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封存

  • 雾像空间
  • 维谜
  • 11446字
  • 2025-04-10 08:21:00

第一节:凌晨的光

凌晨一点,整座城市都沉在沉静的雪色中。远处几栋楼还亮着灯,像是夜里偷醒的人,偷偷地睁着一只眼。

时邦裹着轻薄的防寒披风,站在一扇虚掩的门前。他没进去,只靠在门框上,悄悄地看。

实验室的灯光从玻璃门缝里漏出来,照得他身后的影子拉得老长。他看见屋子里那团光影闪得厉害——试剂翻涌着色彩,像是星辰混进了水里,又炸开似的。

可坐在灯光正下方的女人,神情却很平静。

或者说,是太累了。

她单手撑着脑袋,眼睛半睁不睁的,看着面前闪过的一连串反应。光芒把她的侧脸照得透明,连睫毛都显得脆弱。

“又失败了。”她低声说了一句,像是说给空气听的。

时邦靠着门框,眼神跟着她晃动的动作动了动。其实他看不懂她在做什么,但他知道,那一定是很难的东西——否则,她不会一连好几个晚上都没睡。

他叹了口气,终于忍不住开口:“妈,凌晨一点了,还不睡?”

沐琳肩膀微微一震,像是才注意到门外的儿子。她转头冲他笑了笑,那笑容里有点倦,有点无奈,像是调配失败的药剂:明明是想安慰,却有点心虚。

“我以为你睡着了呢。”

“你用那反应装置炸三次了,谁睡得着。”时邦走进来,把身上的披风一脱,搭在椅背上,“要不要我再给你冲杯合成热饮?”

“别了,你上次冲的那个……我至今都怀疑我是不是喝了一点消毒液。”

“那你现在这罐试剂也挺像消毒液。”时邦耸耸肩,扫了眼桌上的玻璃容器,“颜色都一模一样。”

沐琳笑出声来,揉了揉额角:“真不该让你小时候坐在我实验台边玩化学。”

“可惜已经晚了。”他拉过另一张椅子,坐下,静静看着她,“妈,你这样不休息,明天肯定又头疼。”

她没回答,只是望着台面上还在闪动的液体,有些出神。

时邦知道她想的是什么,便也不绕弯子:“……爸又没回来,对吧?”

那一瞬间,沐琳垂下眼,眼神有一点点僵。

她张了张口,像是想说什么,可还没来得及开口,时邦已经低头把披风往她身上裹了裹。

“我明白的。”他说。

沐琳抬头看他,那眼神温柔得有点让人心酸。

“……你明白太多了,邦。”她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发,“这也不是件好事。”

“那你早点睡,”他故作轻松地说,“至少明天早点起来,别又忘了吃早饭。”

“你才别忘了,”沐琳笑着指了指他,“上次你早餐吃的那颗‘营养方块’,我看见你偷偷咬了两口就塞桌子底下了。”

时邦一秒变脸:“那玩意儿真的不太适合人类入口。”

沐琳笑了,轻轻挥了挥手:“行了,行了,睡觉去吧。”

他看她一眼,没再说什么,默默转身离开了实验室。

玻璃门缓缓合上,里面的灯光仍然亮着。

那片光,像是封存在时间里的微光——哪怕黯淡,也还在努力发亮。

第二节:沉睡的城市

清晨六点,天没怎么亮。城市像还没完全苏醒,窗外只有一片灰白。

时邦醒得有点早。他做了个梦,梦里什么都看不清,只记得雾气很浓,脚下的路踩着冰冷又空荡,像走在什么快要断掉的记忆上。

他揉了揉眼睛,裹着被子在床上坐了会儿,等体温稍微回升才起身。

地板温度比他想象的高一点,大概是昨晚母亲忘关了地暖。他低头瞄了一眼终端,气温:-32°C,体感温度:-18°C。比上周回暖了一点,但出门还是得多加一层衣服。

他换上轻型保温服,那是一种用复合纤维做的贴身服,外面只需要罩一件防风长外套就行。如今的人体新陈代谢率已经比几代人之前降低了10%左右,为了适应寒冷,他们的体温略低,但也更耐冻。倒也不是进化,只是活着的方式改变了。

——还有,为了弥补常年日照不足的问题,早餐前必须摄入一定剂量的维生素D和钙片。否则就不是长不高的问题,而是骨头发脆。

厨房里传来“滋啦”一声,是电炉加热的声音。

时邦走进去时,沐琳正穿着外套站在操作台边,往他碗里加点汤底。她看起来刚睡醒,头发还有些蓬松,眼下挂着淡淡的倦意。

“你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她把一小块蛋白豆腐丢进锅里,“昨天不是说今天没早课?”

