1个月后,诸症平,出院,再邀中医调理善后。患者虽然年高,但素体阴虚阳盛,再以温补元阳之高丽参峻补,犯“实实”之诫。经云“壮火之气衰”是也。老年进补,当辨明阴阳虚实,不可孟浪从事,欲速则不达,反伤了元气真阴,是以为诫。

案例2:

某女,素体颀长,年届不惑,常年为胃病困扰,形销骨立,夜寐不馨,食不知味,未冬先冷,肢体倦怠,多食则脘腹作胀,大便数日一解。经钡餐X线摄胃片,示胃下垂4cm,久治少效。来诊时以食后痞胀为主诉,常年服用多潘立酮之类,略为缓解。前医曾用健脾消导方药,证情或轻、或重,时有反复。思此乃脾胃气虚,火不生土,火衰不能熟谷,《内经》有“少火之气壮”,当用补火生土法徐图。

处方:

黄芪 30g,太子参15g,炒白术 12g,茯苓15g,熟附片 9g,肉桂 3g,补骨脂 15g,肉苁蓉15g,炒枳壳 15g,香橼皮15g,木茴香各9g,焦楂曲各12g,佛手9g,大枣7枚。上方加减调治匝月,食欲稍振,脘胀减轻,大便2日一解,神倦肢怠减轻。以上方为基础,加减方曾用过:仙灵脾、麻仁、当归、大腹皮、炮姜、炙鸡金、枸橘李等。4个月后,诸症基本消失,食欲增,形体渐丰,胀气偶有,大便1~2日1次。改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合保和丸善后。1年后复查B超示胃下垂2cm。

(王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