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传世看包浆,出土看沁色

“兄弟,你去找个筷子吧,别戴手套了,万一是硫酸,你的手就毁了。”陈东看了一眼弹幕。

“好,这旁边就有筷子。”小老弟从地上拿起来一双筷子。

“兄弟,这几个水桶里的药水颜色怎么还不一样啊,有黄色的,还有黑色的和绿色的,这绿色水桶里的铜板你夹出来一个,我看看。”陈东说道。

“好的。”小老从水桶里面夹出来一个铜板。

“你找个东西给它擦擦,小心点,这药水应该有腐蚀性。”陈东说。

“嗯。”小老弟用线手套给铜板擦了擦。

铜板表面本来还包着一层绿锈,小老弟一擦,直接把绿锈就给擦掉了。

“兄弟,你父亲这个水桶里是在除锈吧?”陈东问。

“嗯,应该是,这些绿铜板都是我父亲收上来的,然后就泡在这些桶里了。”小老弟说道。

“这些药水是父亲买的,还是自己配的?”

“他自己配的。”

“那你父亲应该很懂化学呀,你父亲这手艺往小了说是化学,往大了说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啊,你没跟你父亲学习学习吗?”陈东说道。

“我对这不赶兴趣。”

“不行,你得跟着父亲学一学啊,不然将来这东西,这手艺就失传了呀。”陈东说。

【这大傻春,帽子马上就要到你家了。】

【说的对,他父亲进去了,手艺可不就失传了。】

【牛逼啊,真是大孝子。】

【这孩子是真的傻。】

【这都不是坑爹了,这是灭爸呀。】

……

“弹幕里说的这是什么意思呀,我有点害怕。”小老弟说道。

“没事,没事,他们开玩笑呢,你不用管他们,你听我的就行了。”陈东安抚他。

“不会有事吧?”

“不会,不会,不会有什么事的,但是这个手艺你得学一学,好不好,其他还有什么东西啊?”

“其他就没了,就是这些钱币,我就是不知道它们是真的,还是假的。”小老弟说。

“真的,都是真的,东西都很好,但是不要再把父亲的东西送人了,好吧?”陈东说道。

“那两个……我送出去的,大概值多少钱啊?”小老弟问。

“泼出去的水已经收不回来了,兄弟,你就当它从来没有过吧,好吧?你老问这个,让自己不愉快干什么?你去问问你父亲吧,值多少钱他会告诉你的。”陈东说。

“好好好。”

“兄弟,小时候挨过揍没有?”陈东问。

“没有。”

“从来没有被父亲揍过,是吧,那行,回头把事情跟父亲说一下。”陈东说道。

“好的,东哥,谢谢。”

“好嘞,再见。”

【马上就要挨揍了。】

【去领父爱吧。】

【童年的缺失要补回来。】

【他父亲会把他吊起来打。】

【父亲打之前,先拨了120。】

【父亲内牛满面。】

……

鉴宝继续,陈东接通了下一个宝友的连麦。

这次连麦的是一个30来岁的大姐姐。

“陈东老师,你好,我最近买了个玉璧,你帮我看一下。”手机镜头翻转,照在大姐姐的手上,她手中托着一个玉璧。

玉璧是一般是圆板形,中部有孔,便于穿线佩戴,它有以下几种用途:一为礼器,二为佩玉,三为礼仪馈赠品,四为葬玉。

玉璧的纹饰随着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商代璧多饰弦纹,春秋战国至汉代,玉璧为云纹,谷纹,蒲纹,间或有螭纹,唐,宋,元以后出现了凹雕螭纹,乳丁纹,兽面纹,花鸟纹装饰的玉璧。

这个大姐姐手中的玉璧上的纹饰是浮雕兽面纹,带着很浓的朱砂沁,表面的包浆也很厚。

“姐姐,你这个玉璧是和田玉的,自己买的,还是别人送的啊?”陈东看了一眼大姐手中的玉璧。

“自己买的,是在另外一个直播间的老师帮我找的货。”大姐说道。

“方便说一下你买它花了多少钱吗?”

“8万。”大姐姐说道。

“那你想看什么?看新老,还是看价值?”陈东问。

“哈哈,都看,都看。”大姐姐说道。

“好,那咱们先看真假,你看这块玉璧上的纹饰,浮雕兽面纹,这种纹饰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明代以前没有,所以我给你先肯定一点,这个玉璧如果是老的,那它最老也就是明代的,不会比明代还老,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陈东说道。

“嗯,明白,老师,帮我找货的那个老师也说这是明代的玉璧。”大姐说道。

“好,那咱们接着看,看玉先看沁,咱们看看你这个玉璧上的沁色,你知道玉的沁色是怎么来的吗?”陈东问。

“知道一点点,好像是墓里边……埋在土里才能沁上色。”大姐说道。

【大姐说的不全对,一般玉放在墓主人身上,粘上了尸油,才会形成这么红的朱砂沁,如果只跟土接触,沁色会发黄。】

【茅坑里埋个三五年也会有这个色。】

【哪用那么麻烦,直接上化学颜料染色,三五天就行。】

【我艹,兄弟们,都是行家呀。】

“首先你这个沁色就不对,这个沁色太浓了,明代到现在才有多少年,也就600多年吧,要形成这么深的沁色,至少得2000来年才行啊,怎么也得到汉代。”陈东说道。

“啊?老师,你的意思是这个玉璧不真?不能吧?”大姐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刚才她听陈东说能看到明代,本来正高兴着呢。

“姐姐,咱们再看看这个玉璧的包浆,这么厚的包浆,600年根本盘不出来这么厚的包浆,从唐朝开始盘还差不多,大姐我问你一个问题呀,出土看沁色,传世看包浆,你说你这个玉璧又有沁色,又有包浆,它到底是出土的,还是传世的?”陈东接着问。

【只有一种可能,先出土,再传世。】

【那时间就更不够了。】

【哈哈,墓主人在墓里复活了,在墓里盘了600多年。】

“弹幕里刚才说了,先出土,再传世。”大姐说道。

“嗯,明代的玉璧,清朝的时候出土,但时间太短了呀,你这么浓的沁色,这么厚包浆,根本出不来啊。”陈东说道。

【有没有这种可能,明朝人戴着这块玉璧穿越到了汉朝,他死后被唐朝的摸金校尉把玉璧给挖出来了。】

【兄弟,你这脑洞太大了,不去写小说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