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反客为主
- 1979:我的模拟人生
- 卧龙山下
- 3836字
- 2025-04-14 14:14:47
“叔,婶,瓜子在咱们村卖不动,这事儿赖不着咱们的东西不好,也赖不着价格贵。”李方旺语气笃定,开始系统地阐述他的观点,“咱们得明白,这买东西啊,得看人兜里有没有闲钱,还得看这东西是不是非买不可。”
他指了指院子里晾着的几串花生:“您看,咱们村里,家家户户多少都种点花生,或者跟邻居换点,自己炒炒就能当零嘴。这瓜子和花生,吃起来感觉差不多,都是打发时间的。既然有不要钱或者很便宜的花生吃,大家手里又都没几个余钱,自然就不太愿意再花五毛钱去买瓜子了,对不对?”
李志华和王秀芬听着,都觉得有道理,默默地点了点头。
“可冰棍就不一样了!”李方旺话锋一转,声音也提高了几分,“这大热天的,谁不想吃口冰的?那凉飕飕、甜丝丝的感觉,是花生瓜子给不了的!而且,冰棍要用糖,要用冰块,这两样东西金贵,咱们自己家做不了!所以,大家才愿意花几分钱去买那个稀罕、那个舒坦!因为它没有替代品!”
王秀芬作为冰棍销售的“成功者”,对此深有体会,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儿!好多人买冰棍,就是图个凉快,说家里孩子热得不行,买根哄哄。这花生瓜子,可没这用处。”
“所以啊,”李方旺做出总结,“不是咱们的瓜子不好,是咱们卖的地方不对!这瓜子的真正市场,不在咱们村,也不在附近的生产队,而是在县城!”
“县城?”李志华愣了一下,“为啥?”
“县城里的人,手里多少比咱们活泛点,有闲钱买零嘴的可能性更大。而且,他们不像咱们家家户户有地种花生,想吃零嘴,更多得靠买。更重要的是,县城人来人往,不像咱们村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买东西顾虑少。咱们这瓜子,要是拿到县城去卖,价格比集市上还便宜,味道又不差,肯定能打开销路!”
李方旺越说越有信心,眼神里闪烁着光芒。
然而,李志华听完,眉头却皱得更紧了。他担忧的不仅仅是市场:“去县城卖?方旺啊,这……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离得那么远,人生地不熟的,谁去卖?怎么卖?而且,跑那么远去卖东西,这……这政策上……会不会有风险?万一被人抓住说是‘投寄倒巴’,那可就麻烦了!我这个队长……怕是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王秀芬也面露忧色:“是啊,方旺,县城那么大,咱们又不认识人,东西拉过去了,卖给谁啊?万一卖不掉,拉回来不是更亏?还不如现在这样,虽然卖得慢点,至少不亏本……”
她自己卖冰棍的顺利,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在熟悉的村里,大家知根知底。去陌生的地方,她心里也没底。
叔叔婶婶的顾虑,是几代农民世代耕耘于方寸之地所形成的天然恐惧。
他们的世界,从来都是村头到村尾,田间到地头,习惯了熟悉的环境,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确定性。
县城对他们而言,就像是另一个世界,充满了未知与风险。但李方旺清楚,这恐惧多半是想象出来的。不就是去远一点的地方做买卖吗?
又不是什么大生意,不过是几袋瓜子罢了,哪来那么多弯弯绕绕?
“叔,婶,风险肯定是有的,但机遇往往就藏在风险里!咱们不能因为怕,就停滞不前!”
“政策风险方面,您更不用担心!”李方旺看着叔叔,“咱们这是集体的项目!是咱们第三生产队的集体副业!咱们是把集体生产出来的产品,拿到市场上进行销售,增加集体收入!这完全符合国家鼓励发展集体经济、搞活流通的政策方向!只要咱们手续齐全,账目清楚,是为了集体利益,就不是投寄倒巴!”
“至于市场风险,”他转向婶婶,“婶,您卖冰棍的经验就证明了,只要东西好,价格公道,就不怕没人买!县城的市场比咱们村大得多,机会也多得多!一开始可能困难点,但只要咱们找对路子,肯定能行!”
他挺起胸膛,主动请缨:“这样吧,叔,婶,开拓县城市场这件事,就交给我来!我年轻,腿脚也利索,对县城也相对熟悉一点。我先去探探路,找找门道,看看在哪里卖合适,怎么卖效果最好。成了,是集体的功劳;要是不成,亏了算我的,绝不让集体承担风险!”
听到李方旺愿意自己承担风险,李志华和王秀芬心里都松动了不少,但李志华还是想到了明天可能遇到的麻烦:“方旺,你这想法是好,也有担当。可是……明天队委会开会,刘记富和刘铁柱他们,肯定要拿这瓜子卖不动的事来发难!到时候,恐怕不等你去县城,这项目就得被他们搅黄了!”
“发难?”李方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们想发难,正好!咱们就来个反客为主!”
“叔,我跟您说,我就是非常看好这瓜子生意!它绝对能赚钱!明天会上,如果有人质疑,有人没信心,担心亏本,那正好!”
“既然大家对这个项目没信心,怕承担风险,那没关系!这个风险,我李方旺,或者说我们家,来承担!所有不愿意继续参与这个项目的社员,可以把他们手里那份对应的份额,按照当初投入的成本,转让给我们家!我们家来做这个生意的大头,保证归还队里当初预支的启动资金,并且每年还会拿出利润的一部分,上交给集体!”
