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各方布置

然而,京城的粮荒却日益严峻。

起初,百姓尚能如往常般购粮度日,可随着时日推移,粮铺常常无粮可卖,粮价节节攀升。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城中蔓延,荣府上下,即便贾母未曾开口,诸位主子也都自觉将饭菜从简。

不过十余日,京城粮草储备已捉襟见肘,虽说还有的吃,可是众人都能感觉到越发艰难。

各地援军消息不断传来:有的尚在路途艰难行进,有的被敌军牵制不敢妄动,更有甚者根本无法调动。

看来,真正能指望的救兵,还就只有宣大方向的援军。

李洛心中涌起强烈的预感,他们与俺答的决战之日,已然近在咫尺。

其实仗打到这个地步,双方已然陷入战略僵持。

余下的最后十几天,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双方都在伺机寻找最佳时机,发起最后的冲锋。

时间并非不站在京城这一方,对俺答而言同样紧迫。

他此前分兵打援,派出的各部人马大多仅一万至两万左右。

尽管多为骑兵,但一旦保定等周边重镇集结起山西、河南的援军,数万兵力汇聚,

俺答派出的这一两万人马,便难以正面抗衡。

届时,他们只能通过骚扰来迟滞援军的行进速度,却根本无法真正阻挡援军到来。

因此,俺答迫切需要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否则局势也将愈发对他不利。

此时尚在居庸关的沈炼已然急不可耐。

十多日过去,若再拖延,京城怕是要断粮。

一旦断粮,难道要让这一国之都效仿当年张睢阳的办法守城?

传令兵还说,如今城中不仅缺粮,连水源都开始紧张。

沈炼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国都靠茹毛饮血抵御蒙古人,当即匆匆去找杨博。

帐内,杨博正盯着墙上地图出神,听见沈炼急促的脚步声,转过身来。

沈炼刚要开口,杨博抬手示意:“沈千户,我已知你想法。再给我三日,三日后出兵!你即刻派哨骑前往京城,务必将消息送到。三日后我整军出发,五日后必达京城之下,与俺答决一死战!”

话音未落,杨博突然朝身侧一唤。沈炼这才惊觉,一旁竟立着个魁梧年轻人。

他认得此人,赶忙拱手行礼,杨博对年轻人道:“马芳,届时骑兵全归你统领。你只需记住一件事,取下俺答首级!”

说着,杨博上前,双手按在马芳肩头,“斩下他的头,九边至少能得三十年安稳!”

沈炼见状,不再多言,只向杨博行礼:“此信我定命锦衣卫准时、安全送到京城。还有一事,望杨制台行个方便。”

杨博示意他继续,沈炼朗声道:“我愿随马参将一同冲击俺答军阵!我自幼习武,久经沙场,如此大事,怎能缺席?”

杨博深知沈炼是皇帝心腹,但眼前人一腔报国热忱,实在难以拒绝,便微微颔首应允。

随即,众人开始筹备战事。

杨博从宣府、大同兵马中挑出精锐骑兵,将军中最好的兵器盔甲悉数配备,又命后方运来粮草犒赏将士,整备火器火炮。

一时间,营帐内外忙碌不停,决战的气息愈发浓烈。

而此刻,俺答的营帐中已然聚齐了京城周边的将领。

辛爱黄台吉、巴图蒙克、赵全,还有几个万户麾下的小汗,众人都已落座。

辛爱黄台吉早就按捺不住,赶忙对着俺答说道:“大汗,已然十多天了,这些天攻城我们也折损了几千人。可除了第一次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之外,几乎看不到攻下城的希望,我们是不是也该准备与对面决战了?”

俺答听了自家儿子的话,点了点头,随后对下面的众人发令:“你们这两日宰牛杀羊,让众位勇士吃个饱。巴图尔台吉的消息已经到了,杨博已经准备动身了。”

说着手狠狠地排在了帐中的地图上,“我们就在这里决战!背对潮白河。”

这地方在顺义城北,还有个名字,叫牛栏山镇。

背对潮白河不是为了背水一战,而是为了减轻防守压力,所以俺答不用布置后军。

即便败了,沿着潮白河向北,不过几十里就能进入燕山逃跑。

然后转头看向辛爱黄台吉,“僧格,你带鄂尔多斯万户为我左翼。”

辛爱黄台吉连忙单膝跪地,单手抱拳放在胸前称是。

俺答又对着巴图蒙克说道:“巴图蒙克,你也一样,到时候你整军到了,便做我的前军。”

右翼他准备交给撤下来的巴图尔台吉。

巴图蒙克应下后,俺答看向赵全,赵全双膝下跪。

俺答接着说:“赵全,到时候你会更早的收到命令,马上带着板升汉军提前出发,来跟土默特部做我的中军。你要把火炮,火铳全部部署好。”

说罢,他抽出弯刀:“长生天会庇佑他的子孙的!”堂下的几人也连忙跟着呼喊,就连身为汉人的赵全也双手高举,口呼长生天。

而此时,有两个已许久未与李洛相见的人,正朝着京城奋力赶来。

林如海和张有德此刻已置身在前往天津的海船上。

前些日子,林如海沿着运河北上返京,行至山东地界时,便听闻了京城被围的消息。

当下,他顾不上其他,便与山东都司商议,就地着手整编援军。

又得知伯思哈尔儿在武清设防,他果断意识到,若走陆路时间太慢,若走运河也不够快。

于是,他直接组织沿海卫所可战之兵当援军。

山东内陆卫所来接管沿海防御,随后带着大部队从登州卫登船出发,直奔天津。

他也正好用都察院左副佥都御史的身份来统制援军。

这般安排十分高效,不过十日,林如海便聚齐了两万能战的士卒。

此时他们正在海上,张有德见林如海在船上凭杆眺望,也忍不住走上前来与他交谈。

这几日的相处交流,让两人熟络起来。

说来也奇妙,一个是小地方的武夫,一个是两淮的大员,两人竟意外地谈得来,短短几日,关系变得相当不错。

林如海还给张有德找了一套上好的铠甲,此刻张有德穿着,倒真像个正经的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