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开窑

水库和鸭苗有了刘有财稳妥的照看,宋向阳多天来把心思全扑在了瓦厂上。

很快,装色、冷却就已经完成,最重要的开窑时刻终于来临。

这天,所有瓦厂的人都短暂的停工了,大家都在盯着刘开富准备打开窑门的那一刻。

大多数人都显得极为开心,只有宋向阳一家人脸上还多了一点紧张。

母亲刘凤花更是一脸凝重,嘴中还念念有词。

宋向阳走近母亲,搂了搂她的肩膀,然后给了她一个安定的笑脸,母亲的神色这才轻松了几分。

片刻后,只见刘开富拿着一把锄头,缓缓地走向窑门,然后极为慎重地锤开一个口子,接着整个窑门都被撞开。

宋向阳快步走去,想要第一时间去查看瓦片的情况,这时,刘开富伸手拦住了他:

“先别急,等我进去看看情况再说。”

宋向阳看着刘开富那小心翼翼的样子,知道是担心自己,心中莫名升起一股感动。

刘开富没有看到宋向阳的神情,只是放下锄头,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手电筒,然后只身走入瓦窑。

宋向阳在门口看着里面不大真切,好一会了,还没见刘开富走出来,有些焦急地高声向里喊道:

“满满,怎么样?”

里面的刘开富很快就传来回应:

“我再仔细看看,你先别进来,怕有些断瓦掉下来。”

宋向阳伸了伸脖子,依稀看到刘开富爬上了高处,手中的手电筒在不停地晃动着,检查的极为仔细。

好一会了,才见刘开富有点灰头土脸地走了出来。

“除了上面中间的一点点瓦没有完全烧好,其他的都不错。”

刘开富脸上颇为开心地说道。

宋向阳听到刘开富检查的结果,长吁了一口气,随即轻松地说道:

“一点点不打紧,那中间燃烧不充分也是应当的,这新窑能烧成这样,已经是很好了,这还得多谢满满你这老师傅。”

刘开富挥了挥手,显得极为谦虚:“欸,你这话就说的有点见外了,我都是拿了你的工资的,再说了,这一窑你也熬了不少宿,哪能都算在我头上。”

宋向阳回应道:“我那都是你这老师傅教的,没有你,这瓦厂都开不起来了,所以,算起来,怎么样你都是最大的功臣。”

刘开富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继续说道:“我以前弄土窑的时候,都是直接把外面土窑给扒了,那样就好取瓦些。不过,现在都是砖头砌的,可不敢那么浪费。等下取瓦的时候,从上面一层开始取就好了,也就多费点时间。”

宋向阳懂得刘开富的谨慎,也很认同,所以安排大家取瓦的时候都是特别注意。

大家在取瓦的时候,宋向阳一直在仔细的查验瓦的质量。

他发现这些瓦不仅燃烧充分,而且上色也很均匀,比起自己新屋买的瓦都要好上不少。

不过,还没等他查验完,就有人上门来买瓦了,都是村里同组被烧的几户人家。

这些人都是一脸笑意地围着母亲说个不停,宋向阳好奇地听着聊些什么内容。

“还是你们有本事啊,又是建新屋,又是搞瓦厂,不像我们现在还住在木板房里。”

“是啊,这烧两窑瓦都可以建一座新屋了,这伢子真是本事大啊。”

“龙生龙,凤生凤,伢子一看就是有出息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在对母亲说着恭维的话,母亲一边尴尬的回应着,一边脸上也浮现出许多欣慰的笑容。

只是,这些人一阵恭维之后,很快就切入了正题。

“二嫂,你看你这新瓦能不能赊给我一点啊,都是一个队上的人,都是受了灾,大家也都不容易。”

说话的人叫唐金花。

她脸上堆满了笑意,衣服上的补丁摞了好几个。

“是啊,我新屋都都差不多是借的钱,你这新瓦多少也给我们赊点呗。”