“梦醒得早。”时邦拉开椅子坐下,“你昨晚几点睡的?”

“……你走了没多久我就睡了。”她说得轻描淡写。

“妈,你说这话的时候能看我一眼吗?”

沐琳被噎了一下,忍不住笑了:“我是真的准备睡了,结果突然想到一个思路,就想试试看。”

“所以你试到了几点?”

“……差不多天快亮。”

“你这样老得快。”时邦说着把营养片放进嘴里,“还不如让我老得快点,省得总是担心你。”

沐琳沉默了一会儿:“……可你还没活够。”

这话说得淡,却在空气里静了两秒。

她很快自嘲地笑了一下:“没事,我只是有点困。”

“吃完再去补觉。”时邦把碗端过来,“我上次看你把药放错格子了,今天出门前再检查一下。”

“你越来越像我爸了。”沐琳盯着他,“小时候你可不是这样。”

“小时候我也没看到你凌晨一点在搞超新星爆炸。”

沐琳被他堵得没话说,笑了笑,不再争。

厨房窗外的雾气渐渐厚了。像是在玻璃上擦了一层雾膜,看不太清远处的街道。

这就是如今的城市。没有真正的太阳,也没有彻底的夜晚。像是被封存在某种状态里,既不彻底清醒,也不彻底沉睡。

但生活还是得继续。

沐琳擦了擦手,从厨房的药柜里拿出一个小巧的扁盒递给他。

“这个你带着,”她轻声说,“天气越来越不稳定了,要是雾气又忽然加重,体温降太快会很危险。”

“不是已经有保温服了吗?”时邦接过药盒,略有迟疑。

“保温服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在高湿度、低压的环境里。”沐琳语气很轻,却很认真,“如果感到四肢发冷、意识恍惚,就打开这个,含一片在嘴里,能强行唤醒高代谢状态……但副作用比较大,所以不要轻易用。”

“你以前没给我这个。”他盯着药盒,皱了下眉。

“以前的天气没这么诡异。”沐琳顿了顿,“而且最近几次雾像活动的位置……有点不对劲。”

时邦看着她,片刻后收下了那枚药盒。

“我会小心的。”

“嗯。”她轻声应了句,似乎不打算说得太多。

他背起包,走到门口,手放在门把上停了几秒,还是转过身,看了她一眼。

“早点休息。不是为了解药,也不是为了谁,光是为了你自己。”

沐琳笑了笑,点头:“知道啦,快走吧,别迟到。”

门轻轻关上,雾像之外的世界安静得过分。

第三节:清晨的雾像

雾像蔓延的早晨,整个街道安静得像沉睡未醒的画布。灰白的气流缠绕在建筑之间,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微风几不可察,雾气却仿佛有生命一般,无声地在街角游走、聚拢,笼住了大半个路口。

时邦穿着浅灰滑行靴,从街区另一端缓缓滑来。他的步伐稳,却略显迟疑——眼前的浓雾遮蔽了道路,就连终端的导航标线也模糊成一条跳动的虚影。

他抬手掀了下围巾,吐出的气在雾中迅速消散。刚刚那一下穿过雾像的感觉……说不出的不对劲。身体像是被延迟了一瞬,反应慢了半拍。

“……是雾像?”他低声嘀咕,语气带着一丝不安。

他摇了摇头,正打算绕开那片区域,前方却突然多出一道模糊的人影。像是从画布中被刷上去的一笔,没有声响,也没有预兆。

时邦下意识减速,那人影转过身来,轮廓模糊却异常真实。

——下一秒,撞击猝不及防地发生。

“哎——”

“砰。”

他膝盖撞上了什么柔软的地方,整个人向前一扑,直接将那道人影压倒在地。

“——你干嘛啊!!”

对方一声惊呼,带着半秒破音的愤怒。时邦愣了一下,连忙撑起身,低头一看,顿时有些傻眼。

“……依依?”

