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官军败的很惨,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撤退,而是把仇恨转移到平头百姓身上,开始杀戮。
叶志超给朝廷发了一封军报:
“我军大胜,杀敌三千人,伤亡五百人。将敌军困在关帝庙内,只等炮营一至,四面开花,必将反贼扼杀于关帝庙中。”
又写:“赤峰军报有误,贼人多势众,当以围困为上,且皇太后仁慈,若能劝其改恶从善,彰显太后的慈悲之心。”
最后写道:“臣恳请,朝廷再派些兵马,人少则势弱,人多则势重,也可尽早将逆贼杀灭,臣叶志超亲笔。”
写完了军报,叶志超叫人将死去的将士埋葬,给他们报了个奋战杀敌的烈士名号,至于抚恤金,那肯定也得抽一部分出来。
做完了以上操作后,才算是稳定了军心,命令四面人马合兵一处,后撤五里扎营。
叶志超的军报让朝廷误以为情况大好,怒斥赤峰地方瞒报军情,明明是两万匪徒偏说两百,导致部队死伤惨重。
随后命令叶志超加快进攻的速度,一帮饥民,就算是成了规模,也不该死那么多人,更何况官军的装备比流民的强那么多。
赤峰县衙连连喊冤,上了一封谴责叶志超杀良冒功,并且为自己辩解的奏文。
两宫太后和李鸿章看了两方的奏文,他们一时有些摸不到头脑。
两宫太后决定给李鸿章留点脸,让李鸿章负责这件事。
李鸿章拿了奏疏,走在宫中低着头暗想:“这不应该啊,金丹教乱,杀乱民两万才死了一百多人,就算对面真有两万人,那也不该死这么多。”
走了一路想了一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他也决定给叶志超留点脸,又调了四个营,两个炮营,共四千人归叶志超管辖。
七日后,叶志超看到了前来报道的四千部队,不住的点头。
这几天在他的屠杀下,已经杀了五千百姓,还有三千百姓被他驱赶在关帝庙周围,他不信张太虚不救。
他只要救人,就会粮食不够就会饿死自己人,而且这些老百姓也可以防止骑兵的夜袭。
随后又摆了一个四面包围的铁桶阵,四面皆有炮营,每一营都有几十门炮。
张太虚听着手下人禀告,四面已经合围,请示他如何退敌。
裴庆又问他:“是不是把老百姓都接进庙里?”
“慈不掌兵。”
张太虚只留下这么一句话,不再多言。
飞身上了三楼,克虏伯行营炮的旁边还有二十发炮弹,他也只剩二十次远程出手的机会。
一炮命中军火库,这严格来讲并不算难,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他无法锁定对面的军火库。
因为人太多了,阴神无法在那么嘈杂的环境中精准的锁定目标。
他只能等敌人先开炮,他才能顺着大概的方向,锁定目标后开炮。
四方火炮齐射,有的炮弹落入庙中砸碎神像,有的炮弹砸在院墙上,还有的炮弹则砸进了围在关帝庙的百姓当中。
张太虚抓住机会就是两炮,只听远方一阵轰鸣,两朵小型蘑菇云飞起。
在清理掉弹仓中的残渣,调整射击方向后,又是两炮只见两朵蘑菇云又飞起。
张太虚看到敌军营地一阵骚乱,他也并不趁乱杀出,只因时候不到。
炮轰四方火药库后,张太虚远远望去只见四方升起了大火。
他从容的下楼,仍旧是躺在二楼的竹椅上,喝着茉莉花茶。
心中毫无波澜,死人再多在他眼中只不过是数字罢了。
自从裴母死后,他就再也感受不到爱了,那条心中的巨龙将金莲花吃尽后,又慢慢的潜入了深渊。
衣瑶拿着水壶过来给他续了壶茶,说:“怎么办?”
