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河内之战,群雄讨董(五)二合一
- 三国:从董卓入京前开始
- 我有三不惑
- 4259字
- 2025-01-31 23:54:25
……
初冬的寒风掠过黄河,卷起孟津渡口层层冰屑,袁绍帐中烛火摇曳,将案几上那份染血的军报照得忽明忽暗。
帐外传来马匹不安的嘶鸣,远处河面上漂浮的碎冰相互撞击,发出细碎的脆响。
“主公!”
许攸突然掀开帐帘,带进一股刺骨寒气,青色衣袍下摆沾满泥泞,显然是连夜奔驰而来,
“河阳津...河阳津失守了!”
“哐当!”
袁绍手中青铜的酒樽当啷坠地,猛然起身,腰间玉带扣撞在案角,将竹简震得散落一地。
帐中的十余盏铜灯同时摇晃,照在众人脸上显得有些忽明忽暗。
下首,逢纪的眉头忍不住微皱,手指轻敲着桌面,似在消化突然传来的这个消息。
武将的席间则不约而同地传来铠甲摩擦的声响,淳于琼的虎头护腕更是重重砸在木案上,震得酒水四溅。
须知,原本按照众人先前的谋划,王匡驻守的河阳津乃是在河内防线的重要节点,如今防线出现如此重大缺口,众人又怎能不心急如焚。
只见袁绍起身,在营中来回踱步,不时抬头望下帐中的文武,面露思索之色。
看到袁绍一脸担忧的模样,逢纪心中不由一紧,神色凝重道:“明公,此事虽急,但切不可乱了分寸。”
袁绍闻言下意识地停下脚步,看向逢纪:“元图,如今防线已破,敌军随时可能长驱直入,我怎能不乱?”
逢纪见状微微躬身,沉声道:“明公,此番王文节兵败,确实有些出乎我军的意料,但此时,我们更需冷静分析局势,若是贸然出兵拦截,恐重蹈其覆辙。”
袁绍还未及回应,便见坐于武将上首的淳于琼,突然起身,拱手道:
“本初,不可听元图之言!敌军此番虽胜,但想来其自身也必有损耗,要我看来,此时正是我军反击的良机,若不出兵,更待何时?”
逢纪闻言,眉头一皱,当即反驳道:
“仲简此言差矣,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我等切不可仅凭臆测行事,要知道王文节麾下泰山军战力不弱,却被轻易击败,可见敌军实力不容小觑,此刻追击,风险实在太大,还请主公三思!”
淳于琼闻言,顿时冷笑一声:“元图兄,我看你这是怕了吧!须知眼下,其余诸侯联军尚未进军,我军便遭遇一场大败,着实有伤本初的威名,若不趁此机会展示一下我军之威,日后本初如何在诸侯间立足?”
“匹夫,眼下我军虽然损失了王使君麾下近万兵马,但麾下之兵数量,尚还在董卓大军之上,故尚还留有回旋余地。
可若按汝说的主动出兵,到时若是兵败,河内局势必将彻底糜烂,到时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你……”
淳于琼顿时气结。
袁绍的目光在他们两人身上来回游走,心中亦是摇摆不定。
既想抓住机会挽回局面,又担心淳于琼所言太过冒险,重蹈先前王匡的覆辙。
遂将目光投向许攸,问道:“子远,此事,你怎么看?”
“主公,依老夫看来……”
就在此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兵器碰撞之声,袁绍见状脸色不由一沉,喝道:“外面何事?”
话音刚落,便见帐帘被猛地掀开,却见袁绍麾下大将颜良和文丑竟纷纷大步走进来。
二人纷纷向袁绍抱拳行了一礼后,便见颜良拱手道:
“主公,听闻王使君兵败,我等将士皆义愤填膺,还请主公下令,我等愿率大军出战,定要将敌军杀个片甲不留,为我军雪耻!”
文丑见状亦是在一旁大声附和道:“是啊,主公!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若不出战,更待何时?有我等兄弟二人在,区区董卓,必不在话下!”
