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不论在职场中沟通多么复杂,掌握了这十四个让我们“会说”的基础表达工具,就基本能自如应对了。总结起来,这十四个表达工具主要提高了我们表达的三种能力。

1.精准表达的能力

帮助我们提升这个能力的方法有以下五个:

“结构表达法”—结论先行+归类分组+响亮收尾(即秀凤头+展猪肚+亮凤尾)。高效的表达都有这样简洁的结构,结构越清晰,表达越有力。

“限时表达法”—一方面要打磨出强有力的开头,比如精练的自我介绍,用金句或故事开场等;另一方面要提升表达时的时间感知力,精准地设计表达节奏,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表达时间里爆发出最强的说服力。

“逻辑表达法”—顺着时间、空间或三角的逻辑顺序娓娓道来,只讲三点。当临时被推举出来讲话时,就可以运用“逻辑表达法”中的“三点法”打开思路,边讲边联想。

“细节表达法”—抓住一个经典的细节。一个精确的数字或者细腻的动词往往就能帮助我们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件表达法”—先讲坏事再讲好事;多件坏事一次性讲完;多件好事分开讲。用三种表达事件的方法,会帮助我们不仅言之有理,还“言之有序”。不同的表达顺序会让人们对事件有不同的体会。

2.说服、打动的能力

我们主要讲了以下五个提升这种能力的工具:

“极简观点表达法”—增加工序,提炼观点;压缩字数,浓缩观点;用关键词精炼观点。通过突出观点的方法让表达出来的思想具有穿透力,让人对我们的观点“过耳不忘”。

“事出有因表达法”—把“为什么”放在首位。在“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中,“为什么”最有感染力,尤其作为根本原因的“为什么”最能点燃听者。所以要想说服、打动一个人,就要先说“为什么”。

“故事情境表达法”—讲述包括适当冲突、挫折的行动细节和颠覆常规的结局的企业故事和带有目标与考验、努力与挫败、贵人或意外,以及转折与结局的个人成长故事。我们都喜欢好故事,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打磨故事,在个人成长中提炼故事。践行“故事情境表达法”要注重两个原则:体现真情和叙述场景。按这两个原则讲述的故事才具有真实性和代入感。

“变焦表达法”—通过焦点以及视野的变化引领听者的思考方向。这种表达法可以帮助我们以小见大或者聚焦具体行为。

“大脑说服表达”—说服人的“情感脑”或“本能脑”。根据保罗·麦克莱恩提出的三重脑假说,人脑分为“理性脑”“情感脑”和“本能脑”。最有效的说服方式是打动“本能脑”,比较有说服效果的是打动“情感脑”,说服效果最差的就是针对“理性脑”不断讲道理。

3.沟通、对话的能力

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沟通、对话的能力,与听者达成共识的工具包含以下四个:

“向上沟通表达法”—树立一种合作心态,把握两个沟通原则,学会四种沟通方式。也就是训练向上沟通能力时,先要树立合作的心态,同时注意主动沟通和支持老板,然后再把握四种向上沟通的方式:汇报工作时准备两个以上的方案;讨论工作时善于换位思考;用“要支持”代替“讲困难”;根据工作内容选择灵活的沟通方式。

“上推下切表达法”—对话是有方向性的:通过上推,找到分歧背后的共同动机,建立沟通的共识;通过下切,聚焦问题的关键,探索深层原因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平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发现多种选择。

“寓庄于谐表达法”—“绕”或“顺”着表达。围“绕”着提问者的某个关键词展开,可以“绕”开对方的陷阱或圈套,化解敏感的问题;学会“顺”藤摸瓜,寻找问题的突破口,真话不全说,但假话绝不说。

“三明治表达法”—先肯定成绩,再指出不足以及当前情况与目标的差距,最后表达信任和鼓励。批评一个人的目的是帮助他成长,“三明治表达法”就是这样一种建设性的批评方法。

要在职场中“会说”,就要通过刻意训练掌握学习过的方法。工作与生活是有区别的,生活中能言善辩的人未必是一个在职场上说话有分量的人。反之,在生活中不善言辞的人,有可能在职场上成为一个重要角色。

想要驾驭这些沟通方法,在众人面前出色地表达,成为职场中的表达高手,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功夫没下到位,是绝对不可能实现这些期望的。所以,除了看书,大家还需要刻意地认真训练上面讲到的每个方法,让这些表达方法根植于身体里,融化在血液里,展现在嘴巴和面容上,变成大家习惯的一部分。

另外,从更宏大的职场场景或创业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大家不仅要掌握让我们“会说”的工具和方法,更要思考在一些特殊的表达场景中如何说,比如,商业洽谈时如何说;项目路演时如何说;在员工大型会议中和绩效面谈时如何说;等等。关于如何在这些特殊又关键的场合中说出影响力,让自己的话语转化成生产力,欢迎大家扫描下方的微信二维码跟我在线交流。

微信号:HTFFL-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