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简介

包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肾内科主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

1993年本科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1997年攻读硕士期间师从黄春林、杨霓芝,2003年博士学习期间师从杨霓芝,2007年拜师于全国名老中医李寿山,跟师学习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2009年被广东省中医院授予”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0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千百十工程”培养人才;2016年获得广东省中医院第一批“青年名中医”称号;2019年入选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榜。

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30年,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诊治疑难、危重肾脏疾病。目前重点主攻方向是中医药防治膜性肾病,致力于研究膜性肾病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及其内在演变机制,提出膜性肾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兼有湿邪为患,着重于分层辨证施治以提高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10余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奖项3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

林启展,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总院透析科主任。

目前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肾脏病防治联盟血液透析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血液透析联盟发起人兼秘书长,广东省卫生厅血液净化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

198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之后一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从事临床工作,1994年协助杨霓芝创建广东省中医院肾病专科并任医疗组长,1996年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肾内科及血液净化,2001年拜国医大师张琪为师,并成为其学术继承人。2003年考取杨霓芝在职研究生,2006年获硕士学位。先后主持参与各级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SCI 4篇,累计出版代表性专著10多部,其中“中医综合疗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系列研究”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益气活血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获“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提名奖,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2015—2018年入选《岭南名医录》。2016年入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