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那是个什么样的和尚?
- 大明风华:我,吴王,能苟住!
- 提花随柳
- 2282字
- 2023-12-16 18:40:50
“内宫监太监、市舶司总监事、远洋宝船指挥使郑和,奉旨觐见。”
“臣、郑和、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皇上。”
皇宫。
奉天殿。
朱棣端坐龙椅之上。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瞻堂,四人身穿朝服,居右。
太孙朱瞻基身穿常服居左。
底下站着一群文武百官。
今天是郑和从南洋回来,进宫面圣的日子。
朱棣一见到郑和就喜不自胜。
他指着郑和向众人说道。
“当初朕刚当上燕王,马保就跟在我身边,为我牵马,靖难之役时他是我右军前锋,能征善战。”
“这几年他带着宝船队出海远洋,扬威海外,朕心甚慰。”
郑和向朱棣拱手道。
“仰赖皇上天威,我大明国运昌盛,得逢盛世,郑和才有机会能衔皇命出使诸国,扬我大明国威。”
“你啊,也就你说的这些我信,换成别人我就当他是拍马屁,去和他们叙叙旧吧。”
朱棣指了指旁边的老二老三。
朱高煦和朱高燧这时候走了过来,当初他们跟郑和同是右军前锋,所以关系非浅。
“马保兄弟,咱们先公后私,吃完皇上的宴席,再吃我们给你准备的。”
“来,马保兄弟,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咱们的吴王。”
朱瞻堂是第一次和郑和见面。
“郑和见过吴王殿下。”
“马保大哥客气了,您的大名本王可是久仰了,以后有机会的话,本王想向马保大哥请教一下海外的风土人情。”
“你去过这么多地方,想来肯定见过不少的奇人异事吧?”
“吴王殿下客气了,只要殿下愿意听,那郑和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郑和笑着点了点头。
此时他的眼神突然越过朱瞻堂,然后朝朱高炽看了过去。
“三位王爷,容我一步。”
郑和说完,径直朝朱高炽走了过去。
“臣郑和,见过太子爷。”
“起来,快起来。”
朱高炽笑着把郑和扶了起来。
“这些年你不辞辛劳,一直在海上漂泊,辛苦了。”
“太子爷言重了,这些都是郑和份内的事情,不觉得苦。”
“好,好。”
简单聊了几句,郑和便退回到中间,开始向朱棣汇报这些年的成果。
随后朱瞻基宣布奏乐,各国的使节从殿外鱼贯而入。
这几天朱棣的心情多少有些郁闷,但在此时此刻,他非常的开心。
不过没人注意到此时,朱瞻堂正偷偷盯着朝贡的某国使节在看着。
……
一辆马车来到了皇宫外然后停了下来。
跟在马车周围的都是吴王府的侍卫。
掀开帘子,换了身新衣服的孙如云从车上走了下来。
此时朱瞻堂就站在她面前不远的地方。
看着面前雄伟壮阔的皇宫,孙如云只觉得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连半点的激动都没有。
“走吧,带你进去瞧一瞧。”
朱瞻堂朝孙如云招了招手,对方很不情愿地走到了朱瞻堂的身边。
“跟在我身边,不要随便乱跑。”
“皇宫禁地,但凡走错一步,小命难保。”
孙如云没好气地回道。
“你当我稀罕。”
两个人并肩走了进去。
此时奉天殿外灯火通明。
朱棣在这里设宴款待各国使节,而那些使节也借此向朱棣展示他们国家的特色舞蹈。
一个人端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奇奇怪怪的表演。
对于这些东西,朱棣起初还是很好奇,但后面他就习以为常了。
就在这时,朱棣突然看到朱瞻堂带着一个女子从外面走了进来。
朱棣眉头一皱,但很快就松开了。
不光朱棣发现到朱瞻堂和孙如云,朱高炽他们也注意到了。
“爹,王兄带了个女子进来,你认识吗?”
朱高炽看了过去,随后他摇了摇头。
“没见过。”
朱高煦和朱高燧就坐在一起喝酒,他们也看到了。
“老二,小四竟然带了个女人进宫,你知道她是什么人吗?”
“我怎么知道。”
朱高煦虽然嘴上这样说,但他第一眼就认出对方是孙如云。
转头看了一眼朱棣,朱高煦心想,如果待会孙如云趁机做点什么的话,那就有意思了。
“让吴王和他身边的女子过来。”
朱棣吩咐了一句,小鼻涕马上去把朱瞻堂和孙如云请了过去。
一见到端坐在龙椅上的朱棣,孙如云就没由来的开始紧张了起来。
“你紧张了。”
“我才没有。”
孙如云虽然嘴硬的很,但藏在袖子里的手却不自觉地开始颤抖。
“吴王殿下,皇上请两位过去。”
“知道了。”
朱瞻堂点了点头,然后带着孙如云直奔朱棣而去。
“孙儿(民女孙如云)叩见皇上。”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孙如云,之前一副面无表情的朱棣突然露出了微笑。
“起来吧。”
朱瞻堂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只听朱棣道。
“你去陪你二伯和三伯喝酒吧。”
“啊,皇爷爷,这……”
朱瞻堂一脸震惊地看着朱棣,他似乎不想离开。
“去吧。”
朱棣没有理会朱瞻堂。
朱瞻堂见状也只好躬身领命。
离开时他一步三回头,看起来一副很担心的样子。
“看得出来他很关心你。”
孙如云低着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之前跟我说,想娶你为妻。”
“嗯。”
孙如云只能嗯了一声。
“那你想嫁给他吗?”
被朱棣这么一问,孙如云下意识是想摇头。
但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她知道已经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
“吴王殿下人挺好的,能嫁给他是我的福气。”
“哈哈,是吗?”
朱棣笑了起来。
“佛家说,因缘际会,前世的因造就今世的果,如果你们有缘,那就是一段姻缘,如果有缘无份,那就是一段孽债。”
“皇上怎么也听过这样的话?”
“这些都是一个老和尚跟我说的。”
孙如云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原来如此,看来和尚都是说一样的话。”
“是吗?有和尚也跟你这样说过吗?”
孙如云点了点头。
朱棣笑着问道。
“噢,那是个什么样的和尚?”
孙如云看起来好像认真在回忆,她边想边说道。
“他看起来年纪不大,但和别的和尚很不一样,你只要看一眼就能感觉出来。”
“我好几年才能见到他一次,而每一次见他身边跟着的都不是和尚,而是些奇奇怪怪的人。”
“记得上一次见他还是两年前,那一次他身边跟着一个白发的老头。”
朱棣急忙追问道。
“那老头什么长相,你还记得吗?”
孙如云点了点头,然后简单描述了她所说的那个老头长的是什么样子。
听着孙如云的描述,朱棣虽然脸上面带微笑,但他的心里却已经开始在翻江倒海。
如果孙如云没说谎的话,她所说的这个老头,正是当初和建文一起出逃的翰林院编修程济,而这个和尚肯定就是建文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