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如铅。万历皇帝高坐龙椅,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的目光锐利如剑,扫过殿下的群臣。
“朕听闻江南一带的赋税改革推行艰难,诸位爱卿,谁能给朕一个解释?”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压抑的怒火,仿佛即将喷发的火山。
户部尚书出列,额头冒汗,身子微微颤抖,“陛下,江南赋税改革之事,阻力重重。当地的豪绅大户联合抵制,声称新税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这些豪绅大户在江南经营多年,势力庞大,他们煽动民众,制造混乱,使得改革难以推进。陛下,臣等也是焦头烂额,实在是这些豪绅太难对付了。”
皇帝怒目而视,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将户部尚书燃烧,“损害他们的利益?国家的财政危机如何解决?朕的江山如今面临困境,难道要朕对他们的抗税行为坐视不管?他们的利益重要,还是国家的存亡重要?户部尚书,你身为要员,就拿这些话来搪塞朕?”
吏部侍郎紧接着说道,声音有些发颤,“陛下,江南官员在执行改革时也多有顾虑,生怕得罪当地权贵,影响自己的仕途。那些权贵对官员们威逼利诱,使得他们不敢全力推行改革。陛下,这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臣等也很是为难啊。”
皇帝拍案而起,震得桌上的奏折都跳了起来,“朕赋予他们权力,是让他们瞻前顾后的吗?他们食君之禄,却不为君分忧,要他们有何用?吏部侍郎,你说这些难道是要为那些不作为的官员开脱?”
此时,一位老臣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谨慎,“陛下息怒,江南的情况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豪绅大户在当地根基深厚,关系网盘根错节,要推行新税,需徐徐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发更大的动乱。陛下,老臣在朝多年,深知其中的艰难,还望陛下三思啊。”
御史大夫挺身而出,大声说道,脸上满是义愤,“徐徐图之?已经拖延太久了!若再不果断行事,赋税改革必将流产,国家财政将陷入更大的困境!到那时,外敌入侵,内忧外患,如何是好?陛下,我们不能再犹豫了!”
众大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大臣甲:“这赋税改革确实困难重重,得从长计议。”
大臣乙:“但也不能一直拖着,总得想办法解决。”
“安静!”皇帝怒吼道,声音响彻整个朝堂,“你们一个个在这里争论不休,到底有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朕要的是解决问题,不是无休止的争吵!都给朕好好想想,怎么解决江南的赋税问题!”
刑部尚书说道,神色严肃,“陛下,对于那些公然抗税的豪绅,可以动用律法严惩,以儆效尤。杀一儆百,看谁还敢违抗朝廷旨意。陛下,律法的威严不可侵犯,必须让他们知道违抗的下场。”
礼部侍郎却反驳道,一脸焦急,“不可如此强硬,以免激起民变。应当以安抚为主,协商解决。江南民众本就对新政有所疑虑,若强行镇压,恐生祸端。陛下,民为重啊,切不可因小失大。”
皇帝目光如炬,直视礼部侍郎,“协商?他们根本就没有诚意协商,只是一味抵制!朕已经给了他们机会,他们却不知悔改。礼部侍郎,你如此软弱,如何能解决问题?”
首辅大臣站出来,拱手道,神情凝重,“陛下,臣以为可以派遣得力官员前往江南,实地考察,了解具体情况,再做定夺。只有掌握了真实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对策。陛下,此事需谨慎处理,切不可莽撞行事。”
皇帝冷哼一声,“好,那就依首辅所言。但朕要的是结果,不是拖延!若再无进展,朕绝不轻饶!”
退朝后,几位大臣在偏殿私下商议。
大臣甲:“这赋税改革可是个烫手山芋,弄不好会引火烧身。咱们得小心行事,别被牵连进去。我看啊,还是观望观望再说。”
大臣乙:“是啊,可皇上态度坚决,我们也只能尽力而为。但这其中的分寸可不好把握啊。万一得罪了皇上或者那些豪绅,咱们都没好果子吃。”
大臣丙:“江南的那些豪绅可不好对付,他们有钱有势,关系错综复杂。这事儿难办啊,咱们还是别冲在前面。让别人去头疼吧。”
大臣丁:“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的财政怎么办?咱们身为大臣,总得为朝廷着想。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安危。”
大臣甲:“你说得轻巧,真要出了事,倒霉的可是咱们自己。”
大臣丁:“那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家陷入困境啊。”
与此同时,江南的豪绅们也在密谋。
豪绅甲:“朝廷想动我们的利益,没那么容易!咱们在江南经营多年,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大家都给我团结起来,不能让朝廷得逞。”
豪绅乙:“大家团结起来,坚决抵制,看他们能拿我们怎么样!咱们联合起来,给朝廷施压。我就不信,朝廷敢把咱们都怎么样。”
豪绅丙:“但也要小心应对,不能把事情闹得太大。万一真的激怒了皇上,咱们也没有好果子吃。还是要想办法周旋。”
豪绅丁:“怕什么?朝廷能把我们怎么样?大不了鱼死网破。咱们的势力也不小,朝廷也得掂量掂量。”
豪绅甲:“话虽如此,但还是要谨慎行事,不能盲目冲动。”
不久,皇帝派遣的官员抵达江南。
官员:“诸位豪绅,皇上推行赋税改革,乃是为了国家大计,还望你们配合。如今国家财政紧张,需要各位的支持。这也是你们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
豪绅甲:“大人,这新税则我们实在无法接受,这是要断了我们的生路啊!我们为江南也做了不少贡献,怎能如此对待我们?大人,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
官员:“国家有难,你们当以大局为重。改革之后,国家繁荣,对大家都有好处。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
豪绅乙:“大人,话不能这么说,我们世代在江南,为当地也做了不少贡献。如今朝廷说改就改,让我们如何生存?大人,您就行行好,放过我们吧。”
官员:“这是皇上的旨意,谁也无法违抗。若你们一意孤行,后果自负。不要以为朝廷会对你们的抗税行为坐视不管。”
双方僵持不下,消息传回京城。
皇帝得知后,再次召集大臣。
皇帝:“江南之事,为何还没有进展?朕派去的官员难道是吃素的?朕给了他们时间,给了他们权力,怎么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首辅大臣:“陛下息怒,此事确实棘手,还需从长计议。”
皇帝:“从长计议?朕已经等得够久了!再这么拖下去,国家怎么办?”
刑部尚书:“陛下,不如加大惩处力度,给那些豪绅一些颜色看看。”
礼部侍郎:“陛下,万万不可,这样会激化矛盾的。”
皇帝:“你们到底要朕怎么办?难道就任由江南的赋税改革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