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西王母筹谋尘世缘,警幻仙细禀历劫情

有诗云:

补天未尽空遗恨,风月难消旧梦痕。

青埂峰前云漠漠,无稽崖下水沄沄。

话说那补天石将十二金钗一一送往下界之后,便如倦鸟归巢一般,回转青埂峰无稽崖。此处云雾常年缭绕,峰峦在朦胧中若隐若现,灵气仿若实质般汇聚。补天石回归此处,寻得那旧日修炼之所,安然定身,于这清幽静谧之境,盘桓苍苔石畔,吸收天地灵气,吐纳日月菁华。时有五彩瑞霭缭绕其侧,似诉往昔补天遗恨,又似暗藏未来玄机。

这日正值暮春时节,峰顶几株千年古松在风中摇曳,松针上凝结的露珠簌簌而落,打在青石板上竟似珠玉相击。补天石忽觉灵台一阵悸动,但见东南方祥云涌动,两道身影破空而来。定睛望去,正是那跛足道人与癞头和尚,二仙虽衣衫褴褛,脚下却踏着七宝莲台,周身隐隐现出功德金光。

“石兄别来无恙?”癞头和尚双手合十,额间癞疤在日光下泛着奇异光泽,“此番尘世劫数,倒教石兄得了大机缘。”

补天石闻言,通体流转的灵气为之一滞,俄而化作人形。但见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端的是神仙品貌。只是眉间一点朱砂痣殷红似血,平添三分妖异之气。

“二位道友莫要取笑。”补天石长叹一声,广袖拂过石上青苔,“当日娲皇补天遗我在此,原该安分守拙。偏生动了凡心,倒累得十二钗同堕红尘。如今想来,竟似大梦一场。”

跛足道人将手中仙拐往地上一顿,登时山鸣谷应:“石兄此言差矣!那绛珠仙草以泪还债,神瑛侍者以情证道,正是应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天数。石兄既掌风月宝鉴,岂不闻'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三仙正言语间,忽见天际霞光万道,竟是王母座前青鸾衔来玉简。补天石接来展读,但见字迹如游龙惊鸿:“太虚幻境本空明,何苦强作解铃人?”当下心头大震,手中玉简化作点点星芒消散。

“石兄可是悟了?”跛足道人见灵石痴痴怔怔现回原形,似有万斛愁绪凝在窍中,不觉摇头嗟叹道:“石兄呵石兄,你这通灵秉性岂是恁般消受的?”言罢,袍袖生风,五指箕张,竟生生将那块五色石摄来掌中。只见那顽石褪尽嶙峋模样,化作一方莹润美玉,正面錾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字偈语,背面隐隐浮出离合悲欢的玄机。

跛足道人与癞头和尚对视半晌,俱是心头凛然。那八字原是女娲娘娘补天时,用五彩云霞写就的血脉偈言,恰似枯枝沾露,偏要开出几世痴缠的花来。二仙知是天数难违,遂将通灵宝玉收进怀里,口念《好了歌》的调子,踏着太虚幻境的琉璃地,直往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助其历劫去了。

且说神瑛侍者这一日心事重重,脚步不自觉地迈向昆仑山巅。那昆仑山,乃天地间的灵脉汇聚之处,玉宇琼楼错落其间,在日光的映照下,散发着五彩的光晕,仙气氤氲,瑞彩千条。神瑛侍者望着这熟悉的仙境,心中却无半分欣喜。他一步步踏入瑶池仙境,那脚下的玉石地面光滑如镜,倒映出他略显憔悴的面容。进得殿内,却见西王母端坐九凤宝座,头戴金翠步摇,身披百鸟朝凤氅,真真是:

眉横丹凤含威仪,唇点朱砂隐玄机。

八宝璎珞垂日月,九重祥云绕罗衣。

见神瑛侍者进来,王母面上顿时涌起一抹笑意,恰似春日暖阳,温和地说道:“我的瑛儿,这几百年来,你在太虚幻境的所作所为,为娘都看在眼里。你恪尽职守,将诸事打理得妥妥帖帖,为娘心中实在欢喜。”

神瑛侍者听闻,原本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愧疚,他缓缓上前,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声音中带着几分自责:“母后如此夸赞,孩儿实在担当不起。只是此次与十二钗下凡历劫之人并非孩儿,孩儿多年受母后栽培,本应担当此重任,如今却错失机会,有负母后的期望,心中愧疚难安。”说罢,他微微低头,脸上的惭愧之色愈发浓重。

王母轻轻摆了摆手,和声细语地说道:“非也非也。那补天石来历不凡,他出自娲皇宫,咱们实难与之相争,暂且避开锋芒便是。下界的情况更是复杂,各方势力相互交织,盘根错节。吾儿你只需在那甄家,安安稳稳地享受凡间的富贵荣华,用心去体验人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如此便可证得道心圆满,切莫再为这不可改变之事烦恼。”王母说罢,眼中满是关切。

