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的烛火被穿堂风卷得忽明忽暗,神圣至高神武皇帝耿承渊捏着那份北元降书的手微微发颤。降书边缘还沾着草原的草屑,墨迹未干,“臣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率漠北诸部归降“的字样被烛泪晕开,像团化不开的血。
“陛下,“大太监李福捧着金漆托盘跪上来,“北境八百里加急,元顺帝的使者已到通化门,求见。“
耿承渊将降书按在龙案上,指节叩了叩“归降“二字:“让他在偏殿候着。“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宫墙外渐起的暮色,玄色衮服被风掀起一角,露出腰间那枚玄铁玉圭——那是他十六岁随先皇北征时,老卒用断剑熔铸的,刻着“止戈“二字。
偏殿里,元顺帝的使者跪在青砖上,额头几乎要贴上行砖。他穿一身褪色的玄色锦袍,腰间玉佩碎了半块,显然是连夜逃亡时摔的。听见脚步声,他猛地抬头,眼底闪过一丝狠厉,又在触及耿承渊的目光时迅速垂了下去。
“抬起头来。“耿承渊的声音像淬了冰的刀锋。
使者抬头,脸上还沾着草屑:“陛下,臣是元顺帝的左丞相博尔术。“
“博尔术?“耿承渊冷笑一声,“当年在漠北,你跟着元顺帝屠了我三个边境屯堡,杀的百姓连埋都埋不过来。“他踱步到使者面前,靴底碾过一片不知谁遗落的碎玉,“如今倒会装可怜了?“
博尔术突然叩首,额头撞在金砖上发出闷响:“陛下容禀!元顺帝昏聩,宠信奸佞,我等早有反心。只是...只是大周初立时,先皇许我漠北自治,后来却派监军、收马税,我等实在忍无可忍才反了!“他声音发颤,“陛下若肯封我个漠南侯,臣保漠北十年不战!“
耿承渊俯身拾起那半块碎玉,在烛火下照了照——玉质温润,是漠北狼首佩的残片。他想起二十年前,自己还是皇孙时,跟着老将军巡视漠北,曾见过牧民用这样的玉片给孩子打长命锁。
“你可知,“他将碎玉抛给李福,“先皇当年为何派监军?“不等回答,自顾自道,“漠北马匪每年劫杀我商队三百起,先皇派了三千骑兵驻守,一年就清了匪患。你等说'忍无可忍',是忍不得自己的马队不能再抢汉人的盐铁?“
博尔术的额头渗出汗来。
“退下吧。“耿承渊挥了挥手,“着户部拨两万石粮食给你,送你回漠北。“他顿了顿,“告诉元顺帝,若再敢犯我边境,我这御书房里的《平戎策》,能让他连漠南的草都没得啃。“
博尔术退出后,李福欲收拾碎玉,耿承渊却按住他的手:“收着。“他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过两日,把降书和碎玉都送到太庙,让列祖列宗看看——这天下,从来不是靠刀枪抢来的,是靠人心攒的。“
三日后,通化门外。
耿承渊站在城楼上,望着送葬队伍缓缓走过。太子耿铭龙的棺椁裹着玄色锦缎,棺头挂着“太子少师“的谥册——这是他临终前亲自拟的。队伍最前头,太傅陈廷敬捧着太子手书的《论君宪十弊》,绢帛被泪水浸得透湿。
“陛下,“陈廷敬跪在阶下,声音哽咽,“太子临终前...说要见您一面。“
耿承渊闭了闭眼。三日前深夜,太子冒雨闯进御书房,袖口还滴着药汁。他喘得说不出话,只指着案头的《君主立宪疏》——那是太子花了三年时间,走访十八省,征求了三百个县令、一千个乡绅的意见写成的。
“父皇,“太子当时抓住他的龙袍下摆,“这制度...这制度要改啊!“他的指甲几乎掐进耿承渊的手背,“您说过要还政于民,可如今...文官管着北洋水师,勋贵攥着江南织造,连我这个太子,想查个盐税账册都要被骂'越制'!“
耿承渊记得自己当时的反应——他摸出怀中的玉圭,按在太子掌心:“你以为这'止戈'二字是刻着玩的?当年先皇为了制衡藩王,才留了这些窟窿。“他望着太子发红的眼睛,“等你坐上龙椅就懂了,有些事...急不得。“
可太子没等到那一天。昨夜,太医院院正跪在他面前,说太子的哮喘是人为的——有人在他的药里加了曼陀罗粉。
“查。“耿承渊只说了这一个字。
此刻,送葬队伍已走到朱雀桥。耿承渊望着太子棺椁上的“少师“谥号,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太子刚满十岁时,蹲在御花园的池塘边,用树枝在地上画宪法条文。他说:“父皇,等我长大了,要让每个百姓都能看懂律法,这样坏人才不敢欺负人。“
“陛下,“李福轻声道,“该回宫了。“
耿承渊转身走向宫门,靴底碾过一片被风吹落的梧桐叶。叶尖沾着暗红的血,不知是太子咳的,还是...
夜至三更,耿承渊独自坐在御书房。
案头摆着三样东西:北元的降书、太子的《论君宪十弊》、还有那半块狼首玉佩。烛火映着他鬓角的白发,将影子拉得老长,像极了当年先皇临终前的模样。
“陛下,“李福捧着药盏进来,“太医院新配的安神汤。“
耿承渊摆了摆手。他望着窗外的月亮,想起太子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父皇,您说过要做个好皇帝,可好皇帝...不该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他伸手摸向腰间的玄铁玉圭,“止戈“二字硌得胸口生疼。二十年前,他举着这块玉圭跟先皇说:“孙儿要做一个让百姓睡得着觉的皇帝。“如今百姓确实睡得着了,可他自己...却睡不着了。
“李福,“他突然开口,“把太子的《论君宪十弊》抄一百份,发往各省。“
李福愣了:“陛下?“
“抄。“耿承渊的声音轻得像叹息,“让天下人都看看,我那傻儿子,到底想了些什么。“他望着案头的降书,又补了一句,“再让人把北元的碎玉嵌在太庙的'警世钟'上——每敲一次,就提醒朕,权力这东西...烫手。“
更夫敲过三更时,耿承渊在龙案上睡着了。案头的烛火燃尽,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褪色的画:左边是骑在战马上的少年将军,右边是坐在龙椅上的白发老者,中间缠着根细细的红线,线上串着降书、玉圭、还有半块带血的狼首玉佩。
窗外,启明星正在东方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