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产业链上下游

别的不说,徐烨的工作态度着实是李胜需要学习的方向。

别管陛下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完成。

先去做,尝试后,再考虑行不行。

徐烨也算是身体力行的给李胜等人上了一课,教导他们面对上级时,要如何做。

每个人对此的感受或许都有所不同,不过多多少少还是学到了一些。

匠人们很快忙活起来,又用质量比较差的纸张,印刷出来了一批新的模板。

不过,或许是因为纸张的质量太差。

所以出现了一定的晕染,后面还有透墨的状况发生。

徐烨对于结果都无法感受到满意,何况是陛下。

他也没有征求陛下的意见,而是直接安排匠人们开会讨论,让大家对此事提出建议。

再根据每个人提供的建议,分组进行尝试。

大概又过去了半个时辰的功夫,匠人们便通过增加涂墨的次数,减少涂墨的量,解决了这一难题。

“陛下,完成了。”

徐烨对于这个结果还算是满意的。

毕竟大家完成了陛下安排的工作,而且完成的效率和结果都很不错。

这何尝不是一种能力呢?

王林看到最终结果,也还算是满意。

就是……

“徐尚书,咱们现在使用的这种纸张,价格几何?”

王林问道。

“这种纸张是我们工部自己生产的,因为质量比较差,成本其实不是很高。如果大量生产的话,不足一文钱吧。”

徐烨想了想,认真的解释道。

工部的纸张因为质量的缘故,其实一直都是卖不出去的。

大多数时候都是给工部匠人自己绘制草图,或者平日里打一些草稿用。

而且很容易晕染和破损的缘故,匠人们使用的时候,也觉得不太好用。

但没办法,工部匠人不像是其他衙门的官员。

他们可以去户部申请欠款,购买一些质量更好的纸张。

工部普遍是没有这种申请的,就算是申请了,户部也不会批。

你们自己就会造纸,还要专程花钱到外面去买纸?

户部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怎么可能如此浪费?

也正因为这种劣质的纸张使用的人比较少,基本上就算是工部内部自己使用的一种物品。

所以制造的数量也不多,每一季度,可能会少量制作一批。

用完再造。

量少,反而增加了制造的成本。

“若朕让你们改良目前的造纸术,徐尚书可否能以现在的纸张为模板,制造出价格同样低廉但质量更好的纸张来?”

王林继续问道。

“这……”

徐烨有些迟疑。

这就触及到了工部匠人们的薄弱区。

如果只是按照陛下的要求,制作一些器具和物品。

或者是根据现在已有的方向和配方,进行简单的改良,让其变得更符合使用习惯。

这些都是工部匠人们所擅长的事。

但像是创造一种全新的配方,或者完全将已有的东西改良成另外一副样子。

工部匠人就不太擅长了!

王林看到徐烨犹豫的样子,也知道这事对他们而言,估计是挺难的。

“也罢,这件事,交给科研院负责吧。”

术业有专攻。

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陛下,我们工部不是不能,是……”

徐烨眼看着即将到手的差事就要被科研院拿走,反倒是有些急了。

他带着匠人们来科研院的地盘,耗时耗力的做了这么多。

不就是为了重新将陛下放在科研院的目光,争取到他们工部的头上来吗?

怎么能遇到一点挫折和麻烦,就轻易放弃呢?

那其他人的努力,岂不是都白费了?

王林见状,诧异的看着徐烨,没想到这个小老头也有如此争强好胜的一面啊!

还以为他对这些事,都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呢。

“徐爱卿可千万不要硬撑,这批纸张对朕和朝廷而言,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朕如果将此事交给你们工部,到时候无法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朕可是要治罪的!”

王林面无表情的说道。

有上进心,想要争取更大的好处,这是人之常情。

他也不反对。

可若是因为工部和科研院的这点明争暗斗,影响到了朝廷的计划,影响到了他的计划。

那就是大问题了!

徐烨闻言,又一次迟疑了。

后果既然这么严重的话,他还要坚持吗?

匠人们如果知道他擅自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会不会怪罪他?

“陛下,小人愿意接下纸张改良的任务,还请陛下将此事交给小人负责。”

李胜见缝插针,立即说道。

这可不是他想要和徐烨抢活干!

也不是他和工部过不去。

是工部觉得这项工作不适合他们,他们完成不了,自己是替他们分忧而已。

徐烨看向李胜的眼神中有淡淡的怒火。

这小子可真是……

“好,那这件事就交给科研院负责吧。不过……”

王林看着徐烨和李胜二人。

虽然有竞争才有进步,不过现在工部也好,科研院也罢,都是发展初期。

需要的其实并非竞争。

而是共同进步!

“徐烨,朕觉得有些话,还是与你说清楚一些比较好,以免你对科研院的存在,有太多误会。”

王林严肃的说道。

“陛下请讲。”

徐烨心中疑惑。

但他也不敢反驳。

只是觉得,科研院或许并非他过往所想的那样,但要说好感,那也是没有多少的。

“朕设立科研院的初衷,从来都不是为了让科研院与工部竞争,双方互相制衡。而是为了发展!”

王林目光从李胜和徐烨的脸上扫过,缓缓说道:“通过科研院最近制作的物品,想必徐爱卿也能有所感触,科研院负责的是研究!

制作的都是华国未曾出现过,最新、最尖端的产品!而工部,与科研院绝非竞争对手,因为科研院研发出来的产品,之后都会交给工部使用。”

徐烨:“……”

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

最初热气球的制造的确是由科研院负责完成。

他们研究了各种各样的配方和制作方法,确定可以稳定使用后。

就被陛下安排着手研究其他的项目。

而工部则顺势接手了热气球的制造工作,并且按照已有的配方批量生产。

之后的水泥,同样如此。

科研院就像是一个搞研究的部门,而工部,则是生产部门。

如此一来,两者之间哪里是什么竞争关系?

分明就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啊!

没有科研院潜心研究,他们工部生产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