“啥?!你要把这生意揽到自己家来干?!”李志华大吃一惊,“方旺,你……你这么有信心?!万一……万一真亏了呢?”
“当然有信心!”李方旺斩钉截铁地说,“叔,相信我的眼光!这生意绝对亏不了!我们家吃下那些不愿意要的份额,到时候赚了钱,也是咱们家的!亏了,也由咱们家担着,跟其他人没关系!这样,那些想看咱们笑话的人,还能说什么?”
李志华猛地一拍大腿:“好!方旺!既然你这么有把握,叔就信你!咱们家就豁出去了!明天会上,谁要是唧唧歪歪不想要,咱们全给他接下来!”
“对!”王秀芬此刻也完全被丈夫和侄子的豪情壮志点燃了,她用力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对李方旺的信任,“方旺是文曲星下凡!他看准的事,肯定错不了!”
“不过,”李方旺提醒道,“叔,婶,明天会上要是真有人愿意转让,咱们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让他们签字画押!省得到时候看咱们赚钱了,又反悔抵赖!”
“没错!必须签字画押!”李志华重重点头。
……
第二天的队委会上,气氛果然如李志华所预料的那样,有些微妙和紧张。
会议一开始,讨论完养鸡场的一些日常事务后,话题自然而然地就转到了瓜子项目上。
果然,会计刘记富第一个慢悠悠地开了口,他先是“关心”地问了几句瓜子的销售情况,然后便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担忧”:“队长啊,这都好几天了,听说那瓜子卖得……不怎么理想啊?咱们当初可是挪用了养鸡场的钱来买的原料,这要是砸手里了,对养鸡场的账目也有影响。大家伙儿心里也都有点犯嘀咕啊……”
民兵队长刘铁柱立刻跟着附和,声音也大了起来:“是啊队长!当初我就说这事儿得慎重!现在看来,这瓜子生意,怕是不像某些年轻人想得那么简单!集体的钱可不能这么瞎折腾啊!”
两人一唱一和,矛头直指李志华和当初力主项目的李方旺,试图将“决策失误”、“浪费集体资金”的帽子扣上来。
在场的其他几个代表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的表情也明显带着担忧和观望,显然是被刘记富和刘铁柱的话勾起了心中的疑虑。
李志华看了李方旺一眼,李方旺站了起来,朗声说道:“刘会计,铁柱叔,还有各位叔叔婶婶,大家的心情我理解。瓜子在咱们村确实卖得不好,这说明我们之前的判断有误,村里不是它的主要市场。”
“但是!这并不代表瓜子生意本身不行!我坚信,它的真正市场在县城!而且利润空间巨大!”
“我知道,大家现在心里有顾虑,担心风险,怕亏了集体的钱。这没关系!”李方旺的声音铿锵有力:“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也为了不让集体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我提议:现在,所有对这个瓜子项目没信心的乡亲,我们自愿收购你们的份额,由我们家来承担接下来开拓县城市场的所有风险和可能的亏损!”
“当然,这个项目将来真做起来了,我们还是会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上交给集体!”
“愿意相信我、愿意一起承担风险、一起分享未来收益的,咱们就继续一起干!不愿意的,现在就可以把份额转给我们,拿回本钱,彻底退出!大家自己选择!”
李方旺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直接把皮球踢回给了所有人,尤其是刘记富和刘铁柱!
你们不是担心亏本吗?好,我把风险全揽了!你们不是怕担责任吗?好,我让你们现在就退出!
这一下,轮到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甚至准备跟着刘记富他们一起发难的人傻眼了。
他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李方旺之前算的那笔利润账还言犹在耳,一斤净赚三毛多啊!
现在虽然在村里卖不动,可万一……万一真像李方旺说的,在县城能卖出去呢?那他们现在把份额让出去,岂不是等于把白花花的银子往外推?
可要是不让呢?万一李方旺在县城也卖不动,最后真亏了本,那他们岂不是也要跟着一起承担损失?
一时间,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沉默。
刘铁柱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方旺竟然会来这么一手“反客为主”!
刘记富同样心里又气又急,他原本是想借着瓜子卖不动的机会,狠狠打击一下李志华叔侄,重新夺回在队里的部分话语权。可现在,李方旺这小子三言两语,不仅化解了危机,反而把难题抛给了他们!
如果大家都选择继续跟着干,那他之前的发难就成了无理取闹;如果有人选择退出,那岂不是正中李方旺下怀,让他用极小的代价就把这个潜力巨大的项目据为己有了?
不行!绝不能让这小子得逞!
刘记富猛地一拍桌子,强行压下心中的慌乱,脸上露出一副义正言辞的表情,厉声反驳道:
“李方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把‘份额’转让给你家?!我告诉你们!这瓜子项目,从一开始就是咱们第三生产队的集体项目!是用集体的钱买的原料,是大家伙儿一起投入劳动的成果!这怎么能说转让就转让?!”
他猛地指向李方旺,语气更加严厉:“你这根本就不是承担风险!你这是想趁着项目暂时遇到困难,就巧立名目,用一点点蝇头小利,把原本属于集体的财产和未来的收益,都划拉到你自己家口袋里去!你这安的什么心?!”
“我告诉你们!这根本就是变相的侵吞集体资产!是典型的挖墙角!是走资牌的行为!我们决不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