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科举准备

“陛下,如今科举的消息已经发放出去,具体日子,钦天监已经初步定在十二月初三。”

吏部尚书许言恭敬的站在王林的面前。

御书房中,除了许言外,还有钱墨和徐烨、郑章等人。

此番聚集这么多人,就是为了一同商讨科举的具体事宜。

一个多月的时间,众多朝臣们也经过了一番激烈的商讨,终于基本定下了关于科举的具体事宜。

原本速度应该更快一些。

但王林在此之前安排了一场摸底考试。

毕竟曾经世家当道的大乾,科举已经成为了世家为了提拔自己子弟,保证家族荣誉能够一直发展下去的一种手段。

科举造假的事情,王林不清楚是否存在,但不得不防。

所以在开科举之前,先举办了一场乡试。

这一场乡试并无身份限制,且分为许多种不同的科目。

王林将算学独立出来,单独设立了一门。

另外,还设置了杂学和匠学。

杂学主要是天文地理、医学、农学等多方面人才的一个专业考核。

出题者是钦天监、太医署以及司农寺等部门联合出题。

只要在单一科目回答问题满六十分,就可以通过考核,获得等同于秀才的功名。

当然,在华国秀才功名并没有那么高的待遇。

免税之类的政策目前还没有彻底商定下来,但曾经的大乾人,如今的华国人。

对于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这种事,依旧是抱有极高的热情。

至于匠学?

参与匠学科举的考生,其实只需要简单制作一些自己拿手的小玩意。

由监考的匠人负责检验。

通过初审后就可以进京赶考,参加终考。

通过后,有机会进入将作监和工部任职。

如今的工部,早已大变样。

除了负责从事管理的一位工部侍郎外,其他的官职,全部由匠人担任。

匠人再也不是低贱的职业。

相反,匠人也可为官。

这一点打破了固有的思路,也是被大臣们重点抵触的一件事。

不过王林还是力排众议的将此事推行下去。

有些事如果在最开始的时候都不能坚持下来,后面就更不用想。

反倒是王林担心算学方面的问题,在朝臣们严重并不是多大的问题。

虽然自重赵元祖爷爷那一辈,科举取仕更注重文这一方面。

算学基本上很少加入到科举当中。

但实际朝廷的运转当中,需要用到算学的职位,还真不少!

除了户部,司农寺、工部等等部门,其实都经常需要用到算学。

而赵家的天子,对待这些需要认真计算的数字。

大多数时候,采取的都是糊弄的态度。

反正他们是皇帝,只要动动嘴皮子,自然有人将他们安排的事情办好。

下面的权利又全都被世家把控。

世家更懒得计算这些需要细致精确的数字。

对他们有好处的,就多占一点。

没有好处的,就少占一点。

如此混乱的状态下,导致结果就是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百姓的日子越发艰难。

如果不是还能有一条生路,勉强能过活。

恐怕各地农民起义都要集中爆发了!

如今华国初立,各方各面自然都需要统筹计算好,避免前朝的事情再次发生。

朝臣们也逐渐发现了算学的重要性。

让一群啥也不懂的人,担任需要计算大量数字的岗位。

只会导致朝廷的政令无法顺利实施。

一个月的时间,乡试的准备已经基本完成。

只要乡试结束,紧接着就可以直接进入会试,取开国元年的第一批举人!

“乡试必须尽快执行并落实下去,华国如今正是人才匮乏的阶段。朕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完善国家的建设!”

王林严肃地说道。

“是,臣等知晓。”

许言等人纷纷躬身点头。

这件事的确是目前重点项目,没有之一。

“好,尔等先退下吧,尽快把事情落实下去。”

王林又催促了一遍,这才放他们离开。

众臣子退下后,倒是六子被传了过来。

虽然六子如今已经是武将,但王林还是用他比较习惯,所以他这个将军,实际上做的却是和带兵打仗没多大关系的事!

“六子。”

“陛下,臣在。”

六子立即躬身行礼。

“没有外人,无需如此多礼。咱们自己人,说说话而已。”

王林摆摆手。

有的时候,他还是不太习惯皇帝的身份。

连曾经最亲近的人,现在也变得渐渐疏远了。

“陛下,礼不可废。”

六子却是很固执。

这是礼部的郑章大人告诉他的,说他如今好歹也是国公了。

各方各面的行为,都需要按照礼制。

不然就等同于给华国丢脸,给陛下丢脸。

六子虽然没有多少学问,但他也知道,林哥儿如今已经是皇帝,不能给林哥儿丢脸。

哪怕他也很不适应,也只能渐渐习惯如今的生活。

“罢了。”

王林见状,有些无奈,也无力改变。

都说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渐渐养成什么样的性格。

他如今既然已经是皇帝,想要像是过去一样和兄弟们相处,反倒很难了!

至少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会因为一些礼数和称呼改变。

这就好!

“张叔和家人们如今到哪里了?”

王林追问道。

他命令小飞去边城接人了。

如今华国已经彻底建立,边军也彻底投入到了华国当中。

被王林打散安排到了各支军队当中。

虽然边军凝聚在一起,能发挥出来的战斗力才是最强的。

可王林也不得不担心,这毕竟是曾经属于洪毅的队伍。

万一洪毅……

不得不防!

好在边军对于被打散,怨言并不大。

毕竟边军将士全都是精锐,即使被打散安插到其他的军队当中。

也基本上都被提拔了一级。

这对能征善战,且打了不少胜仗,却几乎从未得到过提拔的边军而言,算是相当罕见的机会。

什么都不用做,换一个军队,就能得到提拔。

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

至于他们的洪毅将军?

秦枳也与边军的将士们说过了,洪毅心中依旧挂念着大乾,所以投效南乾去了。

将士们对于洪毅的做法表示尊重,但不能理解。

好不容易才有如今的好日子,为什么要放弃眼前的好处不要,非得给自己找罪受?

加上王林曾经当着边军将士的面,说出洪毅没有做到位的地方。

边军将士对于洪毅的那一层滤镜,其实已经破了一个大窟窿。

只是他们自己或许都没有察觉出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