神瑛心下愈发忐忑,广袖中的手掌已攥得骨节发白。待听得王母提及甄家富贵,他忽抬首辩道:“母后岂不闻'荣华易逝,情义长存'?那甄府雕梁画栋,终究是过眼云烟,怎比得...”话音未落,王母腕间翡翠镯突然脆响,惊得檐下青鸾振翅而起。神瑛自知失言,忙将后半句咽回喉中,眼中的忧虑如浓重的阴霾,难以驱散。他低声说道:“可是孩儿心中,对那绛珠仙子甚是挂念,无论如何也难以释怀。”说这话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绛珠仙子的面容,那柔弱的身姿、含情的眉眼,让他的心一阵揪痛。

王母见状,心中明白神瑛侍者对绛珠仙的深情,她轻叹一声,温言抚慰道:“这有何妨?为娘定会为你悉心谋划。那补天石纵然有些手段,却也占不得什么便宜。你二人既是神仙眷侣,便注定要历经诸多磨难,方能修成正果,此乃天数,不必过于忧心。”王母的声音轻柔,如同春风拂面,试图吹散神瑛侍者心中的愁绪。

神瑛侍者听了王母这番言语,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多谢母后宽慰,孩儿定当谨遵母后教诲。”

王母见他情绪稍缓,微微点头,随即唤来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正色吩咐道:“你二人速送神瑛侍者下凡历练,此乃关乎他修行的大事,务必护他周全,不可有丝毫差池。”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对视一眼,然后同时稽首,齐声道:“谨遵王母法旨。”声音洪亮,在殿内久久回荡。

二仙领命,带着神瑛侍者出了瑶池仙境。一路之上,神瑛侍者心中虽仍有牵挂,但想到王母的嘱托,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在人间好生历练。不多时,他们来到了尘世的入口,二仙施展仙法,将神瑛侍者的命魂送下界去。

西王母处理完神瑛之事后,每日于瑶池宫中,倒也清闲自在。这一日,她坐在宝座之上,百无聊赖之际,心血来潮,便命仙娥去太虚幻境唤警幻仙姑。

不多时,警幻袅袅婷婷而来。她身着一袭月白色的纱衣,衣袂飘飘。进得殿内,先笑盈盈向王母问好。

王母微微欠身让坐,说道:“听闻十二钗已纷纷下凡历劫,你且细细说,如今是何情形?”

警幻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袂,当即掐指作法,祭出风月宝鉴。但见那宝鉴光芒闪烁,瑞气升腾,镜面之上浮现出一幅幅尘世的画面。警幻仙姑凝视着宝鉴,微微一笑,启唇回道:“元春仙子、纨仙、可卿仙子、凤仙、妙玉仙子都已相继入世。想来那娲皇在凡间的魂念,早已感知。其他仙子也正待时机,陆续应劫。至于她们身边服侍之人,也都各归其位。娲皇娘娘尊贵无比,想来是不会在意这些小仙命数的。”

顿了顿,警幻仙姑又道:“倒是有一件趣事。海棠仙子下凡那日,神魂沉睡,待醒来时,已然化作一株海棠树。前生记忆未被封印,如今在那贾府之中,终日怨叹:'同是离恨天外客,偏吾草木难解语'。常说众姐妹都能亲历人间美事,唯独自己成了一根木头,空有灵智,却无乐趣。”说到此处,警幻仙姑嘴角微微上扬,甚觉此事颇为荒唐。

西王母听了,原本平静的面容上闪过一丝不悦。毕竟海棠仙子是她瑶池宫的人,如今这般处境,岂不是丢了瑶池宫的颜面?她心中暗自思忖:这可如何是好?难道就让她一直这般颓废下去?好在牡丹仙子尚未入俗,或许还能有所转机。

想到此处,西王母吩咐仙娥取来一副赤金璎珞项圈。这项圈造型精美,上面刻满了神秘的符文,其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字隐隐散发着富贵之气。西王母将它交与警幻,郑重嘱咐道:“妹妹且暗中安排宝钗与那通灵宝玉的姻缘,此事关系重大,不可泄露半分...”

警幻心中明白,王母这是想要拉拢补天石,以增强自身势力。她小心翼翼接过项圈,颔首应下,这才收起风月宝鉴,袅袅婷婷退出瑶池宫。

西王母望着警幻仙姑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这尘世的棋局已然开启,仙界各方势力都在其中角逐,不知最终鹿死谁手。但愿此番算计,能让瑶池宫在这场纷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正是:

瑶池蟠桃三千岁,不及人间一局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