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各方云动
- 从绣春刀开始演化道武
- 执我红尘
- 2287字
- 2025-04-07 22:51:25
紫禁城,太和殿前。
两侧朱红明黄交杂的宫墙延绵而去,自太和门后,一方青石浇筑的巨大广场坐落皇城之中。
太和门,广场中。
两侧群臣端正而立,面色肃穆,不敢有丝毫怠慢。
偶尔半作抬眼,目光穿过纹有真龙雕文的台阶,偷偷打量着台上登基不久的新帝,眸光闪烁。
四周的气氛,凝固到了极点。
一些承受能力差的大臣,已然开始轻微的打着摆子,脸色发白。
如今,已是崇祯元年。
但大明江山四处都在闹饥荒,流民成匪,数不胜数,内有玄天升龙道正面谋逆造反,与朝廷开战。
外,更有金人窥视。
以及经过近些日子的观察,他们已经看出这位刚刚登基的皇帝到底有多么心狠手辣。
饶是他们位高权重,也都无可奈何。
“诸位,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朱由检神色冷淡,俯视着台下的群臣,言语中带着疲惫。
他继位尚且不足三月,可以说单单是整理天启皇帝留下的烂摊子,就已是焦头烂额。
现在大明兵力不足。
绝大部分的军队都在镇守各大州道,预防金人,无法抽调而出。
那玄天升龙道更是得寸进尺,不断的挑衅朝廷威严,甚至敢于发兵造反,吞下了不少城池乡县。
朱由检更是自觉心累。
更不要说在防备玄天升龙道的同时,还要一边压制东林党等地方党派趁乱搞事,一边抽丝剥茧般的削弱阉党。
其中心酸,难以言说。
此次召集群臣,仍旧是商议之后大明该取什么样的国策,然后如何应对逆乱反贼,平定天下。
“这些逆民,怎么敢忤逆君父?”
高台之上,朱由检强压心中怒火。
那些不知所谓的平民百姓,怎么就敢与玄天升龙道这种反贼为伍,而不是去维护大明江山?
“臣有事要奏!”
一老臣跨步而出,拱手行礼,高声道。
“说。”
朱由检点点头,表示应允。
“如今国库空虚,各方军队有很多都已经发不起粮饷,如此下去,将无法平叛逆贼!”
老臣颤颤巍巍道:
“臣提议,不若加大各方面的税收,先苦一苦百姓,然后填充国库,再发放军饷,率兵围剿反贼!”
他半躬着身子,掩盖住神色。
作为司掌一方后勤的军官大臣,如今终有大规模的战事到来,不趁机捞上一把,怎么对得起他的辛苦?
想到此处,又补了一句:
“想必我大明的子民,一定能够理解朝廷的良苦用心!”
“......”
朱由检思忖片刻,冷眼扫视了一圈,方才说道:
“此法尚可,但后患极大,还有更好的法子吗?”
此法虽毒,却也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若是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玄天升龙道,恐怕会发生大规模的民变。
他不怕手下的臣子贪。
就怕蠢而不自知,拿了好处还办不好事情。
“陛下,臣有一策。”
几番议论后,还是另一位老臣上前一步,昂首阔步,高声压过其他大臣的声音。
“有何妙计?”
听了许久废话,头都有些发疼的朱由检见其姿态,眸光微微一亮,连忙问道。
“那玄天升龙道实行有教无类之举,试图夺取民心,确实也因此得到了庞大助力,声势一时无两。”
“但,这其中也是有着无法填补的漏洞和缺陷。”
老臣虽然年迈,气势却颇为凌厉。
“什么缺陷?”
朱由检此时倒是真的好奇了。
身为亲王之时,他就曾试探过玄天升龙道,如今登基帝位,就更加了解这个势力有多么的难缠。
这种势力,竟也有着能称之为不可弥补的缺陷?
“反贼声势,取之于民。
但也有一句话,叫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思绪流转间,老臣自信道:
“民,自古以来都是以利为主,玄天升龙道在民间的声望不好插手,但其高层,听说很多都是地里的农户出身。”
“如今他们身居高位,还能忍得住不拿一分一毫吗?”
“只要稍加收买......”
台上,朱由检闻言,面露恍然,连连称赞:
“好好好!此计甚得我心!”
“另外......”
朱由检咬咬牙,狠厉之色一闪而逝:
“税要加,兵,也要募集。”
“诸位大臣,如今朝廷危难,正是需要尔等齐心协力之时,此番必须一举击溃反贼,护我大明江山!”
......
下朝,离开紫禁城。
张云逸在下人的搀扶下上了轿子,随着马车轻微的颠簸,不久之后,便回到了府邸之中。
而后,便是两个约莫三四十岁的中年,衣着官服相迎:
“父亲,朝中如何?”
不同于普通的地方小官。
张氏历年为大明效力,出过很多位高权重的官员,门第显赫,背后更是一支传承百年有余的世家。
因此对于天下的局势,有着天然的敏感性。
“不乐观。”
驱使下人离开,来到厅堂,张云逸拂了把发白的胡子,叹了口气:
“那玄天升龙道之主着实有枭雄之姿,精准的抓住了朝廷的破绽,接二连三的扩大自身的势力,竟使得朝廷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张云逸端坐主位,唏嘘不已:
“当年洪武如何雄姿英发,如今建立的大明,也要亡了......”
阉党魏忠贤,地方党派交缠。
外有金人窥视,内有玄天升龙道这个大敌。
仅凭如今残破不堪,内里已经近乎完全被掏空的大明,如何平定天下,复辟洪武盛世?
他虽向皇帝提出建议,可之后的结果,却已然可以预料。
“父亲,我张氏该如何行事?”
抖了抖不存在的灰尘,中年面色忧愁道:
“那周择似乎很是仇视我等世家,大有杀尽朱门之势,如果大明亡了,我们该何去何从?”
“总不能投了金人去吧?”
玄天升龙道之举,不说人尽皆知,有心者却也不难打听到。
从其起家,到坐拥十城十地,再到如今与大明交锋,分庭抗礼,期间多少世家被打压,都是肉眼可见的。
而金人,对他们来说。
比之玄天升龙道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年朱重八不也说着为百姓争一口粮食,没过几年,又是如何?”
张云逸冷笑一声,带着不屑:
“叫他一声洪武,那是抬举他,洪武洪武,一个只会打仗的莽夫罢了,根本看不见长远的东西。
就连当年的天可汗都不敢对世家真正出手,洪武都要不断让步,要为自己的皇权退避三尺!”
“等那周择登了高位,成了皇帝,需要大量人才治理天下,稳固各方政权之时,能够离得开我们吗?”
“他,舍得到手的皇权吗?”
嗤笑过后,张云逸又陷入沉思,手指点了点桌面,又说道:
“不过你说的也不错,我们还是得以防万一,至少趁现在练些私兵,别到时候没被反贼下手,反倒被那些老乌龟趁火打劫!”
“凡事,要做好两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