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比乡镇还热闹
- 吊打新一线:从废弃加油站开始
- 赛德黑
- 2117字
- 2025-04-04 23:49:33
“嗯!”
最先开口的骑行队员再次认真的核对了一下导航手表,没有问题。
“真是太不容易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面一直紧绷的骑行队员瞬间放松,有的甚至直接将自行车放倒,呈大型躺在了路边。
事实证明,
穿越戈壁滩的骑行远远不是只有技巧就能搞得定,体力、耐力、意志力缺一不可,尤其是每天看到的都是茫茫戈壁,会给人一种永远都在戈壁滩里转圈的绝望。
到了昨天,整个队伍走走停停,只骑行了五十公里。
而且还有不少骑行队员因为体力不支加心态崩溃,最后搭了个过路车去新省吐蕃市直接坐飞机先一步回了苏省,肖铭宇的姑姑就是其中之一。
即便加油站离沙阳县县城还有一百公里依旧处在戈壁无人区里,
但在骑行队员眼中已经成了茫茫戈壁里面的灯塔和精神支撑,只要能坚持到加油站,就意味着走出了戈壁滩!
“兄弟们,加把劲!我们到了沈总的加油站再搭帐篷休息,那边有热水、挂面,还能给手机、充电宝补电。”
瞧见队员的状态,
杨兴当即鼓励道。
其实他此刻的心情也和队员们一样,但作为骑行队长,必须得咬牙坚持!他要是崩了,整个骑行队就彻底崩了。
“明白!”
再回答的时候,队员们的声音都比刚才明显大了不少。
......
戈壁滩的慢上坡和那种海拔落差比较大的山地不一样,看起来坡不陡也不远,但走起来却是非常耗时间。
直到一个半小时后,
骑行队员才陆陆续续的出现在了慢坡顶部。
“终于上来了!”
然而当骑行队员再沿着215国道向前望去的时候,上坡时的期待和欢喜渐渐变成了疑惑和不解。
“什么情况?”
只因为心心念的加油站并没有出现,而是呈现在远处的是一座青砖围墙的古建群。
片刻,有队员不停的揉着眼睛,最后绝望的说道,
“队长...我们是不是碰到了海市蜃楼....”
常年搞户外旅行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在无人戈壁滩还是在无人沙漠里,最害怕见到的就是海市蜃楼。
因为一旦看到海市蜃楼,
要么就是自己的身体到了极限出现了幻觉,要么就会失去方向感,最后彻底迷失。
“这可怎么办?导航上明明显示着前面就是加油站....“
一时间,
队员们七嘴八舌议论了起来,上坡前的满心期待已经变成了恐慌,脸上除了担忧还是担忧。
“等等,那好像不是海市蜃楼!”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杨兴忽是打断了众人。
“不是海市蜃楼是啥?我们离开加油站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这才过去几天....怎么可能出现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古建群!再说个现实点的,即便咱们国内的那些顶尖建筑公司也修不出这样的。”
一听,
有几位骑行队员的脸上当即露出“队长,你就别安慰我们了”的表情。
“古建群这个确实没法解释,但你们看215国道依旧是215国道,那边好像还有不少人!海市蜃楼怎么可能有这些?”
杨兴皱眉回道。
“这.....”
一时间,气氛安静的掉针可闻。
他们的队长说的也没错,就算再清晰的海市蜃楼也可能看到人。
直到过了片刻,骑行队员的副队长才看向杨兴,
“队长,你手机还有多少电?要不给沈总打个电话问问?”
“我手机没电了!”
杨兴摇了摇头。
要是手机有电的话他早就给沈川打电话了,怎么可能等到现在?
“那....”
“大家不要慌,咱们继续沿着215国道向前走,是不是海市蜃楼骑行一两公里就知道了!”
强打起精神,
杨兴说道。
“好吧!”
一众骑行队员只能硬着头皮跟了上去。
......
时间一晃,天色渐暗,加油站遮雪棚上广告灯以及大观园里的工地先后亮灯,而大观园里面更是传来一道又一道哇!哇!的惊叹声,足足十几分钟就没有停下,凭空给空寂的戈壁滩夜空增添了几分热闹。
这还不算,
不少帐篷区的工人开始吃晚饭,来便利店买香烟、啤酒、小零食的络绎不绝,再加上过路停车加油的司机,竟是将五十平米的营业厅挤得满满当当,堪比抢年货。
“孙经理,都说咱们加油站是无人区但怎么感觉白天路过的乡镇还热闹!那个乡镇街道稀稀拉拉的根本看不到几个人。”
一边帮忙结账,一位女生忍不住感慨道。
这名女生名叫吴娟,是中午刚刚分到收银岗的实习生之一。
“主要是咱们这边现在干活的工人多,前天下午我没事统计了一下,四个工程队光工人就有六百多!现在偏僻一点的乡镇街道哪里有六百多的活动人口?”
孙康随口解释道。
“怪不得,那刚刚来的那一批是什么人?怎么沈总和梁院都过去亲自陪了,而且看起来很熟的样子?”
顿了顿,吴娟再次好奇的开口道。
“你说的是那些骑自行车的?”
“嗯!”
“他们具体是什么身份我不清楚,我只知道他们是夏国骑行协会的会员,梁叔曾给我说过,修大观园就是为了接待他们!所以...剩下的事情你自己想。”
说到这里,
孙康抬手看了看时间后又道,
“刚刚梁叔给我发了消息,十分钟后我得去那边给那些骑行队员准备饭菜,营业厅这边就靠你,要是忙不过来的话可以喊一下老肖。”
“好的,孙经理。”
顿了顿,
孙康忽是想到了什么,再次叮嘱道,
“对了,老肖不爱说话,要是你一遍问不清楚就多问几遍,不要害怕麻烦!”
“明白了,我一定会多问几遍的。”
“嗯!”
........
夜幕降临,
西北的偏僻县城人口本就不多,县城下面的乡镇人口更是少的可怜,常住人口平均只有五六千,甚至三四千的也有不少。
沙阳县,柳源乡就是其中之一!
常住户籍人口只有四千三百多,而且这四千多号人还都分散在各个村大队,柳源乡街道的常住人口也就一千刚过一点。
此时,
柳源乡街道的太阳能路灯缓缓亮起,四百多米长的街道上稀稀拉拉的只有四五个人,更显萧条。
“啊?咱们乡新挂了一个村小组?”
就在这时,
柳源乡乡政府办公楼里的一间房子里传了一道极其诧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