看着面前的这两位猛将,袁绍心中不由泛起了嘀咕,虽然二人加入袁绍麾下的时间还不长,但袁绍却是其深知二人的武勇。
若有他们出战,或许胜算还真会增加几分,但其又想起方才逢纪的话,心中又不禁有些犹豫。
“主公,此时出兵,实非明智之举,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应先稳固防线,待探听完董卓接下来的动作之后,再从长计议不迟。”
看着袁绍面上隐隐有些意动的神色,逢纪心中不由一紧,连忙再次进言道。
淳于琼见状却是依旧不以为然:“元图兄,还是莫要再危言耸听为好,须知,战机稍纵即逝,若此时不出兵,待敌军休整完毕,后面再想取胜恐怕就难了。”
一时间,营帐内,谋士与武将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袁绍只觉脑袋嗡嗡作响,仿佛有无数只蜜蜂在耳边飞舞。
“够了!”
袁绍突然大喝一声,众人顿时安静下来,略微揉了揉太阳穴,疲惫地说道:“子远,你继续说,对此事你究竟有何看法?”
许攸见状不慌不忙地坐下,轻捋了捋颌下短须,说道:“主公,此事在在下看来,此事看似棘手,实则也有转机。”
袁绍闻言眼睛顿时一亮,连忙问道:“子远有何高见?”
许攸见状,神色一正,微微拱手道:“主公,在吾看来,王使君此番虽是兵败,但多少也应消耗敌军部分兵力,其士气虽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长途奔袭,又经此恶战,必然疲惫不堪。
我军大可先派小股部队骚扰敌军,使其不得安宁,进一步消耗敌军的体力和士气,同时,暗中调集兵力,从侧翼迂回包抄,或许能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袁绍听后,不由沉思片刻,缓缓点头:“子远所言,暂时看来,倒是个不错的计策,只是……此计尚需谨慎行事,不然稍有差池,便会功亏一篑。”
许攸闻言自信一笑:“主公放心,董卓匹夫,必无谋也!只要我们部署得当,定能取胜,而且,即便此计不成,左右也不过少许诱敌的兵力损失,与大局无碍。”
袁绍心中一动,许攸这折中的计策,如今看来确实是较为稳妥的办法,相较于方才淳于琼的方案的激进和逢纪策略的保守,至少多了几分主动,权衡再三,终于还是下定决心。
“好!此事就依……”
“报……!”
就在袁绍准备点头同意许攸的计策之时,突然,一名斥候突然闯入帐内,额角鲜血顺着下颌滴落,“主公,大事不好!西凉军分兵往怀…怀县去了!”
众人闻言皆不由神色大变,淳于琼更是冲上前去,一把揪住斥候衣领:“可看清旗号?有多少人马?“
“烟尘蔽日…至少有近万兵马…且董卓的大纛也在其中!”
斥候艰难的喘息道。
“诸君,我等家眷尽在怀县,而眼下怀县城中也仅仅只有三千多老弱兵马留守,若被董卓老贼所破,我等必将无家可归矣!不知诸君,可有教我?”袁绍闻言,不由艰涩道。
许攸闻言当即出言道:
“主公,眼下情况有变,方才之策已不可取,加之河阳津已破,原本我等与王使君计划互结的掎角之势已不复存在。
再在孟津逗留下去,已无意义,不如撤军回怀县驻守,保存实力,依托怀县城池之利再与董卓周旋。”
“明公不可,董卓此举,乃是引蛇出洞之计,万万不可中计!”逢纪闻言,却是当即提出不同的看法。
“哦,元图的意思是……”
袁绍闻言,不由又迟疑道。
“明公,眼下我军麾下兵马虽与董卓麾下兵力相比仍有部分优势,但与董卓麾下的精锐相比,却大都是些新兵。
若是倚仗此处的城池地利之便,尚能与敌军周旋,可若是率领大军出城野战,必不是那凉州铁骑的对手。
因此,想必董卓那边应该也是考虑到了这点,这才选择分兵,意图诱出我军。
一旦我军中计出城,其必会在前往怀县途中设下埋伏,伏击我军,到时候我等只怕必将复先前王使君覆辙。
故而,在属下看来,一动不如一静。
我军不如暂在孟津驻守,一面向酸枣和南阳方向派出信使,将河内战况详细告知其余诸侯,让其提大造声势,作出大举进攻洛阳的假象。
另一面,则让郭太那边也造出围攻安邑的动作,董卓闻讯后,必不会让大军在河内久留。
“可是我等大家的家眷怎么办?”
