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贾瑞·冬至与贾天祥

  • 红楼密码
  • 洪思
  • 2789字
  • 2025-03-28 10:50:01

《红楼梦》隐喻明末历史,最明确的证据就是第十一回靠近结尾那句:

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从小说情节看,这是一个不经意的闲笔。但这个日期指示的年份却有明确的唯一性。

从《红楼梦》成书时间的下限1754甲戌年往前推,直到112年前的崇祯十五年(1642)才出现第一个冬至在阴历十一月三十日的年份。

很多研究者注意到这个年份在明朝末期,但笔者还发现这个年份发生的历史事件,与接下来的情节息息相关,是破解《红楼梦》迷宫的入口,是打开“真事隐、假语存”背后真相的钥匙。

崇祯十五年发生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乌龙事件。

蓟辽总督洪承畴在松锦战败后被俘。四月份有个消息误传回北京,说洪承畴已经殉难,还说洪督师临砍头时痛骂清贼、只求速死,死前惟朝向北京叩头,说自己已竭尽全力,惟愿死后化为厉鬼杀贼,云云。

崇祯皇帝听闻后震悼痛哭,赐祭九坛、设立祠堂、议定谥号,还在正阳门关帝庙内供奉洪承畴牌位,给予了洪承畴所能给予的一切荣誉。

洪承畴是崇祯朝出将入相的重臣,曾在平定农民起义中屡立奇功,后调任蓟辽总督,也就是东北防线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在锦州一带与清军展开了数年拉锯战。后因国库空虚,崇祯帝反复催促洪承畴放弃“且战且守”的策略,主动出击与皇太极决战,结果1642年在松锦大战中明军大败,洪承畴被俘虏。

至此,洪承畴与南宋英雄文天祥的经历有太多相似之处。都是科场得意、少年成名,都是位极人臣的一品大员,都是抗击北方侵略的最高长官,都是兵败被俘......

如果此时洪承畴如传言那样殉节了,无论身份地位,还是忠贞之志,都与文天祥毫无二致了。

事实是洪承畴一开始拒不肯降,绝食数日,并大骂前来劝降者。但皇太极礼贤下士、百般劝诱,洪承畴“终于”被说服,感叹皇太极乃真命天子,遂投降了满清。

洪承畴是个“国士无双”的人物,他不仅有高超的战略眼光,文治武功的实操能力都是一流水准,更熟知明朝体制各种弊端。洪承畴投降撤底改变了明清双方实力对比,更在后来为满清入主华夏立下不世之功。《明史·贰臣传》将洪承畴列于第一位,即便满清也将其视为不折不扣的第一汉奸。

“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一闲笔接下来的第十二回,很明显在影射洪承畴降清一事。

这回的回目叫“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贾天祥”就是贾瑞,“天祥”是贾瑞的“字”。《红楼梦》这部连男主角都没有大名的小说,却给贾瑞这个小人物专门安排一个“字”,还煞费苦心藏在回目中,显然别有用意。

“贾天祥”就是“假天祥”,文天祥字“宋瑞”,“贾瑞”就是“假瑞”。

明朝遗民眼中,洪承畴无疑就是假文天祥!让我们看三则轶事,便可知洪承畴在汉民心目中的形象:

1644年,南明赴北京谈判的使臣左懋第被清廷扣押,洪承畴前来劝降,左懋第故作见鬼状说:“洪督师在松山死节,先帝赐祭九坛,今日怎么又复活了?”洪承畴惭愧而退。

1645年,隆武朝首席大学士黄道周被清军擒获,洪承畴与黄道周是同乡旧友,押到南京时洪承畴前来劝降,黄道周故意问来者何人,然后说:“洪亨九为国捐躯久矣。先帝已为他举祭志哀,国人共仰。你是何方小人,胆敢冒名辱我旧友名节?”洪承畴又惭愧而退。

1647年,参加浙东义军的少年诗人夏完淳被清军俘获,遇到招抚江南的洪承畴,夏完淳故作不知说道:“听说有个洪亨九先生乃是豪杰,松山一战以身殉国。我钦佩其忠烈,我年纪虽小,但杀身报国之志怎能落于其后?”洪承畴再惭愧而退。

