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万物生。
万丈高空,天地之气凝聚成玄黄二色的巨大漩涡。无形的波动自九霄倾泻而下,灌注入中原大地的一处微不足道的山村。天象异变的那一刻,卜子敖觉得胸腔中似有火烧。
“咳——“他猛然惊醒,睁开双眼,眼前是熟悉的茅草屋顶和烟熏火燎留下的黑色痕迹。这是他从小长大的家,一间破旧的草屋,屋内除了一张木床、一张桌子外,别无它物。窗外依稀传来鸡鸣声,天色未明。
“又是这个梦...“卜子敖坐起身,揉了揉眼睛,每当他梦到那场离奇的天象,胸口就会感到一阵灼烧。那是三年前的事了,据说那天,周天子主持的祭天大典上降下异象,天命三分,自此周室气数大衰。不过,这等大事与他一个穷苦农家子又有何干?
他伸手抚摸胸前,那里有一个拇指大小的奇特胎记,形如二龙相抱,黑白分明。自那天起,胎记便烙在了他的胸口,而梦境也如附骨之疽般纠缠着他。
“子敖,起了没?“门外传来粗犷的声音,是他的父亲卜田耕。
“起了,爹。“他应声道,披上粗布衣衫,走出草屋。
院子里,卜田耕已经收拾停当,肩上扛着锄头,手里提着食盒。他看到儿子,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今日是季秋开始,地主大人的田地要松土,管一顿午饭,跟我去吧。“
卜子敖点点头,跟在父亲身后,沿着崎岖的山路朝山下走去。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整个山村,恍若仙境。可卜子敖知道,仙境之下,是贫瘠的土地和挣扎求存的凡人。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来,天下大乱,诸侯纷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他们这个偏远的小村庄,虽然暂时避开了战火,却也难逃贫困的命运。
“爹,听说崖山城来了一位游方道士,能掐会算,还会些奇门遁甲之术,村里的李婆去求了个符,她家的牛就好了。“卜子敖试探着说。
卜田耕冷哼一声:“那些都是骗人的把戏罢了。自古以来,哪有什么神仙鬼怪?不过是些地方术士哄骗无知百姓的伎俩。“
卜子敖不再言语。他知道父亲是个务实的人,从不相信什么神通异术。但他总觉得,天下间必有不可思议之事。那些关于诸子百家的传说,难道真的只是传说吗?
思绪间,父子俩已经来到山脚下的广阔田地。秋日的阳光洒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田间已有不少农人在忙碌,他们都是附近村落的贫民,靠着给地主干活换取微薄的口粮。
“卜老汉来了啊。“一个穿着绸缎长袍的中年人踱步走来,正是这片田地的主人,崖山城里有名的富户宋财主。
“宋大人。“卜田耕恭敬地行礼。
宋财主点点头,目光落在卜子敖身上:“这就是你儿子?倒是生得一表人才。“
“是家中小儿。“卜田耕回答。
宋财主上下打量着卜子敖,忽然说道:“卜老汉,你家的租子已经拖欠两季了吧?“
卜田耕面色一变:“宋大人,今年天旱,收成不好,还请大人宽限些时日...“
“哎,这年头,谁都不容易啊。“宋财主摇摇头,“不过,我倒是有个提议。听说城里的儒学馆在招学童,上门听课,每月还给三斗米。你这儿子看起来机灵,若是送去儒学馆,不仅能学些文墨,还能贴补家用,岂不是两全其美?“
卜田耕愣了一下:“儒学馆?那是什么地方?“
“就是教人读书识字的地方。“宋财主解释道,“据说是齐国来的儒生所建,教授《诗》《书》《礼》《乐》,为的是培养人才。最近崖山城的大户人家都争着送孩子去呢。“
卜子敖心中一动。儒学馆?那不正是传说中儒家道统的修行之地吗?
“宋大人,这...“卜田耕面露难色。
“你考虑考虑吧。“宋财主拍了拍卜田耕的肩膀,“若是答应,我可以免你一季的租子。“说完,转身离去。
田间劳作并不轻松,但卜子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儒学馆,那是什么样的地方?真的能像传说中那样,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修炼出“言出法随“的神通吗?
