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宝玉被打

贾宝玉的泪水流得更加汹涌。...

史氏也不好再责备贾政,为宝玉擦去泪水:“你闹够了,明知你老子会生气,还敢招惹他。你虽有天分,却也不能荒废学业。听话,好好用功。”

见他仍旧提不起精神,史氏又道:“你不是一直念叨着你林妹妹吗?你林哥哥有喜事,我正欲请他们前来庆祝一番。你若不好好用功,再被你老子抓住打一顿,无法与林妹妹玩耍,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贾宝玉瞬间精神焕发:“孙儿定会用功的。”

南安太妃那边确实未再提及宴会之事,因此史氏只邀请了林家,并请来了戏班子,打算好好热闹一番。

此前林如海一直忙碌,如今终于得空,一家四口整整齐齐地前来荣国府做客。

对于林祥而言,此次赴宴不过是放松身心的好机会。有林如海在,众人不会将太多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夸赞几句,再关心关心他的婚事,此事便也过去了。他便可安心听戏。

他虽对戏剧无特别喜好,却也能欣赏一二。这段时日,他已将京城颇有名气的戏班子看了个遍。因他时常收到同窗、同榜之人的邀请,前往做客。那些喜欢热闹之人,自是不会少了戏班子的陪伴。

贾宝玉今日表现得格外乖巧,一是因他的伤势尚未完全痊愈,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无法脱身。他本想凑近与林妹妹说话,却被林哥哥叫住,好好“关切”了他一番。这一关切,自然要问及原因。那原因实在不光彩,贾宝玉便支支吾吾起来。

此处看戏之人不仅有林哥哥,还有老爷、姑父等人在场。因此,他只能强行克制住自己与林妹妹亲近的念头,两眼茫然地看着戏台()?

因为他发现只有这样()?

林哥哥才不会一直与他攀谈()?

询问他问题()??????()?

他已无言以对。

贾琏看似也在认真看戏,实则内心早已笑得前仰后合。在他看来,宝玉实在不懂察言观色。哪个哥哥看到别的小男孩如此一心一意地想要与自家妹妹玩耍,还能笑着置之不理呢?

况且林家乃文人世家,比他们这种勋贵之家更注重男女之别。宝玉都已八岁了,也该有所顾忌了。

细说起来,贾琏确有几分心思欲与林祥商议,因林祥订婚之事,也让贾琏的目光流转至家中几位妹妹之上。他们大房唯有迎春一位姑娘,如今已十岁光景,模样自是不凡,贾家儿女向来容貌出众,性情亦温婉,随着教养嬷嬷习得礼数与女德之书,只是性子过于绵软,那奶娘又不懂礼数,她也从不诉苦。

贾琏便嘱咐王熙凤多加提携于她,趁着年幼未定型,至少要让她学会自立,因他心中盘算,将来或将迎春许配给有功名的举人或是新科进士。

此等人家,即便初时无需主妇理事,日后也需她能独当一面,太过温顺恐难胜任。

王熙凤对于教导这位小姑子并无异议,但提及要让她自立,王熙凤认为此事不易,因迎春素来被人忽视,她姨娘生她时难产去世,大太太满心只有银钱与那遥不可及的管家之权,对她鲜少关注,老太太虽说抚养她长大,实则交由嬷嬷与奶娘照料,老太太对她的关怀并不周全,多数心思都放在了宝玉身上。

无人疼惜,亦无依靠,迎春何以自立?

因此,王熙凤认为贾琏的打算甚好,若迎春未来所嫁之家与林家相仿,他们也能沾些光。

于是,她询问贾琏是否考虑将迎春记在大太太名下,以提升其身份。

庶出终归庶出,嫡出便是嫡出,虽瞒不过人,但说出来好听些,大太太或许能多给她些关爱,给她底气,助她自立。

王熙凤还有一层考量未对贾琏言明,那便是如此一来,可让大太太将注意力转移到迎春身上。近来大太太似受人指点,欲往二爷身边塞人以拉拢关系,王熙凤虽为婆媳,未便翻脸,只得隐忍,但人并未收下。她既有此闲暇,不如去关心关心迎春,做些正事,莫只盯着他们夫妻。

贾琏觉得王熙凤此计甚妙。

他尚未询问过大老爷、大太太的意见,但料想大老爷应不会在意,大太太那边,只要大老爷点头,她也不会反对。若她不从,贾琏亦不介意将迎春记于自己母亲名下,毕竟只是妹妹,非弟弟,对她无碍,而一旦迎春有了好亲事,对他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助力。至于二房那边,贾琏料想他们定不乐意,因元春入宫时是以荣国公嫡长孙女的身份,但若细究,元春实为二房嫡长女,乃工部主事之女,论身份,实则不如迎春这一等将军之女尊贵。故而,老太太恐也不会答应,他们还盼着元春能入皇上后宫,诞下皇子。若真将迎春记于大太太名下,无疑会贬低元春的身份,对她前程不利。...