左懋第、黄道周、夏完淳三人后来都誓死不降。左懋第赴刑前,连刽子手都为其气节所震慑,对他三叩头方才行刑;黄道周从容赴死,被斩首后身体仍兀立不倒;夏完淳有神童之誉,赴死时才十六岁。

后世史家提及此三人,多以文天祥喻之。相形之下,以“假天祥”喻洪承畴实为妙笔。

贾瑞被王熙凤戏弄,最终精尽而亡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一年,也就是洪承畴变节的崇祯十五年。作者用时间线索、名字线索两重设谜的方式,将贾瑞这个人物与洪承畴关联起来。

小说中还刻意用一出剧目点明贾瑞的身份。贾瑞在花园调戏凤姐,此时戏台上正在上演《双官诰》,脂批在此处说:点下文。

昆剧《双官诰》前半段讲的是男主角冯瑞因避祸远走他乡,一个与他相貌相似之人被杀死,世人皆以为死者为冯瑞,以讹传讹,死讯误传回家乡,冯瑞家人闻讯痛哭不已,妻妾纷纷改嫁。

脂批的“点下文”,就是说《双官诰》暗指误传洪承畴死讯的乌龙事件。

从贾瑞这个人物来看,他被写得龌龊不堪,在凤姐指挥下被贾蓉贾蔷(谐音:戎羌)戏耍、恐吓、勒索,又大冬天在院子里被泼一身屎尿,最后精尽人亡。如果作者是明朝遗民,把大明头号汉奸写成这个猥琐狼狈、不得好死的样子,定有快意恩仇的喜悦,正如脂批在贾瑞被泼屎尿处有点评:

余料必有新奇解恨文字收场,方是《石头记》笔力。

瑞奴实当如是报之。

从情节上说,贾瑞被王熙凤色诱而亡,野史中洪承畴因孝庄色诱而变节。贾瑞第一次遭戏弄回家之后,被爷爷贾代儒痛打一顿,野史中有洪承畴投靠满清后被洪母痛杖的传说,京剧中还有一部剧叫《洪母骂畴》,讲的就是此事。

贾瑞虽说是个小人物,但是却关系到《红楼梦》整部书的主旨,因为《风月宝鉴》是《红楼梦》的另一个书名,贾瑞正是《风月宝鉴》这段故事的男主角。

贾瑞隐射洪承畴,其实也代表一众已经降清的汉奸。从这个角度看去,就会发现“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这段大有劝世的味道,否则会感觉这段文字云山雾罩,脂批更是莫名其妙。

如贾瑞听到有道人能治他的冤业之病,“直着声叫喊说: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一面叫,一面在枕上叩首”,脂批道:“如闻其声,吾不忍听也。如见其形,吾不忍看也”,如果贾瑞是虚构人物,何言:“不忍听、不忍看”?

如果把贾瑞视为投靠满清的贰臣们,一面叫菩萨,一面叩首,这不就是描摹汉奸们摇尾乞怜的狼狈之态吗?身处明清交替之际,大量前朝官员投降满清,作者定然熟悉汉奸乞哀告怜的场景,故言“不忍听、不忍看”。

贾瑞正照风月鉴便觉进入镜中与凤姐云雨一番,在其中醉生梦死,索命无常来了还不肯放手——这喻指满清许给汉奸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贰臣们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贾瑞在镜子背面看到的骷髅,便是尸山血海、白骨累累的华夏苦难。

脂砚斋在这里有条批语:“正面你方才已自领略了,你也当思想反面才是”,是在劝戒贰臣们应当看到民族苦难,迷途知返。

跛足道人拿《风月宝鉴》给贾瑞,说:

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这里的“聪明俊杰、风雅王孙”是指遗民、遗臣,“邪思妄动”指投降满清、戕害汉民的行为,“济世”则指兼济天下的抱负,“保生”指保住气节与名誉。脂砚斋在这段文字前后疯狂提示、疯狂批注:

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

此书表里皆有喻也。

谁人识得此句!

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作者好苦心思。

........

脂砚斋生怕读者看不懂“风月鉴”背后的寓意,反反复复提醒:“聪明俊杰、风雅王孙”们,想想如山的白骨、想想遍地的青冢,需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