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开会

王秀芬的身影消失在村口的晨雾中,李方旺这才收回目光,转身对叔叔说:“叔,走吧,该去队里开会了。”

李志华点点头,心里也装着事。今天这个队委会,他准备正式把瓜子生意作为第二个集体试点项目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讨论。

两人来到设在李志华家院子里的临时“会议室”——几条长凳围着一张旧方桌。会计刘记富、民长刘铁柱、妇女主任孙桂芳,还有张大山等几个队委成员和积极分子代表,已经陆陆续续到了。

刘记富和刘铁柱两人坐得离得近些,眼神在不经意间交流着,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就在昨天,他们私下里已经商量好了,今天要借着冰棍生意的事,好好敲打敲打李志华这个新上任的队长。

“老刘,你看这李志华,刚当上队长几天?就敢明目张胆地搞特殊化!那冰棍生意不就是利用职权给自己家捞好处是啥?我看啊,这就是典型的资本尾巴,挖咱们墙角!”

“可不是嘛。这冰棍卖那么多,比下地挣工分强多了。这好事怎么就轮不到别人?我看啊,今天开会,咱们就得把这事儿提出来,让大家伙儿都评评理!不能让这种歪风邪气开了头!”

两人对视一眼,打定主意,等会儿会议一开始,就抓住卖冰棍这件事发难,给李志华扣上“以权谋私”、“搞资本”的大帽子,让他下不来台,最好能让他刚树立起来的威信扫地!

会议开始了。

李志华清了清嗓子,先是简单总结了一下近期养鸡场的工作进展,表扬了孙桂芳带领妇女同志们的辛勤付出,又提了提鸡蛋销售的情况,一切都显得按部就班。

刘铁柱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眼神开始变得锐利起来。

刘记富甚至已经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口了。

就在这时,李志华话锋猛地一转,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朗声说道:“同志们!今天请大家来,除了总结养鸡场的工作,还有一件大好事要跟大家商量!也是关于咱们集体增收的新路子!”

嗯?新路子?

刘记富和刘铁柱准备好的话顿时卡在了喉咙里。

李志华没有注意到两人以及其他人脸上微妙的神色变化,兴致勃勃地说:“这几天啊,方旺这孩子又琢磨出了一个新点子!就是咱们平时嗑的那个瓜子!他去县城打听了,也自己研究了,发现这卖瓜子利润可不小,而且一年四季都能卖!市场也大!”

他一拍大腿,声音洪亮:“所以,我和方旺商量了一下,觉得光靠咱们一家一户或者几个人干,没意思!不如啊,咱们也把它作为咱们队的第二个集体试点项目来搞!大家伙儿一起干,一起挣钱,一起分红!”

“这个事情,我已经是和上面沟通过了,上面允许我们放手去做!做好了,将会成为整个大队,乃至公社的试点!”

这番话如同晴天霹雳,直接把刘记富和刘铁柱给震懵了!

他们原本准备好的一肚子关于“以权谋私”、“搞资本”的指控,此刻就像是挥出去却打空了的拳头,憋屈得难受,却又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人家刚说完要搞第二个集体项目,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你这时候跳出来指责人家利用冰棍生意给自己家捞好处?

这不是明摆着跟集体利益对着干,显得自己心胸狭隘、眼红别人吗?

刘记富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手里拨弄算盘珠子的动作也停了下来,嘴巴张了张,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只是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刘铁柱更是尴尬地低下头,端起面前的粗瓷碗喝了一大口水,掩饰着自己的失态。

李志华压根没注意到这两人内心的惊涛骇浪,他继续说道:“这个想法呢,主要还是方旺这孩子提出来的。他对这里面的门道研究得比我透彻。我呢,主要精力还得放在养鸡场这边,对这瓜子具体怎么搞,说实话,我也不是太清楚。所以啊,今天就让方旺来给大家伙儿详细介绍介绍他的想法,咱们一起听听,一起合计合计,看看这事儿到底该怎么干!”

说着,他转头看向一直安静坐在旁边的李方旺,示意他开始。

李方旺站起身,平静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特别是留意到刘记富和刘铁柱那副吃了苍蝇般的表情时,嘴角不易察觉地微微勾起了一抹弧度。

李方旺站起身,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目光从容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他没有急着说那些宏大的规划,而是先从最实际、大家最关心的成本和利润算起。

“各位叔叔婶婶,大爷大娘,”李方旺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刚才我叔也说了,我想跟大家合计合计这瓜子生意。我先给大家算笔账。”

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简单地比划着:“我打听过了,咱们附近生产队种的向日葵,收上来的生葵花籽,大概是2毛钱一斤。这个价格,如果咱们队里集体去收,量大一点,说不定还能再便宜点。”

“然后是炒制。炒瓜子需要盐巴,可能还需要点别的调味料,比如五香粉什么的,还得算上烧火的柴禾。这些成本加起来,就算它一斤再加个3分钱,顶天了。”

“也就是说,咱们自己炒出来的熟瓜子,成本大概就在2毛3分钱一斤左右。”

他抬起头,看着大家聚精会神的表情,继续说道:“那卖多少钱呢?我前两天去县城大集上看了,人家炒好的瓜子,最差的也要卖到6毛钱一斤,味道好、颗粒饱满的能卖到7毛甚至更高!咱们就算卖得比他们便宜点,卖个5毛5一斤,不过分吧?”