只是如今,贾琏亦不知甄太贵妃是否还愿助他们一臂之力,

元春是否仍能踏入皇上后宫?

毕竟他那表弟丝毫未表露娶甄家女的意愿,

大大落了甄家的颜面,

甄家是否会因此迁怒于荣国府,迁怒于元春?

若元春入宫之路断绝,

那提升迎春身份之事便大有可为,只是贾琏缺乏信息来源,于是借故离席,向林祥探询。

林祥对此表示赞同,并针对他的疑惑反诘道:“你可曾想过,经由甄太贵妃送入皇宫的女子,在皇上眼中会归属何方?换作是你,你能真心接纳她吗?”

贾琏不由自主地设身处地,假想若是二太太赠他一名美貌丫鬟,他虽可能因推辞不过而收纳,或许也会给予宠爱,但那不过是一时兴起,绝不会真心相待,反而会心存戒备,若有机会,甚至会利用此女来反击二太太。

……想那甄太贵妃所生的九皇子,昔日与皇上可是皇位之争的对手!皇权之争,何其残酷?难道还会逊色于他们荣国府内部的纠葛吗?

如今新皇登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是因为太上皇尚在!

通常新皇登基会册封兄弟,但如今他的兄弟们仍无爵位。

皇上是否故意压制,不愿授予王位?

念及此,贾琏心头一紧,元春若真以此方式入宫,恐怕还不如出宫来得自在!

他暗自决定,定要说服大老爷,这也是为了迎春的将来考虑,她已十岁,这两年内便需为她寻觅良缘,刻不容缓。

贾赦当晚闻听贾琏此言,险些跳了起来,他本就因夺嫡之事心有余悸,如今更觉太上皇一旦驾崩,皇上便要开始秋后算账,到那时,通过对手送入后宫的女子,皇上岂会不视其为对手埋下的暗桩?

贾赦越想越觉此事非同小可,岂不成了他们出钱出力,却送了个被皇上时刻提防的女子入宫?那他们究竟图的是什么?

是皇上的宠爱,还是裹着蜜糖的毒药?

贾赦思及此,不禁打了个寒噤。

老太太虽也曾考虑过这种可能,但她对元春充满信心,相信她能证明自己的清白,扭转皇上对她的初印象,且只要她能诞下皇子,即便日后失宠,也值了。

然而,贾赦对此不屑一顾,他身为男子,深知男人心性,院中美人络绎不绝,他一时宠爱某人,但时过境迁,甚至可能相见不相识,皇上又怎会缺女人?又怎会轻易给她孩子?

母子二人各执己见,但老太太以孝道为由,坚决反对将迎春记于大太太名下,贾赦虽不强求,却也放出狠话:“老太太,若你执意如此,休怪我不客气。”若老太太继续走甄太贵妃的路子,欲将元春送入后宫,他便去找贾珍,要求在族谱上更改迎春的出身,且他绝不会再为元春花一分钱,若有人以元春之名索钱,他定会大闹一场,闹得满城风雨,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与二房的矛盾!

他深感悔恨,当初怎就看好了九皇子?

如今已难以抽身,但他绝不愿再加深荣国府与甄家的关系。

皇上既已登基,他们不能一条路走到底!

只要皇上不在太上皇之前突然崩逝,

九皇子便无继位之望,

他们如此行事,

无异于在皇上眼皮子底下添堵!

老太太被气得浑身发抖,“你当我这是在儿戏吗?”

她心中亦有悔意,但此事岂能轻易脱身?荣国府与甄家交往多年,彼此手握对方把柄,若他们此时抽身,无疑是将甄太贵妃与九皇子彻底得罪,甄家岂能安心?太贵妃与九皇子又怎能不担忧?

贾赦还提出一个建议,“老太太,你也别只盯着甄家,元春她还有个得力的舅舅,何不让他也想想办法?”

老妇厉声道:“速速离去,莫要让我再看见你!”

贾赦闻言,即刻溜之大吉,老妇的目光紧盯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呼吸间起伏不定。

自琏儿高中秀才,贾赦的气焰愈发嚣张。

难道是她不愿王家伸出援手?实则王家狡猾异常,根本不接这烫手山芋!

贾府的后续纷扰,林祥未再涉足,因他已赴任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