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日潮汐-溺亡谜案

江临的白大褂下摆扫过ICU门禁时,电子钟正好跳至03:47。这是他连续值守的第三十一个小时,右手指缝间还残留着林小棠送医时的海水腥味——三天前的台风夜,那个全网千万点击量的主播被清洁工发现时,浑身湿透地蜷缩在仁爱医院天台通风管里。

“江医生!“护士小周抱着病历夹追进处置室,“三号床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降到70%,肺部听诊有爆裂音...“

他抓起听诊器冲进病房,却在触及患者皮肤的瞬间僵住。年轻女孩的颈部皮肤呈现诡异的珍珠白,皮下毛细血管网清晰可见,仿佛整个人被裹在透明硅胶里。这是典型的“潮痕症候群“,三天来他已经在三具尸体上见过这种特征。

“准备气管插管。“江临的声音平稳得连自己都惊讶,“联系放射科加急做肺部CT。“

当呼吸机开始运作时,他注意到患者耳后有一道新月形淤青,形状与林小棠锁骨处的印记完全一致。监护仪突然发出尖锐警报,所有人都看见女孩嘴角渗出淡粉色泡沫——那是肺泡破裂后混着血液的组织液。

清晨五点二十分,江临在医生休息室灌下第四杯黑咖啡。电脑屏幕上并列着四份病历:林小棠、建筑系大学生陈媛、外卖员张志勇,以及刚去世的夜店舞者薇薇安。所有人在死亡72小时前都曾出现在仁爱医院监控里,尸体呈现的溺亡特征与滨海市法医数据库完全不匹配。

他突然起身走向档案柜,抽出1993年8月的急诊记录。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台风“白鹿“登陆期间,仁爱医院曾报告38例产后大出血死亡病例。在死亡原因栏,不同医师的字迹重叠涂抹,最后统一写着“急性羊水栓塞“。

某种冰凉的触感爬上脚踝。江临低头看见地面积水正沿着瓷砖缝隙蔓延,水面漂浮着细小的胎脂状物质。当他试图后退时,发现自己的倒影仍站在原地微笑——那个“他“的眼眶里不断涌出透明虾苗。

解剖室的无影灯把不锈钢台面照得惨白。江临用镊子夹起薇薇安肺叶中的透明结晶,显微镜下可见六边形蜂窝结构。“这是氯化钠与羊水酶的聚合物,“他对着录音笔说,“理论上只可能在子宫内环境形成...“

突然响起的拍门声惊得他打翻标本瓶。保安老吴的脸贴在观察窗上,五官被挤压成平面:“江医生!停尸柜...停尸柜在漏水!“

负一楼走廊的应急灯把他们的影子拉长又缩短。老吴的橡胶靴踩在水洼里发出咯吱声:“自从三天前那个女主播送来,冷库温度就一直维持在12度。今早我们发现...“他的声音突然哽住。

停尸柜不锈钢门缝里垂着海草般的黑发,淡黄色液体正不断渗出。当江临戴上手套拉开3号柜时,陈媛的尸体像搁浅的水母般滑落在地——这个死亡超过48小时的大学生,皮肤表层正在分泌新鲜黏液。

更衣室的镜面蒙着水雾。江临扯开领带时,瞥见镜中自己的白大褂下摆正在滴水。他猛然转身,身后只有整齐排列的储物柜,但潮湿的水渍从门底缝隙持续涌入。

“幻觉,都是疲劳导致的幻觉。“他拧开冷水龙头扑脸,抬头时却看见镜中的自己脖颈上缠着脐带。现实中的手指触到真实存在的滑腻物体,那根淡青色生物组织正从通风口缓缓垂落。

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救了他。镜面在铃声里炸开蛛网状裂痕,秦昭的短信悬浮在锁屏界面:“速来病理科,林小棠的骨髓穿刺结果显示海水藻类蛋白沉积。“

病理分析室的紫外线灯下,培养皿中的微生物正在疯狂增殖。秦昭把电镜照片推到他面前:“这些硅藻属于深海热泉区特有物种,但最诡异的是...“她调出光谱分析图,“它们携带的碳14衰变率表明,这些生物体实际存活于1993年8月。“

江临的钢笔尖戳破了报告纸。此刻他清晰听见雨声,可窗外分明是晴朗的夜空。当他看向天花板时,一大滴海水正好落在眉间,咸涩的滋味让他想起林小棠被送来时的场景——那晚的监控显示,医院天台干燥得能看见积灰,但她的肺泡里灌满了高盐度海水。

“还有更惊人的。“秦昭打开保险柜,取出装在证物袋里的青铜钥匙,“这是在陈媛胃里发现的,钥匙柄刻着'仁爱医院焚化炉'。“

深夜十一点十七分,江临站在仁爱医院废弃的地下室入口。手机电筒照亮门锁上厚重的盐晶,那把青铜钥匙插入时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铁门开启的瞬间,咸腥的狂风卷着纸灰扑面而来,三十八座迷你佛龛在墙龛中次第亮起烛光。

焚化炉控制面板的玻璃罩内,积满黑色液体的量杯正在自动注水。当水位升至38ml刻度时,老式显像管屏幕突然亮起雪花点,模糊的监控画面里,他看见1993年的自己穿着护士服,正把注射器扎进产妇的脊椎。

“江医生?“身后传来小周护士的声音。他转身时,手机光束照见对方悬浮在离地十厘米的空中,护士服下摆不断滴落着海水,胸前铭牌写着“李素琴“。

江临在窒息中苏醒,发现自己躺在急诊科处置床上。呼吸机面罩里充斥着海水咸味,心电监护仪显示他的血氧浓度正在持续下降。秦昭模糊的声音穿透水波传来:“...肺叶出现纤维化病灶,和那些死者一模一样...“

天花板的裂隙开始渗出淡黄色羊水。在意识即将消散之际,他看见三十八个透明婴孩爬满病房玻璃,他们的脐带在月光下交织成网,每个节点都缀着1993年的日历残页。

当第一个婴灵穿透玻璃时,江临终于听清他们始终在重复的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