依依正躺在地上,手捂着腹部,表情微扭,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你是想谋财还是害命啊?”

“我……我以为是雾像幻影。”时邦赶紧起身,一边伸手去扶她,“你刚才站的位置是不是在雾像边缘?我穿过的时候根本没反应过来。”

依依试图站起来,脚下一软,又差点倒下。时邦下意识扶了她一把。她瞥了他一眼,勉强笑笑:“你要是真想撞我,至少提前通知一声,我好换个方向躲。”

“我看你是故意站那儿吓人。”他低头打量她,“你摔哪了?”

“没事。”依依偏开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清,“暖贴被你撞掉了……唯一一片。”

“……那你现在是不是在硬撑?”

“没有。”她立刻反驳,语速却慢了一拍,“我就是不太喜欢表现得脆弱,懂吧?”

“……你不表现也挺明显的。”

依依没接话,只是轻轻吸了口气,手指依旧捂在腹部。

时邦低声叹了口气,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圆盒,塞到她手里。

“补能贴。能保温,也能缓解不适。副作用小一点。”

她看着那盒东西,没接:“你给我了,你怎么办?”

“我还有别的。”

“骗人。”

“……你要继续嘴硬,我就真收回去了。”

她轻哼一声:“小气。”

说完,还是接了过去,打开盒子贴上补能贴的那一瞬,她微不可察地吐了口气,整个人终于轻松了一点。

“谢啦。”她扬了扬手,“算你有良心。”

“别谢太早。”时邦站起身,拍拍裤子,“要不是我刹车慢了,你现在可能直接在医务室里躺着。”

“你对女同学都是这么温柔的吗?”

“不是,我只对会骂我谋杀的那位负责。”

依依抬眼看他,忽然笑了:“那我是不是得考虑躺久一点,好多拿几句负责?”

他一噎,不太自然地移开视线:“能走就走,别找理由蹭假条。”

“……你就不能走点剧情?”

“你不是主角。”

她笑得更灿烂了些,声音柔了下来:“那你能不能至少……说一句‘小心点’?”

时邦愣了一下,看她那双仍泛着雾意的眼睛,像刚从梦里醒来,脆弱却又倔强。

他沉默了一秒,终究还是低声说:“……小心点,依依。”

依依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笑容慢慢在唇角绽开。雾像在他们身后缓缓流动,没有风,却仿佛也跟着轻轻退了一步。

他们就这样并肩站了一会儿,然后默契地迈开步子,一起向学校方向滑去。

街道上的雾依旧浓厚,却不再让人那么压抑。

第四节同行

时间:2500年11月1日 07:05

街道上雾气未散,甚至比之前更浓了些。银灰色的气流悄无声息地在地面和建筑间游走,像一层未干的画布,把世界涂得模糊又安静。

时邦站在街口,拉了拉防风外套的拉链,声音被围巾闷住一半:“今天雾像浓度比昨天还高。”

“你这语气跟气象主播似的。”依依走在他身边,抬头瞟了眼浓雾,“建议市民出门前携带法杖和探险心态?”

“建议别出门。”

“那我这算什么?雾里投胎体验团?”

时邦没接她的玩笑,只是微微侧身,让两人并肩而行。他滑行的速度放缓了半拍,似乎习惯性地照顾她的节奏。

依依注意到,轻哼了一声:“你这样放慢速度,会不会太贴心了点?”

“你走慢,我能怎么办。”

“你可以……滑过去不管我啊,像之前那样撞人走人。”

“你还记得那事?”

“当然。”她理所当然地说,“从我的小腹记忆里抹不掉。”

“那我下次撞肩膀?”

“你可以试试。”依依笑着扬了扬下巴,“如果你不怕我肘击回敬的话。”

他们踩着细雪覆盖的滑行道,靴底划过地面的声音清脆而轻柔,偶尔有其他学生的身影在雾中若隐若现,像是从另一层世界里漂浮出来的剪影。

时间:07:12

两人滑过第二街区,拐入通往学校的主道。

依依望着雾像微光映照下的街道:“你说这玩意儿,到底是雾,还是……别的什么?”

