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私事
- 摊牌了,我是天下第一豪门
- 红薯
- 2153字
- 2025-03-27 18:00:21
早朝结束后。
蔡冒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因为他本以为自己准备已经足够齐全,这么多官员,一起反对新律法的设立。
必然能够让陛下改变主意。
民意,也是很重要的!
可没想到陛下竟然能想出这么多的辩驳之语,而且还能将事情说得头头是道。
反倒是将他们辩驳的无话可说。
这着实出乎了蔡冒的预料,也让他心情变得很沉重。
本想着联合百官,能迫使陛下低头。
如今看来,恐怕不得不用第二招了!
御书房。
六部尚书聚集在此。
连带着昨日与周茹成不欢而散的庞惑,近日也难得出现在了御书房的小会议当中。
“陛下今日早朝的一番话,当真是让臣等佩服不已啊!”
庞惑诚恳地说道。
就这口才,难怪能当皇帝。
百官那么多人,竟然无一人能说出反驳陛下的话语,何尝不是一种本事?
“朕也只是将原本的打算,告知诸位和百官而已。”
王林淡淡的说道。
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遭,所以他准备得很齐全。
把百官能用来阻止相关律法制定,可能选择的方向与内容,全都盘算了一遍。
并且针对这些质疑,制定了相应的答复。
可谓是早有预谋,当然会顺利解决问题。
“陆爱卿,关于律法制定的事,可有人试图阻挠?”
王林的目光看向陆宰。
如果说,想要阻止相关律法的制定。
他能想到的方向,只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就是像今日早朝那般,一群人蹦出来反对律法的制定。
只要参与的人数足够多,且能说出切实有据的道理。
就算王林是皇帝,也不可能将所有人的提议全都拍死。
朝廷可从来都不是他的一言堂!
另一方面就是在制定律法的过程中,故意给刑部添乱。
让他们无法专心制定律法,从而导致律法夭折。
“回陛下,律法制定的过程还算是顺利,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陆宰很是笃定地说道。
刑部和其他衙门不同,总体来说大家还是齐心协力,朝着一个方向使劲。
同时也证明了陆宰在这方面的能力的确很突出,在他的治理和管辖下,刑部衙门算是团结一心。
并没有什么人想要搞事情,也没有人加入到蔡冒的队伍当中。
“很好,朕心甚慰。”
王林对此十分满意。
不得不说,六部衙门当中,陆宰虽然不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但绝对是表现最稳定的一个!
原本被众人寄予厚望,觉得年纪足够大,做事风格足够稳健的许言,竟然成为了第一个离开朝廷的人。
这谁又能想到呢?
“律法的问题,必须要尽快完成。一旦完成后,立即通知朕,并且联系报社方面,让孔鱼立即将相关内容刊登到当期的报纸当中去。”
王林认真的吩咐道。
“臣遵旨。”
陆宰连忙点头。
尽管有些人对于报纸还抱有浓浓的抵触情绪。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朝廷已经在潜移默化下,将张贴告示的方式,变成了直接利用报纸发布消息。
以往朝廷若是想要公布什么事,需要到处去张贴告示。
而并不是每个百姓都会去看告示,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导致不知情。
现在这个问题倒是迎刃而解!
报纸的时效性很强,同时,就算是当时没有得到通知,只要能买到报纸,事后也能了解到相关的讯息。
且价格低廉,让每一个百姓都具备了拥有一份报纸的资格。
而不是让文字、书本、读书的权利成为少数人的特权。
王林与六部尚书又商谈了一番关于接下来朝廷的一些事宜后,便让六部尚书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
只留下了庞惑一人。
没错!
庞惑今日之所以参与小会议,并不是因为他自愿,对于最近朝廷发生的事产生好奇,想过来看看。
而是因为王林的邀请。
“陛下把臣单独留下来,不知可是有何吩咐?”
庞惑好奇的问道。
他到现在也搞不明白,最近朝廷发生的事情虽然不少。
但应该没什么事,需要他来做吧?
庞惑一个御使大夫,也没什么能参与的事情啊!
“庞爱卿,你觉得朕新组建的监正司,如何?”
王林笑着问道。
庞惑闻言,沉默了。
如果他没有搞事情,让御史台的官员们下到地方去,调查各地是否存在官员的渎职问题。
那么监正司的出现,最适配这个全新部门的人员,应该出自他们御史台才对。
可惜,一切都已经晚了。
“陛下高瞻远瞩,臣自愧不如。”
庞惑诚恳的说道。
如果他能事先想到组建监正司这样一个衙门,专门用来管控书籍和报纸等用来传播文字的工具。
那么也不会提出让御史台的官员,下地方查官员渎职的问题。
所以,庞惑心中佩服王林的同时,也有些自责。
他要不是那么自以为是,御史台的官员怎么可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庞爱卿也不用如此自责,以后会有机会的。”
王林笑着说道。
这个以后会有机会,倒是让庞惑眼前一亮。
那是不是说,御史台的官员们以后升迁的渠道,又多了一条?
“多谢陛下体谅。”
“无妨,都是朕的臣子,都是为朝廷效力的官员,朕自然不能厚此薄彼。”
王林笑着点点头。
庞惑能礼节他的心思和用意,这很好。
想了想,王林决定直接进入正题;“朕今日留庞爱卿一人,其实是有些私事,想与庞爱卿商量。”
“陛下请讲。”
庞惑虽然不知道王林想说什么。
但能让陛下用这种态度,且说明了是私事。
他心里莫名感觉有些紧张。
这私事,是与他有关,还是与他们御史台衙门有关?
还是说……
“庞爱卿觉得,你家庞秋,学识如何?”
王林试探着问道。
“庞秋……”
庞惑一愣。
这倒是他事先没预料到的方向。
庞秋的学识吗?
老实说,庞惑还真的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
毕竟庞秋是女子,这个年代女子并不会专门请夫子到家中授课,培养她们的学识。
庞秋之所以能读书,能习武,也不过是跟随家中的兄弟,蹭了别人的课而已。
这是因为庞惑算是一个开明的父亲。
女儿家没什么正经的学习方向,平日在家除了学学女红,绣绣小东西以外,根本无事可做。
既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跟随家中儿子们一起读读书呢!
也算是陶冶一下情操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