日暮西沉,当父子俩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村子时,却发现村口聚集了不少人。
“怎么了?“卜田耕问道。
一个老者回答:“听说鲁国和齐国又打起来了,边境线上杀得血流成河。“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吧?“另一个村民说,“自从周天子失去权威,诸侯国就没消停过。“
“听说这次不一样,“老者压低声音,“齐国出动了儒家的'文士阵',一篇《春秋》,笔伐千里,直接让鲁国的将军半身不遂,鲁军大败。“
“胡说八道!“卜田耕不屑地说,“哪有文章能伤人的道理?“
老者却神秘地笑了:“你们这些年轻人啊,不知道天地之大,人外有人。如今天命流散,诸子百家各显神通,争夺道统。那儒家的'言出法随',道家的'符箓天书',哪一样不是神乎其技?“
正说着,村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队骑兵疾驰而来,为首的骑士手持长矛,身披铁甲,煞气逼人。
“是鲁国的兵马!“有人惊呼。
人群四散奔逃,卜田耕拉着卜子敖就要躲避,却被一名骑兵拦住。
“都别跑!“为首的骑士高声喝道,“奉将军之令,征集壮丁入伍!但凡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全部随军前往边境!“
村里顿时哭声一片。
卜田耕面如死灰,他今年刚四十有八,正在征集范围内。
“爹...“卜子敖握紧拳头,无力感涌上心头。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他们这些农家子,如何抵抗?
就在此时,一道清朗的声音从村口传来:“兵者,凶器也,非君子之所处。今鲁国与齐国纷争不息,以至于扰民害民,岂是仁者所为?“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声音的来源。只见一名白衣青年缓步走来,手持一卷竹简,气度不凡。
骑士首领面色一凝:“你是何人?敢阻挠军务!“
白衣青年微微一笑:“在下孔门弟子,游学至此。见诸位将士逼迫百姓,不禁心生不忍。《春秋》有云:'避难趋舍,不伤童幼。'将士们征兵,自当按律法行事,不可扰民啊。“
他的声音不大,却如春风化雨,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平和与安宁。
“哼,一个书生也敢多管闲事?“骑士首领拔出佩剑,“我看你是活腻歪了!“
白衣青年叹了口气,轻轻展开手中竹简:“既然如此,那就请诸位将士聆听《春秋》一篇。“
他开始朗读起来,声音如同清泉流水,却蕴含着某种奇异的力量。奇妙的是,卜子敖发现自己听不懂那些内容,却能感受到字字句句中蕴含的道理,仿佛有无形的规则在他心中构建。
更神奇的是,随着白衣青年的朗读,那些骑兵的表情开始变得恍惚,手中的武器也渐渐放下。骑士首领更是面色苍白,仿佛受到了某种无形的压制。
“这...这是儒家'言出法随'之术!“有见多识广的老者惊呼。
读完之后,白衣青年合上竹简,对骑士首领说:“将军可愿改日再来?待我与村中父老商议,自会有壮丁随军前往。“
骑士首领竟然木然点头,随即带领骑兵掉头离去,仿佛刚才的凶悍气势只是幻觉。
村民们目瞪口呆,继而爆发出欢呼声。
卜子敖呆立在原地,心脏狂跳。这就是传说中的儒家神通?仅凭一篇文章,就能让杀气腾腾的军士俯首听命?
白衣青年走到卜子敖面前,微笑道:“小兄弟气息不凡,似有道种萌芽。可愿随我前往崖山城儒学馆学习?“
卜子敖愕然,下意识地看向父亲。
卜田耕脸上的震惊尚未消退,听到这话,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爹...“卜子敖轻唤。
卜田耕深吸一口气:“这位先生,我儿子只是个乡野村夫,恐怕不堪大任...“
白衣青年摇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人之初,性本善。因材施教,方能成就人才。令郎天资不凡,若能习得儒家之道,他日必成大器。“
卜田耕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神,终于点头:“那就...有劳先生了。“
白衣青年欣然一笑:“明日一早,我便在城门口等候。“说完,转身离去,白衣在暮色中飘然如仙。
回到家中,卜子敖兴奋难耐:“爹,您真的答应我去儒学馆学习了?“
卜田耕叹了口气:“今日若非那位先生出手相助,为父恐怕已经被征入军中。儒家之术,确有非凡之处。你若有心向学,为父自当支持。“
卜子敖握紧拳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做个有用之人,不让您和娘亲失望!“
夜深人静,卜子敖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今日所见所闻,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原来传说是真的,诸子百家确实拥有超凡的力量,而他,即将踏上一条通往那个神奇世界的道路。
他抚摸胸前的胎记,感到一股暖流涌动。不知为何,他隐约觉得,这个胎记与他即将踏上的道路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窗外,明月高悬,星辰闪烁。天地之间,似有无形的气机流转,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卜子敖不知道的是,就在此刻,整个中原大地上,无数类似的场景正在上演。各大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而诸子百家的力量也逐渐显现于世。一场席卷天下的道统之争,已然拉开帷幕。
天命流散,诸子争锋。
他,将在这场浩大的变局中,扮演怎样的角色?