“不是雾。”时邦回答得很快,“风吹不散,温度不影响扩散范围——它不是气象现象,是结构异常。”

“你听上去很专业。”

“看过几份资料。”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不过不太完整。雾像的成因,没人真的清楚。”

“那你说,它会不会也在观察我们?”依依忽然压低声音,“像某种……不属于这儿的‘意识体’?”

时邦看了她一眼,没有回答,只将视线重新落在前方。他不太喜欢这种无法证实的假设——但依依似乎就是习惯把未知揉进想象,然后用一句轻描淡写的“开玩笑啦”转移恐惧。

“别用那种眼神看我。”她读懂了他的沉默,“我只是随口说说,又不是科学家。”

“你不是最怕冷的那种人吗?还有心情研究意识体?”

“正因为怕冷才要分散注意力啊。”依依嘟囔,“我就不信你小时候冻得打哆嗦的时候没胡思乱想。”

“我小时候有围巾,不需要胡思乱想。”

“你这逻辑……”

时邦轻轻一笑:“逻辑挺合理的。”

依依一时语塞,抿了抿嘴角,干脆不接茬。

前方雾气稍淡,几束能源灯透出微光,在滑行道上拉出斑驳影子。远远有学生在奔跑滑行,几个男生打着滑闹着笑着,像是在比赛谁更快。

“你看那边那个——”依依抬手,“左边那个,感觉下一秒就要摔倒。”

“摔了。”时邦语气平静,“慢动作回放,姿势标准。”

“你是不是背着我练过毒舌?”

“我生下来就这样。”

“行吧,那我今天要摔了你就别笑。”

“你会摔?”

“我穿的是限量版高能反光滑靴。摔倒的事,不会轮到我头上。”

“限量版。”时邦斜了她一眼,“你爸妈知道你花多少钱买这个?”

“……你也不怕我爸妈知道你撞了我一膝盖?”

他一噎,不再说话。

时间:07:20

他们快到校门口时,依依忽然停了一下,从外套里掏出一个药盒,塞进他手里。

“加热型调节片。”她神色自然,“你不是一直不穿加绒外套吗?别死要面子。”

时邦接过盒子,低头看了眼:“你自己呢?”

“我早用了。”她拍拍自己外套内衬,扬起一个小得意的笑,“这可是计划型怕冷患者的基本素养。”

“谢谢。”他语气很轻,但是真诚。

依依仰头看了他一眼,声音带着点笑意:“你能别这么认真地说‘谢谢’吗?搞得我像是英雄救美。”

“你不是?”

“我是美,你不是英雄。”

“那我是啥?”

“你是……早上制造交通事故的元凶。”

“……好听点说,是气象灾难的导火索。”

他们终于走进学校的大门。主路上的红外雾散装置正在缓慢工作,雾像在这里薄了些,光线微弱,却比街道上明亮。

身边人流渐渐密集,冬日的校服上覆着薄雪,电子告示板在头顶闪着今日课程与通告。

依依拉了拉围巾,斜眼看他:“别到教室前又撞我一次啊。”

“那你别走斜线。”

“你才走斜线。”她笑着反击,眼神清亮。

他们并肩走进校园深处。

一切像常日一样安静,但谁也没察觉,在这雾像未散的清晨之后,等待他们的将不再只是课程表上的课时,而是一场不期而至的迷局。

第五节:校园

时间:07:32

学校主门前的雾像略淡了些,门口两侧的红外散雾灯稳定地散发着微弱的热波,把大门正前方烘出一片短暂的清晰。

依依和时邦并肩滑到门前,脚步自然慢了下来。

“到这儿得拆靴了。”依依看了眼脚下的更衣台,“你还记得我们不在一栋教学楼吧?”

“你比我先到校,先换。”

“你先换。”她一边说一边弯腰解扣,语气轻快,“我怕你走出暖区那几秒冻死。”

“那我死在门口,你也得帮我拖回去。”时邦淡声回应。

两人说着,已经靠近教学楼前的小型换装区。那是一段由红外管线加热的低平台,学生必须在此脱下滑行靴、更换校内步行鞋,同时将外穿装备放入储物柜,避免将冰霜和雾像带入楼内。

“你真不考虑直接穿热能靴进教室吗?”依依一边摘围巾一边抱怨,“我这脚每次冻得都要起皱了。”