淳于琼闻言,顿时坐不住了,连忙说道。
“我等可尽快向怀县那边传去消息,让城内剩余兵马,护送我等家眷先行撤往冀州,让韩使君代为保护,待击退董卓之后,再将家眷接回不迟!”逢纪想了想道。
“不行,董卓麾下都是骑兵,谁能保证,撤退途中不会发生什么变故,依我看,我军还是放弃孟津,全军返回怀县驻守才是!”淳于琼闻言当即反对道。
“竖子,汝怎可误主公大事!”
“够了!”
“主公!”
“元图的意思我都明白,只是董卓老儿此番使的乃是阳谋,即便我等有所察觉,也没办法真的放着将士们的家眷落入敌手而无动于衷!
不过元图方才之言也确有道理,酸枣和南阳那边就辛苦子远和元图跑上一趟,如何?”
逢纪见状,心中袁绍已经下定了决定,遂也只能无奈一叹:“既然主公已有决断,属下领命便是!”
袁绍见状又将目光投向许攸,
许攸见状也只好拱手道:“主公放心,属下定会全力以赴!”
“善!”
……
与此同时,孟津通往怀县必经之路附近的一处山谷,董卓正领着麾下一众兵马,埋伏在山谷两侧,静静等待着袁绍大军的到来。
“郭汜,你说袁绍这家伙真的会来吗?”等的有些不耐烦的李傕,不由朝着身旁的郭汜问道。
“你问我,我怎么知道,我只知道主公他,向来不打没把握的战,既然之前主公已经说了那袁绍的大军会来,那我等便老实等着便是!”
“可是……”
“等等,你听好像有战马的声音!”
二人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正在谷道中缓缓行进……
袁绍骑在马上,眉头紧锁,双眼不断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不知为何,其总觉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心头,故而,其不时转头询问斥候:“可有异常?”
得到的回答总是“一切正常”,可他心中的不安却是愈发强烈。
突然,一阵震天的战鼓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回荡在山谷间,震得人耳膜生疼。
“不好,有埋伏!”
袁绍大惊失色,猛地抽出佩剑,朝着四周的兵士大喊道。
刹那间,
董卓的伏兵便如潮水般从山谷两侧的山坡、树林中涌出,呼喊着向袁绍麾下的大军冲去。
“杀啊!”
一时间,众军纷纷阵脚大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开始朝四处逃窜,相互碰撞,原本整齐的队列瞬间便变得混乱不堪。
“稳住!都给稳住!”
淳于琼当即拔出腰间的佩剑,朝着四周的兵士声嘶力竭地呼喊,可却根本就无济于事。
董卓的骑兵如黑色的洪流,迅猛地冲向袁绍麾下的大军。
“希律律!”
随着一声声战马的嘶鸣,高高扬起前蹄,瞬间便踹翻了几名前面逃跑的兵士,扬起一片尘土。
马上的骑兵们挥舞着长矛,不断收割着袁绍麾下兵士的性命,片刻间,鲜血便染红了脚下的土地,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
“文丑,随我护着主公杀出去!”
只见颜良挥舞着大刀,冲在最前面,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片血雨,身边的敌军纷纷倒下。
“兄长放心,后面的就都交给我来!”
文丑闻言当即紧跟其后,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寒光一闪,便有一名敌军被刺中,惨叫着倒下。
其身后的袁绍在亲卫的层层保护下,心急如焚的指挥着四周的兵士突围。
其深知,如果不能尽快打破包围圈,自己麾下好不容易积攒的这支大军,必将在此全军覆没。
“弓箭手,集中火力,向敌军密集处射击,打开一条血路!”
弓箭手们迅速行动,搭弓射箭,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军,不少敌军应声倒下,可更多的士兵却毫不畏惧,呐喊着冲了上来,再次将己方的大军死死围住。
眼看距离前方突围的山口已经不远,袁绍见状,当即挥舞着手中的长剑,朝着周围的亲卫大声呼喊:“出口就在前方,将士们,随我冲!”
其手下的兵士见袁绍竟然带头冲锋,纷纷受到鼓舞,当即不顾伤痛,拼死向前冲去,在所有人拼死的冲击之下,董卓军原本严密的包围,渐渐开始有些抵挡不住。
然而,当袁绍等人顺利的冲出山谷时,眼前的景象却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