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地下拍卖会(中)
- 1990:从潘家园开始淘金
- 三祭茶酒
- 2221字
- 2024-12-15 13:02:09
和以前拿了手牌直奔二楼不同,这还是黄文新第一次换了手牌之后下楼。
二楼的预展区,是酒店的一间会议室,上面挂牌写着【春晖厅】。
展品贴墙摆了一周,展品外一米左右都拦上了警戒带。
可远观而不可近玩,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上手环节。
正对大门的,就是今天的大轴拍品,一幅极具艺术欣赏性的古画。
画幅不算小,黄文新眯眼打量一下,差不多得有五六平尺。
画面是怪石劲松,飞流湍瀑,左下角一位书童捧着瓜果献给坐在奇石上的红衣隐士。
这画他认得。
15年秋拍书画专场,仇英,《云海观涛图》。
黄文新只玩杂项,对书画的了解,可能还没有孟茵茵多。
什么做旧,临摹,很多造假的手法都看不出来。
但是不懂不意味着不关注书画拍卖。
甚至前世,黄文新和许多千禧年后才展露头角的现代画家和书画藏家们,私交还算不错。
当市面上的真品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
很多后面进场的大佬和掮客,不得不把目光汇集在现代书画上。
毕竟装满人民币的热锅在这摆着,没有菜可炒,不是急死人了吗。
像李克染等绘画技巧和艺术造诣天分很高的大师,未来的画作甚至可以冲到九位数。
黄文新接触的客户中,就有不少富哥退而求其次,表示对现代书画大师的作品感兴趣的。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黄文新。
通过和现代画师的侃大山,黄文新也了解了不少拍出天价的古代书画。
《平安贴》、《康熙南巡图》、《十面灵璧图》等等。
和上面几个天价上亿的头部作品相比,仇英的作品可以说毫不逊色。
数得上的就是有乾隆御宝铃印的《赤壁图》,刷新了当时中国书画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记录。
要是冷门一点的画家,黄文新可能真看不出门道。
但是仇英所有上过拍的画,他都有印象。
太出名了,火热程度可以说你就算不在古玩行,大数据也会推送给老百姓,让你看一下名利场的角逐赛。
所以,黄文新站在这幅观涛图面前,从上到下看完,可以很负责任的说,画是假的。
真品在15年通胀已经到达一个小高峰的时候,也只拍了三百五十万。
因为这幅画并没有名人题跋和乾隆之流的铃印。
只有一枚来自建国初期鉴赏大家朱先生的【余清图书】的鉴赏印。
乾隆爷这位饱受大家诟病的皇帝,跟给猪肉盖免检章一样,很多传世佳作都被盖了好么些。
很多人会听信公众号的谣言,以为乾隆印盖上就不值钱了。
实际上被收录到【石渠宝笈】和盖上【乾隆御览之宝】的作品,身价都会提一个档次。
只要这位不乱题诗就行……
而这幅画,从提识:嘉靖辛亥仲春,仇英实父谨制,下面的铃印排了一整排。
【十州】这是仇英的印,后面都是没听过的杜撰印,什么风雪斋主,克己堂,一路往下到最后一个章,是篆书的麐庐。
这两个字,相信七爷一定会觉得很熟悉,那是他父亲的别号。
“小友看出什么门道了?”
黄文新看了看身边尚十分年轻的富态中年人。
正是未来首屈一指的书画收藏大家,七爷,许迟。
“这幅画的卖家要是您,那我就闭口不说了。”
重活一世,黄文新不会像毛头小子一样,直接跟人家说这画是假的。
在大佬的交易里,真还是假是最不重要的一件事。
万一人家只是通过这个手段遮掩灰色交易呢。
“你认识我?”
“十年前就能拿出二十万,收藏了九千件真品传世画作,只要是在古玩行业,很难不认识您。”
“只聊聊这幅画,不用看我说话。”
“画……反正我眼拙,不会举牌。”
“真迹应该是只有十州和余清图书两枚铃印。”
许迟点点头,这孩子没有提到比较浅显的做旧痕迹,而是着重于印鉴不对。
只有一个可能,他见过真品。
“小友师从哪位大家?”
黄文新有点尴尬。
90年,如果有年轻人对古玩界稍有些见解和掌握,大部分都是家学渊源,口传心授。
好像很多人都这么问过他。
黄文新现在有了孟卫军这个光明正大的挡箭牌,没有犹豫就把孟叔供了出来。
“大家谈不上,现任博物馆孟先生儿时指点过在下。”
没有听到熟悉的名字,徐迟有些意外,居然是他。
历任能做到馆长这个位置的,都是收藏界叫的出来的响当当的人物。
学院派的孟卫军却是个例外。
他为人是没得说,对待这群收藏界的老前辈也十分恭谨,可要是说有本事能让徒弟看看这幅听涛图的真品,还有点不够看。
这孩子大概率没说真话,在这藏拙呢。
再试试。
“这屋子里,小友对哪件拍品有兴趣啊?”
黄文新刚进来预展区没有五分钟,和许迟说了句还没看全。
谁知道七爷说不着急,跟他一起转转。
身边的人看到这一幕,也是有点摸不着头脑,跟在俩人屁股后面充当领导巡查时的背景板。
一圈转完,黄文新看到了不少眼熟的宝贝。
比如许友泉葵花方壶……
春和顺拿了不少好东西出来,除了这幅仇英的画,全都是真的。
黄文新回过神看了看身边许迟探究的目光,随手指了一枚盒子币。
“就这个吧,嘉靖通宝,应该是背三钱。”
盒子币是正面冲上的,周围有警戒线拦着,有人好信儿伸手给背面翻过来了。
果然右边写着三钱。
在场的人九成都能看出来这是三钱,但是看着七爷似乎对黄文新很有兴趣。
人捧人高,也赞叹了几句真有眼力,少年出英雄之类驴唇不对马嘴的话。
许迟点头,果然有点本事,不然也不至于在顶楼说没有看得上眼的东西。
他想起来柳五爷似乎跟他提过一嘴,在潘家园遇到了一个人,嫌弃春和顺庙小,死活没接他的招。
笑了笑,还是太年轻气盛了。
他看到黄文新身边还一直跟了个白净腼腆的小孩,一直没说话。
难道也是个璞玉?
许迟冲程阳说道:“你看出什么来了?这里面你最喜欢的宝贝是哪个呀。”
程阳先局促地看了一眼黄文新。
黄文新点点头,反正都是真的,说哪个都不丢人。
程阳似乎接收到了什么神奇的信号,语气有些激动,伸手指了对面角落,一个极不起眼的位置——
“这个最好,黄花梨算盘,明末的。”
黄文新觉得自己这张老脸有点发烫……
孩子,你不说话是真不说话,开口是真敢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