“你上次穿进去,结果整节课靴底‘咔咔’响。”时邦冷静吐槽,“像带了私设音效。”

“那是因为你坐我旁边。”

“我今天不跟你一班。”他说着,已脱下滑行靴,换上校内鞋,“记得你们班在B栋,我是A区实验教室。”

依依愣了愣:“……哦对。”

她低头处理靴子,语气低了些:“差点忘了今天没你陪着一起抄讲义。”

“你可以抄纤谜的。”

“我才不要,她写得太工整,看着压力大。”依依叹了口气,“算了,我忍。”

他们各自把滑行靴放进编号柜中,取出备用鞋。楼内的温度虽然略高,但空气依旧凉得像浸过水的布,仿佛哪怕一刻没动,也会慢慢结冰。

时间:07:36

依依刚把外套拉链脱到一半,就听见一道熟悉的声音:

“你们一大早,倒是挺有精神的。”

她和时邦一同转头,就看到纤谜正从旁侧的走廊走来。她已经换好室内制服,外套折得整整齐齐夹在臂弯下,浅色校服线条简洁,衬得她身形笔挺又清冷。

“你今天不是说先去图书馆补整理资料吗?”依依立刻迎上去,接过她的外套,“怎么比我们还快?”

“整理完了。”纤谜把终端收进外套口袋,“我顺便提早查看了实验区路线。”

“你提前看课表?”依依惊讶。

“昨晚你发消息问我‘今天几点能放学’。”纤谜语气淡淡,“我就顺便把课表复查了一遍。”

依依转头看向时邦:“你们听听,这叫友情的代价。”

“是你主动提问。”纤谜补了一句,声音不轻不重,却像意外地戳中了依依。

时邦望着她,微不可察地点点头。

在校里,纤谜从不多说一句废话,却什么都记得。

她从不在课后活动出现,也极少参与社团。但没有人敢轻视她。

成绩全级第一、被选为学生代表、外貌出众,连导师都说她“逻辑和执行力都远超平均”。

最关键的是——没人知道她家里情况。终端显示的监护人信息是空白的,但奇怪的是,连教务处也默认她的存在完全合规。

外人对此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她有极强的私人背景,另一种是……没人敢问。

但依依知道,真正的原因并不是这些。

她只是从来不说。

她记得第一次问纤谜“你放假去哪儿”时,对方沉默了好几秒,然后用一种很认真但模糊的语气说:“……我留校看实验纪录片。”

她从来不说“爸妈”,也从来没带人回宿舍。

不过依依没有再问。

后来谁敢对纤谜指指点点,她就敢一脚踢翻对方的桌子。

“别惹她。”依依曾不止一次说,“她可以不出手,但我出手。”

而纤谜呢,每次都只是低头笑一笑。笑得不冷,也不真,却很安静。

时间:07:39

时邦看了眼时间:“我该走了。实验教室在对面那栋。”

“别迟到。”依依说,“我们今天老师严得很。”

“你管好你自己。”

“你摔我那一下,我都没找你算账。”

“下次给你赔个药贴。”

“我要玫瑰味的。”依依眨眼。

时邦没应声,只点了下头便转身滑走,步伐快得像是在逃离什么。

“他是不是害羞?”纤谜忽然问。

“他?”依依啧了一声,“他就是一坨带壳的冰块。”

纤谜轻轻笑了一下,跟她并肩走向教学楼主厅。

暖气从地砖缝中缓慢升起,雾像透过窗外的缝隙依旧静静流动,但在这座教学楼里,好像暂时被隔绝在一个“还算安全”的边界之外。

广播在头顶响起:

>“请三年级B区班级学生,尽快前往二层实验教室准备晨检签到。教学楼供暖系统已稳定开启,请注意脱帽、换鞋、保持终端信号稳定。”

纤谜侧头看了依依一眼:“走吧,B区的未来不靠我们,也得靠个签到率。”

依依:“你别一早上就发表演说。”

她们说着话,走进教学楼深处。光从玻璃顶棚斜斜落下,落在地上,落在纤谜的发梢,像一小团没被说出口的秘密。

第六节

时间:07:45

B区教学楼二层实验教室,室温稳定在22度,空调和地暖同时运作,空气里混着微微的电子消毒气味。

一群学生坐进座位,有人拉开椅子发出咯吱声,有人调试着手中的学习设备,屏幕一一亮起。学校标准配置的“学习面板”嵌入桌面,指纹识别后自动启动资料包。

纤谜坐在靠窗第三排的位置,整洁利落地打开了自己的面板,姿势标准,动作冷静。

依依落座在她旁边,一边伸展肩膀一边解开围巾:“终于能脱点装备了。暖气一开,我感觉自己从冷冻状态被解锁了。”

纤谜微微侧头:“你上节课不是说‘校内比温泉还冷’?”

