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开拓县城市场
- 穿越异世娶老婆之商业崛起传奇
- 起点钢琴家
- 2352字
- 2025-03-18 21:51:27
林华坐在自家小院里,对着一堆账目和写满计划的纸张愁眉不展。运输和销售渠道这两座大山横亘在他面前,让他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很快又占了上风,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
经过一夜的思考,林华想到了一个解决运输问题的办法。他召集村里的年轻小伙们,说道:“乡亲们,咱们要把编织品卖到县城去,运输是个大难题。雇外面的运输队费用太高,我想着咱们自己组建一个运输队。咱们村的小伙子们都身强体壮,大家轮流赶车送货,既能节省成本,还能多一份收入。”
村民们听后,纷纷表示赞同。很快,一支由清平村村民组成的运输队就组建起来了。林华又拿出一部分钱,购买了两辆结实耐用的马车,对车辆进行了简单的改装,用来存放编织品。
解决了运输问题,接下来就是销售渠道。林华决定亲自前往县城,一家一家地拜访店铺老板,推销自家的编织品。他挑选了一些最精美的编织品样品,用包袱仔细包好,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
到了县城,林华首先来到了县城最大的集市。这里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他走进一家看起来规模较大的杂货店,店主是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柜台后面算账。
林华礼貌地打招呼:“老板您好,我是清平村的林华,我们村生产一些手工编织品,做工精细,样式新颖,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进一些货?”说着,他打开包袱,将样品一件一件地摆在柜台上。
店主拿起一个竹篮,仔细端详着,脸上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但很快又皱起了眉头:“你这东西确实不错,可我这儿已经有固定的供应商了,贸然换供应商不太合适。而且你这价格也不便宜啊。”
林华早料到会有这样的回应,他微笑着说:“老板,您看我们的产品虽然价格比您现在的供应商略高一点,但是质量绝对更胜一筹。您可以摸摸这竹篮的质地,再看看这编织的花纹,都是我们村的乡亲们用心制作的。而且我们可以保证稳定的供货,不会出现断货的情况。要是您担心销量,我们可以先免费给您提供一些样品,放在店里展示,如果卖得好,您再进货也不迟。”
店主听了林华的话,有些心动了:“你这小伙子倒是挺会说话的。行,那我就先拿几个样品试试,如果顾客反响好,我再找你进货。”
林华成功说服了第一家店,心中充满了信心。接下来的几天,他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县城里的几十家店铺。虽然遭遇了不少拒绝,但也有一些店主被他的诚意和产品的质量所打动,愿意尝试进货。
然而,就在林华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他在县城遇到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这是一家本地的编织作坊,他们得知林华的编织品进入县城市场后,开始恶意降价,试图挤走林华的产品。
林华的编织品价格本来就不高,利润空间有限,如果跟着降价,根本无利可图。但如果不降价,销量肯定会受到影响。林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林华深知,若一味在价格上与对手纠缠,不仅难以胜出,还会陷入恶性循环,损害自身利益。他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自家编织品的优势,试图找到一条差异化竞争的道路。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林华决定从产品文化内涵入手。清平村的编织品本就蕴含着独特的乡村风情与传统技艺,林华计划将这些元素进一步挖掘并放大。他召集村里几位年长且经验丰富的编织师傅,共同回忆编织工艺背后的故事,并将这些故事整理成册,作为产品的文化附加资料。
同时,林华推出了定制服务。他在县城的集市上设立了一个咨询点,让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具有特殊图案或功能的编织品。比如,有位顾客想为自己的店铺定制一批带有独特店标的竹篮,用于装盛商品;还有位富家小姐希望能定制一个绣有自己名字的精美丝绸手帕。林华将这些订单带回村子,组织村民们加班加点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林华亲自把关,确保每一件定制产品都能完美呈现顾客的需求。当这些定制产品送到顾客手中时,他们都对产品的独特性和精湛工艺赞不绝口。通过这种方式,林华的编织品逐渐在县城中树立起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了一大批追求个性化、注重文化内涵的顾客。
然而,林华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意识到,仅靠现有的店铺销售渠道,难以将产品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新的销售途径。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华在县城的一家酒楼用餐时,发现酒楼的餐桌上摆放的果篮和餐具收纳篮都十分普通。他灵机一动,心想为何不将自家的编织品打入酒楼、茶馆等场所呢?
林华首先挑选了几家生意火爆、客流量大的酒楼和茶馆作为目标。他带着精心准备的编织品样品,再次登门拜访。这次,他不再仅仅推销产品本身,而是向商家阐述编织品所能带来的附加值。
“掌柜的,您看您这酒楼如此气派,来来往往都是有身份的客人。若在餐桌上摆放我们这种精美的编织果篮,不仅能提升菜品的档次,还能为您的酒楼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而且我们可以根据您酒楼的装修风格,定制与之相匹配的编织品。”林华诚恳地对一家酒楼的掌柜说道。
掌柜听后,仔细打量着林华带来的样品,若有所思:“你这东西确实不错,可价格方面……”
林华早有准备,他微笑着说:“掌柜的,我们可以给您一个特别的合作价格。而且,我们会定期更换款式,让您的顾客每次来都能有新鲜感。另外,我们还可以在编织品上印上贵酒楼的名字,起到宣传的作用。”
经过一番谈判,这家酒楼的掌柜终于同意先订购一批编织果篮和餐具收纳篮。林华趁热打铁,又成功与几家茶馆达成了合作协议。一时间,县城里的各大酒楼、茶馆都出现了清平村编织品的身影,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随着市场份额的逐渐扩大,林华的竞争对手也坐不住了。他们开始模仿林华的定制服务和与酒楼、茶馆合作的模式。但由于缺乏对编织工艺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以及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他们的模仿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林华深知,市场竞争永远不会停止,他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在这个商业浪潮中站稳脚跟。他开始谋划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