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呦呦鹿鸣,我有嘉宾
——一场有关山海的视觉盛宴

第十五届金龙奖“最佳剧情漫画奖”得主

《山海戮》作者

吴青松

在开始码字之前,我花了好几天时间,仔细捋了捋有关鹿溟山的一些记忆。这里面,有二○一八年早春清冽的风,有简陋画室里的灯光,也有她眼中带着一丝学生气的迷茫。

都很清晰,但并不强烈。正因此,在她邀请我为她的新书写点什么的时候,我是有些忐忑的——我了解得并不是那么深刻。

但这一切在我接到她画稿的那一刻,便都烟消云散了。

正如《诗经》中的那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描写的盛宴场面,当鹿溟山的这些画面在我眼前展开的时候,我便有了一种在水一方、隔岸凝眸、远眺仙灵们宴饮的奇妙体验。

或急如野火,或舒如薄雾,沉甸甸如压在染缸里浸染了万年,轻飘飘又像柳絮般借微风便可肆意起舞。这些存于上古经书中瑰丽的幻想,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只能是一种抽象的感叹,但借了她的画笔,便可以凝于纸上。实在是奇妙的体验。

那么,我试着把应接不暇的目光聚拢一下,在这场辉煌的表演中,挑出几处最吸引我的风景——请原谅我只能以偏概全。

第一处,我选择了《句芒》。

经典的三角构图,充满神性的稳固感。然而作者没有一味求稳,那样会显得呆滞。于是左右双翼的不对称设计,配合上部浓烈黄色中的黑色飞鸟,让整个画面迸发出几分跳脱。作者似乎结合了油画的表现方式,将舶来的审美巧妙嫁接在了东方题材上,毫无违和感,甚至让人觉得本该如此。

接下来挑选的,是《夫诸》。

让我好奇的是,作者如何让一张当代的画看起来像是已经尘封千年。暗沉的基调和左上带着焦色的流云,就像是敦煌壁画里那些经过岁月磨砺之后失真的染料。

此时,我就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了最初看鹿溟山画画的一些往事。

她对我说,自己没有经过专业的绘画训练,就是喜欢画,停不下来。于是我时常见她在工作室里,一人一笔一方纸,反复地描摹。有些时候,我甚至担心她会不会把纸和桌子一块儿画穿。或许就是这样绵延不绝的长心,才能塑造出时间的模样。

《夫诸》这张画给我的感觉,就如同她的这批画作一样。有些早期的作品情浓意切,但略显稚嫩。而后日升月落,数年再见,你会觉得她以及她的画作,如突然启封的陈酿,让人震颤。

余下的诸多画作,这里不再赘述。我也本无什么资格对这样优秀的作品评头论足。权且抛些砖头,希望能引来诸位慧眼识玉。其他的,就留待读者们品读吧。

末了,发点感慨。有些人,确然是无法泯然众人的。上苍赐其天赋,自身则锲而不舍,即便一时茫然无措,累于无奈之羁绊,但尘埃终究难掩其光芒。需要的,只是时间,以及一支柔软却柔韧的笔。

二○二一年十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