“那是因为我当时忘记带毛绒手套。”依依翻出平板,熟练刷开资料,“现在我心态平稳,手指温暖,知识可以进入脑袋了。”

“你的状态更新得倒是挺快。”

依依哼了一声:“那当然。系统未必快,我自己要快。”

屏幕上弹出今日课程标题:

>《历史资料整理与文明轨迹建模·第六单元》

老师还未入场,学生们已开始操作。纤谜熟门熟路地跳转目录,迅速筛出任务要点并标记了重点文件。

依依瞟了一眼,忍不住问:“你这是已经做到第六页了?”

“还没。”纤谜头也不抬,“才刚开始分层,节奏很松。”

“……好吧。”依依深吸一口气,认真翻回第一页,跟着界面开始划选关键词,“你等着,我半小时内追上。”

纤谜没说话,只轻轻一挑眉,像是在说“欢迎挑战”。

时间:07:50

老师进门,屏幕切换为主界面。整间教室迅速安静,学生统一签到,面板上弹出考勤验证。

讲台投影启动,一道蓝色信息圈扩散在教室中,仿佛轻薄的光膜笼罩住了这间课堂。

秦老师站在台前,眼神扫过全班:

“本节课将继续信息整合的基础操作训练,核心目标是掌握历史资料的分段归纳能力。”

>“你们的任务不是做研究员,而是成为‘文明过滤者’。有些信息你们可以理解,有些——你们只需要判断其所属。”

依依小声:“他是不是最近在读演讲稿?句式越来越押韵了。”

纤谜:“是你太注意节奏。”

“那是我文艺脑的副作用。”

两人一边说一边默契操作界面,开始进入课堂的任务阶段。

时间:08:00

教学节奏平稳推进。

学生们的屏幕显示出一批批资料片段,依依快速预览了前两组,很快做出了关键词标记,提交后成绩一栏浮现绿色框:“有效”。

她挑了挑眉,看向纤谜:“我是不是也挺快的?”

“你理解力没问题。”纤谜平静地说,“但你上一节课的后十分钟都在看食堂菜单。”

“……信息切换是一种能力。”依依故作镇定。

纤谜没接话,只是把第四组筛选做完,提交得比系统还快。

依依默默加快了手速。

整个教室都沉浸在光幕和操作声之间,偶有某台设备发出低鸣,便被快速处理。

墙角空气循环机轻轻运作,红外净雾灯低亮地照着每一张屏幕,教室里一片安稳。

但在纤谜的面板右上角,有一条极短的微光闪过。

像是无意之间的电波偏移,又像是——什么在确认她的位置。

她没有出声,只微微皱了下眉。

依依察觉到她短暂停顿,凑过来:“怎么了?”

纤谜轻轻摇头:“没事。”

“你刚刚是不是看到点什么?”

“没有。”

依依盯了她一眼:“你是不是现在也学会‘我不说,但你别问’那套逻辑了?”

纤谜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动,回了一句:“你可以问,但我不一定答。”

依依一怔,下一秒笑了:“好,你升段了。”

时间:08:10

教学楼二层靠北侧的通风走廊,一整排靠窗的旧长椅被擦得锃亮。阳光透过半开的防雾玻璃斜斜地洒下来,在地上映出一片略带灰蓝的光影。

刚下完早课的学生三三两两散在走廊另一头,谈话声不算吵,像被教学楼厚重的结构层层包裹住了。

依依窝在最里侧的长椅上,膝盖上搁着她的学习板,嘴里叼着一根还没撕开包装的热能棒。

那是政府配发的“热量—能量双效压缩条”,包装金属感十足,表面还贴着警示字条:“持续加热约12分钟,勿贴近衣物。”但依依显然没那么急着吃。

“你是准备跟它对视到下节课?”纤谜坐在她旁边,衣摆刚好挡住了一道从地面缝隙升起的冷气流。

“我在等它自我感化。”依依叼着棒子含糊地说,“这玩意儿刚激活的时候像地狱椒,再等等,才能降到正常人能入口的热度。”

