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诊:从初学到提高(第2版)
- 徐培平
- 1399字
- 2025-03-15 06:21:44
五、寸口分候脏腑原理新析
上述寸口分候脏腑的依据只是大概论述了分候的原则性问题。但为什么这样分,为什么两寸候心肺,两关候肝脾,两尺候肾与命门呢?而不是相反呢?
如按上述上、中、下三焦分部划分,何不按人体内脏的位置顺序分属于寸口,而是左右上下倒置的脉气顺序。左寸口既然候的是人体左侧的脏器脉气,那么人体的肝胆不在左侧呀?小肠没有和心脏粘在一起,肺与大肠也没有长在一块。又怎么同候呢?因此,寸口分候脏腑法也被一些人认为不科学,没有临床实用价值。
也有一些医家根据三焦三部分属的方法,甚至主张将左候肝胆改为右候肝胆,右候脾胃改为左候脾胃。这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脉诊分候“脏腑之气”的原理而成了候“脏腑之位”了,这是不足取的。
要解决这个寸口分候脏腑的依据问题就离不开脉诊原理的解决。前面已经阐述过脉诊的原理是通过诊察寸口脉营卫之气的运行情况去感知体内脏腑的阴阳寒热虚实的。因此,寸口分候脏腑的着落点还是在营卫之气上。
(一)营卫出于三焦部位的划分
营气主行脉内,泌津液化血,津液不足时,营气亦济泌血中之水济津;卫气主行脉外,司腠理开合,济泌津液以助脏腑组织吸清排浊,平降水火。营卫功能赖脏腑充助,靠脏腑以生以化以行。营卫根源于下焦,生成于中焦,敷布于上焦;脾胃为营卫化源之本,心营肺卫,肝胆升之于左,心肺降之于右,布之于表,营卫根之于下焦,肾阳为之先天之本。营卫本赖脏腑所充助,复助脏腑气血生化出入。人身上下,脏腑肌表,阴阳固有定位,然则必赖营卫之相傍周流,与之交媾,领其阳气上下循环气化,方合其度。营卫阳气周流全身,弥纶充布,本乎内而沛乎外,与天阳同纪,体现了“一气流行,化生万物”的思想,故《伤寒论》说:“荣卫流行,不失衡铨……出入升降,漏刻周旋。”
寸部分候心肺:营卫出于上焦,上焦宣发营卫之气于上,是故心肺二脏独居于膈上,而其余肝脾肾三脏则居于膈之下。徐灵胎说:“营卫为一身之统摄,而心肺主之,故居隔上为之主宰,使十二经无所不通而周行于脏腑之外也。”由于心肺同处于上焦,心肺的共同作用使水谷精微和营卫气血得以敷布全身,“上焦如雾露之溉”即是指此而言。故按“上附上”原则寸部分候心肺之气也。
关部分候肝脾:营卫出于中焦,由后天水谷精微化生,脾胃为营卫之本,肝胆主燮理枢转营卫。脾、胃、肝、胆同居于中焦,故按“中附中”的原则关部分候肝脾之气。
尺部分候肾、命门。营卫根于下焦,下焦者,先天水火藏居之地。营卫受先天水火温润蒸腾气化,肾之先天元气为营卫胎孕之根。按“下附下”原则尺部分候肾、命门之气。
(二)脏腑之气升降出入道路划分
寸部同分候心肺,然左寸属心,右寸属肺。关部同分候肝脾,然左关属肝,右关属脾。尺部同分候肾、命门,然左尺属肾,右尺属命门。这与脏腑组织的解剖位置是不同的,比如肝居右,按理应右关候肝。实际上候脉气主要是依据脏腑升降之气的运行来说的。肝虽居于右,但其气治于左,所谓“左肝右肺,脾胃居中,心部于表,肾治于下”均是依据脏腑之气(功能)所行所治而言的。
由于肝主升发,胃主和降,脾与胃为表里,故肝虽在右而脉诊却在左关,脾胃居左而脉诊在右关。心属火,主温煦,火性炎上;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以降为顺。左升右降,乃天地不易之理。故左寸为心脉,右寸为肺脉。《难经》第三十六难及第三十九难谓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为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左肾属水,命门属火。下焦水火由下焦而上达于全身,左升右降,故左尺属肾,右尺属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