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关陇大族,熙河兵

黎明破晓之际,天色黯淡,阴冷的寒霜笼罩着大地,只是石门峡、毛驼岗一带,火光遍野,纷乱的马蹄声宛若滚滚雷霆一般。

金国大将乌林荅泰、挞懒按照完颜宗望(斡离不)的命令,各率三千轻骑兵绕过石门峡,直扑郭孝恭所在的位置,怎奈何在半道上,他们就遭遇了无数的陷坑。

“啾——”

“啊!”

战马的蹄子一踩空,连人带马就摔进了陷坑中,被削尖的木刺、长枪所伤,甚至是被长枪直接贯穿了躯体,血如泉涌,再也没了生息。

宋军还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掩埋了许多火蒺藜,还把各种各样的炸药包捆绑起来,连成一片。

引线被点燃之后,发出“滋滋”的声响,随后产生了巨大的爆炸。

金军骑兵猝不及防之下,被炸得人仰马翻,哀嚎不迭。

火蒺藜爆炸所产生的气浪,能把金兵掀翻,破片也可以击破皮甲、扎甲,对金军的兵马造成一定的杀伤。

遭遇到这样的伏击,金军乱哄哄的一片,有的骑兵跟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撞。

这时,远在山丘上的郭孝恭还耐着性子,坐在踏雪乌骓的马背上,眺望着石门峡的方向。

“来了。”

郭孝恭的眼中浮现出了一抹亮光,喜不自禁。

终于等到你!

还好我没放弃!

映入眼帘的,是金军统帅完颜宗望的大纛。

郭孝恭于是不再迟疑,亲自举着火把点燃了引线。

被他简单改造过的炸药包,混杂着铁蒺藜,威力那是不容小觑的。

引线被点燃之后,迅速蔓延出去,接二连三的引爆了掩埋在石门峡里边以及前后的炸药包、铁蒺藜。

石门峡两侧的岩石层,被瞬间炸裂,坍塌下来,飞溅的石块砸落,把还在通过石门峡的金兵砸得人仰马翻,一片哀鸿遍野。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异常刺鼻。

“啾——”

“副都统!”

“二太子!”

斡离不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也被严重炸伤。

其胯下宝马一声哀鸣之后,四蹄朝天,斡离不紧跟着被火蒺藜的铁片击中脖子、胸口、额头,惨叫不已,额角青筋凸起,面容也为之扭曲了。

随行的亲兵以及金军将领都纷纷围了上去,把斡离不护住。

郭孝恭则是不管斡离不是死是活,旋即高举着手中的一杆铁枪,一手紧攥着踏雪乌骓马的缰绳,大声呐喊道:“完颜宗望已死!弟兄们,成败在此一举!”

“跟我杀!”

“杀啊——”

郭孝恭身先士卒,骑着踏雪乌骓冲在了最前边,姚平仲、杨可胜、牛皋等人,也都紧随其后,跟打了鸡血一般分外亢奋的发起冲锋。

听说金军的统帅完颜宗望被炸死,所有的宋军将士顿时欣喜若狂,士气大振,都骑着战马以风驰电挚的速度,宛如猛虎下山一般扑向了石门峡那边的敌人。

漫山遍野都是宋军的铁骑兵,到处都是喊杀声!

金军根本无法分辨出宋军到底有多少人马。

在斡离不昏迷不醒,生死未卜的情况下,诸如乌林荅泰、挞懒、董才等金军将领,也是宛如一盘散沙,难以继续迎战了。

“撤!快撤!”

“保护二太子,撤退!”

金兵纷纷作鸟兽散,抱头鼠窜。

再精锐的部队,在失去主心骨的情形下,也难以维持强悍的战斗力。

郭孝恭正是瞅准了这样的有利战机,率兵一路穷追猛打,歼灭了金军几千人,斩首三千余级!

就连降将董才,都被宋军生擒。

这次的石门峡之役,对于宋廷而言,堪称是少有的“大捷”。

……

垂拱殿上。

赵桓得知石门峡大捷的消息,不由得如释重负,龙颜大悦。

按照朝廷原本的计划,由姚平仲率兵劫寨,救出作为人质的康王赵构和宰相张邦昌,顺利的话还能擒杀完颜宗望。

然而,天不遂人愿。

姚平仲作战失利,不但没能救出赵构和张邦昌,还身陷重围,遭到了金军的伏击,以至于损兵折将严重,一万西军精兵,最后活着回来的不过一千人。

也好在,郭孝恭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于石门峡设伏,大破金军,还炸伤了完颜宗望。

后者现在还死活不知。

有鉴于此,赵桓擢升郭孝恭为宣抚司副都统制,协助种师道、刘延庆统领开封的前军、后军。

若非郭孝恭资历尚浅,擢升的速度太快,赵桓还想直接让他担任都统制。

而考虑到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再加上姚平仲在军中颇高的威望,赵桓于是降姚平仲为天武军左厢都指挥使,戴罪立功,并划拨到西军麾下。

姚平仲对赵桓的这一升一降,心服口服,但是仍然怏怏不快。

他这一次劫寨功败垂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内鬼走漏消息,向金人通风报信,不然何至于此?

想到那惨死的数千熙河兵,姚平仲心里更加的愤懑不平。

如果不能揪出那个奸细,姚平仲绝不甘心。

“圣上,臣认为不妥!”

这个时候,太宰李邦彦还手持牙笏出列,朝着坐在御座之上的赵桓躬身行礼,肃容道:“姚平仲此番劫寨失败,只因他急功近利,这才害死了数千精兵,导致朝廷的反攻大计毁于一旦。”

“若不严惩姚平仲,臣唯恐人心不服!”

李邦彦对于主战派的姚平仲并无好感,而是深恶痛绝。

现在姚平仲落难了,他自然是要痛打落水狗。

李棁跟着附和道:“圣上,李太宰所言极是。”

“有功之人要赏,有罪之人也要罚。赏罚分明,才能不失朝廷的公允!”

“姚平仲损兵折将,辜负圣恩,还坏了朝廷的反攻大计,理当处斩。”

“然,念在他往日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死罪可免,却不该继续委以重任!”

主和派的李邦彦、李棁等大臣都想着极力打压姚平仲,拔掉这个“刺头”。

李纲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列,为姚平仲求情:“官家,姚平仲乃国之良将,朝廷怎可以一时之胜败论英雄?”

“而今金国大军还在城外虎视眈眈,让姚平仲戴罪立功,最合适不过。”

“熙河兵,也当继续划归姚平仲节制。”

种师道、折彦质等西军将领,也纷纷为姚平仲求情。

姚平仲的父亲熙河路经略使姚古还屯军于酸枣,手握重兵,赵桓若是处死姚平仲,后果将不堪设想。

姚氏是关陇大族,世代经营熙河路,为朝廷戍守边陲,在军中的影响力极大。

姚兕、姚麟、姚雄、姚古、姚平仲,祖孙三代人数十年坐镇西陲,其麾下的数万熙河兵,也被称之为“姚家军”。

跟种师道、种师中兄弟二人麾下的秦凤兵被称之为“种家军”一样。

不是私军,胜似私军!

赵桓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也就不再为难姚平仲,让其以一个厢都指挥使的身份,军前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