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变化

剧里的何雨柱,在娄晓娥没出现的时候,姑且算他没得选,只能和寡妇绑在一起。

可后来,娄晓娥从香江回来了,而且还带着他儿子何晓一块回来了。

这可是他亲儿子,过来找他一块回香港,结果这傻柱愣是不乐意回。

光是这一点,李爱国就觉得何雨柱后面受的这些罪就是活该了。

傻柱之所以不愿意跟着亲儿子和娄晓娥回香江,估摸着也是因为自尊心作祟。

他一个大男人,这么些年了,跟着娄晓娥去香江是能过好日子不假,可那毕竟是寄人篱下。

娄晓娥条件多好了,而且那么些年过去了,在香江那边有没有其它男人还另说。他留在四合院,秦淮茹和仨孩子指望他,院里的仨大爷也指望他,这种被大家需要,成为众人的焦点带来的满足感,让何雨柱选择了留在四合院。

因为他知道,跟着娄晓娥去香江,日子或许能过的好,但娄晓娥能像秦淮茹那样,指着自己么?

除了没生孩子,秦淮茹也算是把他当大爷在伺候了,这种感觉在娄晓娥身上肯定是找不来的。

只是,要不说他是傻柱呢。

李爱国一个旁观者,看的却是门清儿。

他也不想想,秦淮茹为什么愿意这么对他?还不是要养活自己仨孩子。

何雨柱身上但凡有一个子儿,那都得是秦淮茹自己拿走的。要说两人之间有多少纯粹的感情,那只能说天知地知了。

至于说他操劳半辈子帮秦淮茹养的仨孩子,嘴上说着当自己亲孩子养,可人家孩子认他这个傻爸么?

缺吃的缺喝的,叫你一声傻爸,需要你帮忙找工作,给你说两句好话,其它时候你算个什么东西?

仨白眼狼心里面明白的很,甚至,因为秦淮茹委屈自己去伺候何雨柱的时候,仨白眼狼都要在心里记恨傻柱。

他们不觉得从傻柱那弄到的吃的喝的是傻柱对他们好,反而觉得,这些都是他们亲妈委屈自己换来的。

总之,一方愿打,一方愿挨。

李爱国虽然瞧不上何雨柱这些做法,不过他自家日子都没过好了,哪有些心思操心这些狗屁倒灶。

尊重他人命运就完事了。

何雨柱这会儿笑了笑:“可以啊爱国,你这体格,还真是那么回事,对了,知道我今儿要去哪么?丰泽园!我爸给我介绍过去了,以后我跟着人家丰泽园的师傅学手艺去。”

何雨柱说着,又把话头扯到自己身上,提起丰泽园的时候,那得意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丰泽园在京城也算是响当当的招牌了。能去那学艺,可是好差事。

等他学成之后转正,最次也是一个掌灶师傅,到时候,那可就是正儿八经的炊事员了。

“这可是好事,我听说丰泽园可是京城的大饭庄,何雨柱,你以后就要当炊事员了。”

李爱国嘴上应和两句,心中倒是没多想。

何雨柱手艺的确是不错,不然后面也不会受到大领导的赏识,不过坏就坏在他这张臭嘴上面,得罪的人多了,就算有技术,也不见得能升上去。

而且,瞧何雨柱这模样,李爱国心中寻思:算算时间,何大清把何雨柱安排去丰泽园学艺没多久,他爹应该就要跑路了吧?

剧里的何大清跟着以前八大胡同的白寡妇跑路保定了,日子也就在这一截。

“得,那不耽误你去办事了,我继续跑会儿步了。”

又随便扯了两句,李爱国也懒得说什么狗屁倒灶,冲着何雨柱说了一下,便小跑着出了院子。

“挨,李爱国,这……”

“这小子,我聊的正在兴头呢。”

何雨柱瞧着李爱国跑远的背影,不由得砸吧一声嘴。

好容易把丰泽园那边的路子打通了,他还想找几个人多炫耀炫耀呢。

不过看了看天色,何雨柱也没在这浪费时间,赶紧出院去丰泽园,以后要跟着丰泽园师傅学艺,可不能迟到。

自己在丰泽园办事的消息,等自己回来了,再在院子里好好宣传宣传!

……

李爱国出了院子,沿着南锣鼓巷的胡同一路小跑。

虽说已入冬,可跑起来之后,李爱国便不觉得多冷了。而且,每一次呼吸,李爱国都觉得身体脏腑以及肌肉都有一种细微的变化。

这也做实了他的猜测,穿越之后,精神方面和身体都得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

或许,坚持下去,自己的大脑以后可以过目不忘,体魄也能堪比国家级运动员。

绕着胡同跑了几圈,李爱国便在路边,找摊贩买了四张荷叶饼和两碗豆腐脑,带着便往回走。

就在李爱国刚穿过前院的月亮门,来到中院的时候,便听到一个声音。

“你们是没瞧见昨儿晚上那李爱国的嘴脸,我儿子贾东旭,那可是亲自上门,好话说尽,结果这小子是一点儿情面都不给,把门一摔就赶人!”

“我就问一句了,有这样做人的吗?我们可不是平白无故的去要肉,我家儿媳妇秦淮茹怀孕了,这事儿你们大家都是你知道的吧?她都不舒服好几天了,好容易有点儿胃口,我们想着正好他家做了肉,去要一碗过来,又不多要,哪能这么对邻居啊。”

贾张氏面前是装着脏衣服的搪瓷盆,身边围着几个院里的妇女,大家正听着贾张氏满脸愤恨的在那咬牙切齿呢。

“昨儿晚上那肉香味是那个李爱国家的啊?”

“呵,那可稀奇了,我还以为是何大清他们家呢,这闻着手艺可不一般啊。”

“是啊贾张氏,你不会弄错了吧,李爱国他们兄妹俩农村过来的,家里也没个大人,能做那么香的味道么。”

“再说了,按你的说法,那猪肉满满一锅,估摸着得一两斤吧,他们舍得这么吃?”

听了贾张氏的话,众人却纷纷开始议论起来李爱国兄妹俩和做完那锅猪肉炖粉条。

至于贾张氏在那咬牙切齿的事,压根就没人搭理。

都这么些年的老街坊了,谁还不了解贾张氏的为人?就她嘴里说的,什么上门去要红烧肉,你脸都不要了,要饭要到人家家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