“大家算算,一斤瓜子,成本2毛3,卖5毛5,这里面有多少利?足足3毛2分钱!这利润,是不是比咱们辛辛苦苦种地挣工分强多了?是不是比卖鸡蛋的利还大?”

“哗——”

李方旺这笔账算下来,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声和议论声。一斤瓜子就能净赚3毛多!这数字对于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的乡亲们来说,简直是巨大的诱惑!大家看向李方旺的眼神,瞬间变得火热起来。

就连原本还憋着气的刘记富,此刻也忍不住偷偷拨了拨算盘,心里快速计算着这其中的利润空间,眼神闪烁不定。

“方旺啊,这听着是挺挣钱,”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妇女主任孙桂芳,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可这炒瓜子的技术……咱们队里有人会吗?我倒是也会炒点,可那都是自家瞎弄的,味道也就那样。要是拿出去卖,人家能认吗?”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不少人也跟着点头附和。是啊,东西再好,没人会做也是白搭。

李方旺似乎早料到会有人问这个,他笑着看向坐在不远处的张大山:“孙婶问得好!技术方面,我倒是想到一个人选,大山叔!大山叔您炒的瓜子,是咱们这一片最好吃的!”

张大山被当众点名,憨厚的脸上顿时一红,连连摆手:“哎呀,方旺,我那都是自己瞎琢磨的,哪能跟人家集上卖的比?就是自家吃着还行……”

“大山叔您就别谦虚了!”李方旺笑着打断他,然后从随身带来的布袋里,掏出昨天特意留下的、张大山炒的那一小包瓜子,递了过去,“正好,我这儿还有点昨天大山叔刚炒的,大家伙儿都尝尝,评评理,看看这味道到底怎么样!”

孙桂芳、李志华还有其他几个代表都好奇地捏了几颗尝了尝。

“嗯……味道还真不错!”

“是比我自己炒的香!”

“火候也挺匀溜……”

大家七嘴八舌地评价着,虽然可能没到“最好吃”的程度,但比起自家随便炒炒的,确实强上不少。

张大山看着大家认可的表情,脸上也露出了几分不好意思的笑容。

“大家看,”李方旺趁热打铁,“大山叔这手艺,我看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跟集上最好的比,可能还有点差距。但技术这东西,是可以学的嘛!咱们可以先请大山叔负责技术把关,然后咱们再一起琢磨,看看怎么能把味道做得更好!比如盐味重点还是淡点?要不要加点五香粉或者甘草?多试几次,总能找到最受欢迎的口味!”

解决了技术的问题,立刻又有人提出了新的担忧,这次开口的是刘铁柱。他虽然刚才被李志华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此刻还是忍不住带着几分质疑的口吻问道:“就算咱们能炒出来,可这市场怎么样?能卖得出去吗?咱们炒那么多瓜子,万一砸手里卖不掉,那不是白费工夫,还亏了本钱?”

这也是大家普遍担心的问题。

毕竟,鸡蛋是供销社稳定收购的,而这瓜子,能不能卖掉,卖给谁,大家心里都没底。

李方旺点点头,表示理解大家的顾虑:“铁柱叔担心的有道理。任何买卖都有风险,咱们不能头脑一热就大干快上。”

“我的想法是,咱们可以先小规模地试试水,一步一步来。”他解释道,“原料方面,咱们附近生产队就有种向日葵的,收购起来方便,价格也不贵。咱们可以先少收个几十斤,或者一百斤生瓜子回来。”

“制作方面,咱们队里家家户户都有大铁锅,找几户家里宽敞、人手足的,先把这活儿接下来,付给他们加工费或者记工分。炒制技术就由大山叔先带着大家摸索。”

“销售呢,咱们可以先从咱们大队内部开始,在各个生产队设个点,或者让像我婶那样的人走动着卖。价格比集上便宜点,让大家先尝尝鲜,打开销路。如果卖得好,咱们再考虑拿到公社的集市上去卖,甚至联系镇上的供销社看看能不能代销。”

“这样一步步来,投入不大,风险也小。就算一开始卖得不好,咱们也能及时调整。总不至于像铁柱叔担心的那样,一下子亏大本。”李方旺的语气不急不缓,条理清晰,“再说了,这瓜子本来就是咱们公社附近就有的东西,制作起来也比那冰棍简单方便得多,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设备。我觉得,只要咱们把味道做好了,价格公道,肯定不愁卖!”

他这番“小步快跑,逐步试错”的思路,打消了不少人对于风险的顾虑。

投入小,风险可控,又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利润前景,大家的心思都活络了起来。

就连一直没怎么表态的会计刘记富,此刻也默默地点了点头。

李志华看着大家脸上渐渐明朗起来的神色,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他清了清嗓子,准备进行最后的总结和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