她低头捏了捏包装,热感贴片还在微微跳动,像一只不服管的兔子。

“你可以选香草口味的。”纤谜侧头,“我昨天还留了一根。”

“香草太假了,吃起来像早期人工智能模拟出来的‘甜’。”依依打了个哆嗦,“我妈说热能棒的功能是让我不饿死,没说一定得好吃。”

她说完那句,下意识用手按了下肚子。

动作轻得像是不小心碰了一下,但力道压得有点深。她表情没什么波动,只是停了两秒,又恢复了那副“没事人一样”的样子。

“怎么了?”纤谜问。

“可能是早上那一撞……被你家时邦压到的后遗症。”依依努了努嘴,“小腹有点闷闷的,不严重。”

纤谜没多问,只是从外套口袋里拿出一片小型热贴递过去。

“备用的,刚激活过,贴着会舒服一点。”

依依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过了。

“你怎么每次都准备得像预知未来?”

“你每次都不说实话。”

依依哼了一声,语气却明显缓了下来。

阳光从窗外缓缓洒进来,热贴在掌心里一点点升温。

小腹深处的灼意似乎缓了些,但依依心里清楚——那不是贴片起了作用。

她只是,不想面对而已。

不远处,几个学生聚在讲座告示板前讨论什么。

“为什么要我们清洗那些旧数据文档啊,分明好多都乱码了。”

“听说有个班在整理时发现了前文明的遗留消息,结果系统立刻封锁了。”

“真的假的?我听说是提到了某个……X什么的项目。”

依依动了动耳朵,像听进去了,又装作没听见。

“你有没有觉得最近广播特别含糊?”依依忽然开口,语气还算轻松,“以前至少会说‘因雾像影响,气温下降’,现在都是‘建议减少暴露时长’,听起来跟咒语似的。”

“是怕造成恐慌。”纤谜轻轻敲了下膝盖上的学习板,“或者,是怕引起联想。”

“你能不能别老说话像官方补丁说明。”依依哼了一声,“我都还没从那块蛋白砖里缓过来。”

“今天那块确实像凝固的塑料。”

“你也吃了?”

“我观察你吃的状态推测出来的。”

依依盯着她:“你不是AI吧?”

广播响了。

那段熟悉的电子女声被轻微拉长了一点,像音频延迟后的回响:

>“教学楼A区实验班请注意,今晨设备监测显示区域精神波动异常。所有学习板请保持更新状态。”

依依没抬头,只嘀咕了一句:“又是这一套。”

纤谜倒是盯着半空中那条提示看了两秒,眼神微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

四周没人接话。

不是没听见,而是没人想去回应。

信息在空气里飘着,像浮尘——真实,却不被触碰。

第七节封存

时间:08:18

铃声响得有点短促,像是被谁临时修改过音频文件,尾音断得不干不净,还带着一丝破音。

二号实验室的空气中漂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像刚刚清理过设备。教室中央排列着几组弧形学习台,每四人一组。墙面上的投影屏缓缓亮起,蓝白色光幕在整面墙上晕开,浮现出今天的课程主题:

>《历史数据筛整与文明资料复原·第13轮》

纤谜和依依坐在第三排靠窗位置。她们面前的学习板已自动连接账号,资料模块正在快速加载。

不远处的讲台上,秦老师站在原位——那个传说中“笑容冻结”的代课老师,名副其实。

“欢迎进入今天的资料筛整课程。”秦老师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稳,像是从高等级语音模拟器里播出来的,“你们即将接触的数据,来自校级中继数据库的‘B级封存段’。”

“请注意:部分资料含有未授权片段,一旦识别为敏感内容,系统将自动遮断画面,并记录浏览行为。”

依依轻声嘀咕了一句:“这听起来就像——‘你敢点,我就记一笔’。”

纤谜没接依依的吐槽,只安静地看着学习板的界面。蓝色资料栏正在逐行加载,很快停在一段不起眼的历史记录条目上:

>

……关于“i元素回传飞行计划”的民间推测……该项目涉及“高维锚定”与“维度存取锁”技术……

资料标注:本段记录已由系统重构,仅保留一级标签关键词。

她轻轻一点,尝试展开详情。

系统立刻弹出一条灰色提示框:

>【内容暂不可见·权限等级不足】

几乎是在同一秒,光幕轻微一闪,像是被什么暗波扰动了一下。

后排传来几道轻叫:“刚刚谁的学习板花屏了?我这段直接跳黑了!”

