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电商发展与淘宝村网商集聚研究
- 丁志伟等
- 6字
- 2025-02-18 00:07:14
一、相关概念
(一)电子商务与农村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一般而言,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以商品交易为中心的商业或者商务活动。在信息化融合各行各业的当下,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将传统商业活动的各个环节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甚至省去部分环节),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商业或者商务活动(胡天石,2005)。电子商务的类型分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等。由于本书重点分析的是相关模式与农村电商的关系,故择其中的B2B、B2C、C2C进行简要讲解。其中,B2B(Business-to-Business)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技术或各种商务网络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传递,完成商务交易等活动的商业模式;B2C(Business-to-Customer)是指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的一种模式,例如天猫旗舰店、京东自营等;C2C(Consumer to Consumer)是指消费者个人间的电子商务行为,主要以淘宝网交易平台为主,进行商品买卖的互动。在中国C2C市场,淘宝的市场份额超过60%,占据一多半“江山”,是中国典型的C2C代表。农民网商作为淘宝网的“草根”经营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振兴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本书以淘宝村网商作为主要的调研访谈对象,探究其在淘宝村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是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上,主要围绕农产品(加工品)进城以及消费品下乡所开展的一系列电子化的交易与管理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以及电子支付、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多个方面(Yoo J、Kim M, 2014)。从商品买卖和最终流向看(王君超,2015),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是将特色农区或者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农产品或其加工品进行“互联网+”式销售,最终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通过现代物流技术配送至目的地,即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线下物流的支撑,将农产品或其加工品和消费品快速送至目的地。可以说,农村电子商务一方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逐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推进了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地区生根发芽,减少了地方经济发展对资源禀赋的依赖,从而为欠发达地区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可能,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中西部欠发达农区的农村电子商务业发展薄弱且支撑力不够。另外,受生产区域分散、天气变化、产品存储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农副产品生产、农用品的需求不可预知,局部交通不便的地区与偏远山区的农村电子商务业仅处在起步阶段,“快速”起飞的条件不够且资金技术的支持力不强,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