一个叫王喜凤的也是想赊瓦。

另外,还有几个人也是同样的意思。

母亲的脸上有些为难,但是口上却没有说半句拒绝的意思。

宋向阳知道母亲心软,估计再经过一阵子磨嘴皮可能就会答应了。

他也知道大家现下都很困难,也都是邻里邻居的,但自己做生意毕竟不是搞慈善,如果开了这个头,之后被烧的人家都会陆续的来,到时候几窑瓦都不够赊的。

更重要的,如果大家都是赊账的话,那自己这瓦厂的资金就会入不敷出了。

他停下手中的查验工作,缓缓地走向母亲。

“伢子呀,都是大老板了,还是你有出息啊。”王喜凤见宋向阳走来,一脸热情道。

“谁说不是呢,看这么大的砖厂,一天得赚多少钱啊。”唐金花也是满脸笑意。

母亲尴尬地看向宋向阳,宋向阳笑了笑,说道:“我这是小生意,还刚刚起步呢,哪能算什么大老板呢。”

唐金花一听,脸上依旧堆满笑容,往前凑了凑说:

“伢子,你可别谦虚啦。你看咱们都是一个队上的,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这次大伙都遭了灾,实在是没办法。你这新瓦质量这么好,就当帮大伙一把,先赊点给我们,等手头宽裕了,肯定第一时间还你。”

王喜凤也连忙附和:“是啊是啊,你就当积个德,我们都记着你的好呢。”

母亲刘凤花面露难色,眼神里满是纠结,她看向宋向阳,欲言又止。

宋向阳心里明白母亲的心思,母亲向来善良心软,邻里之间的请求很难拒绝,但他也清楚这生意的难处。

宋向阳深吸一口气,脸上依旧挂着和煦的笑容,说道:

“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这次受灾,我心里也着急。但是大家想想,我这瓦厂才刚开,前期投了不少钱进去,买材料、请师傅、建窑,样样都得花钱。要是现在都赊账给大家,这瓦厂怕是撑不下去了。”

唐金花的笑容微微一滞,接着说道:“伢子,你看我们也不是不还,就是缓一缓,等手头松快点,肯定不会赖账的。”

宋向阳耐心解释:“嬢嬢,我信大家的人品,肯定不会赖账。可做生意有做生意的规矩,资金得周转起来,瓦厂才能正常运转。这样吧,我给大家打个折扣,比市面上的价格低一些,大家多少先付点钱,剩下的咱们再商量个还款计划,您看这样行不?”

王喜凤皱了皱眉头,说:“伢子,我们现在实在是拿不出钱啊,你这折扣能低多少啊?”

宋向阳认真地说:“我给大家打个八折,这已经是我能给出的最大优惠了。而且还款期限可以放宽到半年,每个月少还点都行,但多少得有点资金回笼,不然这瓦厂真的难以为继。”

众人听了,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有的觉得这折扣和还款计划还能接受,有的还是面露难色,觉得哪怕八折,现在也拿不出钱。

这时,村里的另一位妇人站出来说:“我觉得向阳说得在理,他这瓦厂也不容易,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能只想着自己,也得体谅体谅人家。”

对于这人的一番话,一些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唐金花和王喜凤对视了一眼,犹豫了一下,唐金花说:“那好吧,伢子,就按你说的办,我先交点钱,剩下的慢慢还。”

王喜凤也跟着说:“行吧,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宋向阳于是让三姐买了一个小本和一只笔,将众人买瓦和赊账的情况都一一记录了下来,他准备让三姐承担起瓦厂的会计工作,这样一来,瓦厂的整个运行情况就能更有条理些。

不过,村里的这种赊账情况和瓦厂如今的生产规模,也让宋向阳开始有了新的一些想法。

这年头,杂货店、卫生所的墙壁上都写满了各式各样的赊账,像买瓦这样的大支出,赊账的肯定也不在少数,而且都是乡里乡亲的,也不能完全不留一点情面,所以,他决定改变一下瓦厂的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