“我这边也弹出警告了,写着‘干扰源不明’。”

讲台前,秦老师看了主控板一眼,语气仍无波动:“请勿手动调整终端比例。系统正在同步,请保持静默操作。”

依依戳了戳纤谜的手臂,小声道:“你刚点了啥?怎么全班跟着抖了一下?”

“没点什么。”纤谜语气平静,视线却还停在屏幕右下角,那儿有一串即将被刷新覆盖的编号残影:

> S-7

她没动,只记住了它。

那串编号不在课表安排里,也不属于学生可访问的资料段。

讲台上的投影内容已经恢复正常,光幕重新稳定下来。

可空气中像是残留着某种说不清的迟滞感——

资料刷新速度变慢,音响播报下一组任务时短短地顿了一拍。

“你有没有觉得,”依依眨了下眼,“这节课……有点诡异?”

“你觉得诡异的课,大概占了这学期一半。”纤谜淡淡地答。

依依一笑,把学习板转了个方向,朝她晃了晃:“不然你看看我这台是不是被你点过之后,性能也被你吓降频了。”

纤谜没笑,只伸手轻轻敲了敲她屏幕边缘,然后重新看向前方的投影。

蓝白光幕正在加载下一组关键词。

她的目光停在其中一行:

>……飞船计划……失联区域……信息再现……封存失败。

她眉头轻轻皱了一下。

这一节课,从某个节点开始,就已经不太正常了。

第三教学楼理化区的课室里,光线一向偏冷。今天的投影屏幕似乎更暗了一点,像整个教学系统都慢了半拍。

时邦坐在靠窗的位子,学习板打开,资料缓缓滚动。他没太认真盯着,只是机械地划着内容。

优达今天没来。课前发来一条语音,说是家里临时让他去取一批特殊物资,拍胸口保证下午一定回来,还顺带打了个过于精神的哈欠。

没有优达的课堂,意外地安静。

讲台上,通识老师正讲着旧世界的能源模型,PPT里的图像像一张张冻结的老照片,切换时甚至还有点延迟。底下不少学生在划面板、做记录、发呆,没人太在意内容——除了时邦。

他的学习板忽然弹出一条灰色提示:

>【检测到本机外设插槽中存在未登记储存装置。是否读取?】

他一愣,低头看向课桌右下角的插槽。

那儿插着一张边缘磨损的老式数据卡。

他不记得自己装过这东西,但它看上去像是——被人刻意留在那里的。

他点了“读取”。

加载进度缓慢。跳出一段残缺的视频文件,还有几个命名混乱的资料包。大多数都是乱码,唯独一行标题显示正常,用的是旧编号系统:

>【关联项目:i元素——轨道回传失败】

时邦猛地坐直。

短短几秒后,一段视频自动播放:

夜色全黑,一块不规则岩体漂浮在视野中央。它的表面包裹着一层扭曲透明的纹理,像光在液体中纠缠成结。背景有断断续续的电流杂音,还有模糊人声:

>“……我们没法带它回来……它不在这里……不只是在这里。”

画面瞬间崩解,学习板跳出一行红字:

>【该资料不具访问权限,已自动封存。】

时邦没再操作。他只是盯着那一行字看了很久。

“已自动封存。”

就像这个世界。

就像父亲。

就像那些没人再提起的航线、事故、实验报告、失踪者名单——一切都被藏在权限以下,只留下只言片语的碎片,在某一天、某一个角落,被人偶然碰到。

他脑海里浮现出母亲深夜披着外套翻资料的样子。

还有父亲出发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很快就回。”

他记得自己当时点了点头,却从来没问:“多久是很快?”

也许不是所有探索的尽头都会有答案。

也许科学会走到没有路标的死路上。

而那些无人提及的东西——真的只是被遗忘了吗?

还是,有人故意把它们封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