“等待机会。”
老百姓被炮一轰也都不是傻子,张太虚的态度是很明了的,摆明了不救。
那就只能跑路了,可四面都是人跑路能跑哪里去,被官兵被杀了两千多,剩下几百人回到城下,哀求张太虚给他们发点刀剑之类的。
张太虚不语,翻了个身就当没听到,对裴庆说:
“若不能以精锐克服敌将,则全盘皆输。”
夜晚叶志超命令四面齐头进攻,每一边都有起码一千人。
张太虚看着远远攻过来的人,这才点了点头说:“这就对了,早该这么打,这才有点湘军的意思。”
随后翻身下楼,换上一身黑衣,准备完毕后,对众人说:
“昔日反王阿古柏,贪图哈密城,分兵来攻。我带领一千三百骑兵,于万军中将其枭首,今日叶志超又分兵来攻,他已有取死之道。”
张太虚坐在马上,身边的李四月差不多也快筑基了,只是还差一点法意。
别的人经过两年的训练,基本上都有些功夫,但是能修行的还是那四个。
衣瑶和裴庆带着吃了几天饱饭的流民,固守关帝庙正殿。
他们若是死了那就死了,顾此失彼不如只顾一边。
带着骑兵冲出前门,排头的官兵向他们放枪,但是夜晚本来就没什么准头,更何况这是移动靶。
六十骑在张太虚的带领下,杀人如割韭菜一般,就像是一发炮弹冲入敌营势不可挡。
张太虚一发刀罡斩杀敌将,杀退前军,裹挟着部队径直往后面的叶志超部杀过去。
叶志超眼看前队刚杀出去不久,就立刻退了回来,马上叫身边的亲兵前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亲兵去了,然后又回来了,哭丧着脸说:“快跑啊,提督!骑兵杀过来了!”
叶志超满脸不可置信,但是他下意识的做出了选择,带兵跑路。
他身边跟着一百骑兵,跑的比什么都快,张太虚没杀到人,只能朝着另外的三门杀去。
叶志超一退,他手下的四千人马就完了,一无士气,二无指挥,就跟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
张太虚屠了一千人后,溃兵留下一地尸体,一地兵器,逃命去了。
次日,饥民拿着武器想跟着张太虚造反,现在有土炮一百二十门,五百把枪。
虽然他们拿了兵刃,但不算是张太虚的兵,因为张太虚带不走这么多人。
关帝庙,他迟早是要离开的,这个地方根本守不住,等到人多了之后就只能等死。
但是在离开之前,他需要招揽自己的部队。
他看着举着刀剑,背着火铳,身穿官军衣服的流民,看着他们说:“想跟着我干的把辫子割了。”
五百多人丝毫没有犹豫就把辫子割了,扔在地上。
不过仍有一些人不愿意割辫子,张太虚说:“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吧,连辫子都不愿意割,就算编入部队以后未必不会反复。”
收编后,张太虚带着庙中剩余的三百多石粮食,差不多够吃几十天的。
学着刘邦定下约法三章,众人都应下。
“一不许抽烟,二不许抢劫,三不许杀百姓。”
三百多石粮食,平均每个流民兵背五十斤,而骑兵则背马料和豆料。
每个人都得干活,反正你搬不动就给你踢出去,大乾国有的是人,你不反有的是人反。
众人来到赤峰城下,张太虚并没有用火炮,那两门火炮弹药十分的珍贵,他并没有用。
一刀破了赤峰城大门,将手下二百多人留在城外,单人进城。
他来不为杀戮,只为马匹。
两旁的衙役不敢跟他动手,只是高呼城门破了,大叫着离去。
来到县衙,一刀破开衙门的大门,径直走了进去。
“有没有懂规矩的?”
典吏认得张太虚,见他没有大开杀戒,就知道他不是为了破城而来的。
小声说道:“还请张老大借一步说话。”
“告诉县令,我要三百匹马,今天中午马匹不到,血洗赤峰。”
“是是是,我这就去禀告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